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4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140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51.
潜流型菖蒲人工湿地不同C/N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炉渣和砾石为基质,以无植被为对照,分别设置低、中、高浓度的3个碳水平(C1、C2、C3)和3个氮水平(N1、N2、N3)处理,研究潜流型菖蒲人工湿地在不同C/N下净化生活污水中COD、总氮(TN)、总磷(TP)的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C/N下,菖蒲人工湿地对污水中COD、TN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无植被的人工湿地,菖蒲植被能增加人工湿地COD去除率10.53%,增加TN去除率6.73%;而对于TP的去除,有无植被无显著差异。随着进水N、P浓度及C/N的变化,菖蒲湿地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67.57%~75.85%、20.91%~56.82%和7.15%~17.78%;同时,菖蒲植株对N、P的积累量也相应的变化,其地上部的N、P积累量为4.44~14.79和1.11~3.37g.m-2,平均占湿地N、P去除率的6.91%和10.67%;地下部的N、P积累量分别为2.35~5.20和0.74~1.41g.m-2,平均占湿地N、P去除率的2.69%和6.02%。植物地上器官对湿地N、P的积累量大于地下部,有利于通过收割作用去除湿地系统中的N、P。  相似文献   
952.
气候变化与太湖蓝藻暴发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太湖区域40多年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随时间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太湖蓝藻的爆发时间、次数、等级进行了统计,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气候变化与太湖蓝藻暴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区域1961—2007年总的气候倾向率,年平均气温为0.35℃.10a-1,年累计降水量为31.33mm.10a-1,年累计日照时数为-69.00h.10a-1;而突变点,气温在1989年,降水量在1979年,日照时数在1999年,在突变点年份后,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和日照时数减少的趋势更加明显。2000—2007年气候变得异常,主要表现为气温上升速度加快,约为1961—2007年的3.7倍,5月和10月的这种气候倾向性更明显;降水量减少,比1961—2007年减少了178.10mm.10a-1,日照时数增加,比1961—2007年增加了244.23h.10a-1。气候变暖速度加快为太湖蓝藻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热量条件;降水量减少,加速了太湖水质恶化,为蓝藻暴发提供了有利的水质环境条件;日照时数增多,充足的光照为蓝藻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良的光合条件;温度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多的气候变化趋势对应太湖蓝藻暴发的次数也偏多,造成了太...  相似文献   
953.
目的:观察左旋多沙唑嗪(-)DOX、右旋多沙唑嗪(+)DOX和消旋多沙唑嗪(±)DOX对高血脂家兔血脂水平及动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取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血清TC小于10mmol/L的8只家兔为普通饮食组,饲以标准饲料。血清TC大于10mmol/L的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n=10):高脂模型组、高脂模型+(-)DOX组、高脂模型+(+)DOX组以及高脂模型+(±)DOX组。普通饮食组和高脂模型组家兔腹腔注射无菌双蒸水;其他3组家兔分别腹腔注射(-)DOX、(+)DOX和(±)DOX,连续9周。分析药物对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结果:饲以高脂饮食13周时模型组家兔死亡率达40%,远远高于普通饮食组家兔(10%),亦明显高于(±)DOX和(-)DOX处理组。模型组家兔随高脂饲养的时间延长,血清LDL-C水平进一步显著升高(P0.05和P0.01);而各药物处理组动物的血清LDL-C水平未显著升高(P0.05)。结论:(-)DOX和(±)DOX可提高高脂饮食家兔的生存率,并对高血脂家兔的血清LDL-C紊乱具有轻度的改善作用;该作用可能不是其提高高脂饮食家兔生存率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54.
人工林赤腹松鼠春夏季活动节律与行为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8月,通过观察和运用无线电遥测对四川洪雅县人工林赤腹松鼠活动节律和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 显示,赤腹松鼠为昼行型动物,其春夏活动节律呈晨昏双高峰型.春夏季雄性赤腹松鼠日活动时间分别为5.00 h/d±1.39 h/d(占日长的39.62%)和7.54 h/d±1.20 h/d(占日长的55.12%),雌性夏季日活动时间为6.48 h/d±0.98 h/d,占日长的46.82%.雄性赤腹松鼠春季活动强度为37.38%±8.75%,夏季雌雄性活动强度分别为46.30%±7.04%和53.85%±8.60%.雄性赤腹松鼠春夏季之间以及夏季雌雄之间的日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赤腹松鼠清晨出巢及傍晚回巢时间与日出日落显著正相关.春夏季赤腹松鼠的行为以取食为主,占日活动行为时间分配的比例分别为86.23%和79.54%.赤腹松鼠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办受天气状况、日照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5.
选择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以相对无煤矿污染的商丘市天沐湖为对照,以煤矿污染较严重的永城煤矿塌陷积水区为研究样地,主要研究了永城煤矿塌陷区水质对鲫鱼形态性状指标和脏器系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对照天沐湖相比,永城煤矿塌陷区鲫鱼体重/全长显著减小(P<0.05),但鲫鱼头长/全长、体长/全长、尾长/全长、体高/全长差异不显著(P>0.05);脾脏系数显著减小(P<0.01),头肾系数显著增大(P<0.01),肝胰脏系数、肾脏系数、生殖腺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永城煤矿塌陷积水区长期低浓度煤矿污染对鲫鱼形态及其重要内脏器官可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6.
NaCI胁迫下不同南瓜幼苗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300mmol/L NaCl胁迫对19个不同类型南瓜品种幼苗盐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时间延长,南瓜幼苗盐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升高趋势。盐害指数和电解质渗透率能较好反映南瓜幼苗的耐盐性,可作为南瓜品种耐盐性的筛选指标。在NaCl胁迫下,青栗南瓜(Q1)表现出很强的耐盐性,黑蛮南瓜(H2)和黑籽南瓜(H3)为盐敏感品种,而其他为耐盐性中等品种。  相似文献   
957.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在包括排卵、受精、着床、分娩等一系列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编码该酶的基因是影响繁殖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通过PCR—RFLP分析前列腺索内过氧化物酶2基因在15个中外不同繁殖性能猪种中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中国地方猪种和外来商业猪种往此摹因位点上存在丰富的多态性,繁殖性能相埘较好的江海型、华北型和华中型猪种中A等位基因表现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检验显示其基因频率分布与西方商业猪种及繁殖性能较低的高原型藏猪和华南型猪种差异均极为显著(P〈0.001)。利用二花脸x杜洛克资源家系F2群体分析该基因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在180头F2代母猪群体中,未能进一步证实该基凶位点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死胎数3个繁殖性状存在显著影响(P〉0.05),但携带优势等位基因4的个体趋向于拥有较高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偏低的死胎数,鉴于该基因的重要作用,基于全基因序列的SNP扫描和大样本群体的相关性分析仍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58.
二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var.dicoccoides)具有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栽培小麦品种改良的巨大基因库。在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组成上,它具有许多栽培小麦不存在的变异类型,在Glu—B1位点上的变异更大。我们利用种子贮藏蛋白的SDS—PAGE方法从原产于伊朗的二粒小麦材料PI94640中观察到缺失Glu—B1区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利用Glu-1Bx基因保守序列设计PCR引物,对该材料的总DNA扩增,获得了X型亚基编码基因(Glu-1Bxm)的全序列,其全长为3442bp含1070bp的启动子区。序列比较发现,Glu-1Bxm在启动子区序列与Glu—1Bx7的最为相似。而在基因编码区,我们发现Glu—1Bxm仅编码212个氨基酸,由于开放阅读框中起始密码子后第637位核苷酸发生了点突变,即编码谷酰胺的CAA突变为终止密码TAA,可能直接导致了该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失活,这是我们在小麦Glu—B1位点基因沉默分子证据的首次报道。将Glu—1Bxm全序列与Glu—B1位点其他等位基因进行了系统树分析,发现Glu—1Bxm是较为古老的类型。本文还对该特异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变异类型对品质遗传改良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9.
促性腺激素的神经内分泌调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介绍了哺乳动物胎儿时的促性腺激素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及成体时促性腺激素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着重介绍儿茶酚胺、阿片样、γ-氨基丁酸(GABA)、GPR54(视黄酸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kisspeptin(GPR54内源性配体)以及Ghrelin(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对促性腺激素分泌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60.
目的:从Phellinus pini子实体中提取分离到一种水溶性多糖纽分PS1,并对其免疫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先进行热水提取,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sepharose CL-4B凝胶树脂分离纯化PS1,并利用GC色谱、FT-1R光谱进行组成成分分析,然后通过刚果红吞噬实验、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及免疫器官指数评价其免疫活性。结果:PS1为一种β型杂多糖,总糖含量70.36%,蛋白质含量4.69%,分子量为230kDa。糖类构成有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其摩尔比为2.14:2.36:0.44:4.28:5.17:85,61。多糖PS1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P〈0.01),免疫力低下小鼠的肝指数、胸腺指数也有提高,但效果不明显.PS1均能提高正常和免疫低下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此外。PS1能显著促进脾细胞体外增殖能力(P〈0.01)。结论:多糖PS1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可作为一种生物效应调节剂应用于医药或保健食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