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0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846篇
  245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组人轮状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和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基因克隆和重组技术,从一急性胃肠炎患儿样品中克隆到一株轮状病毒(RV)全基因组cDNA。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株RV基因组11条RNA共含有18613个核苷酸(3302bp—751bp),编码5791个氨基酸。全基因组研究结果表明,该株RV(TB-Chen)为A组,II亚组,基因型为G2P[4]/NSP4[A]。这是首个A组人RV全基因组研究结果的报道,对研究和开发RV疫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广东省大中型供水水库营养现状及浮游生物的响应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林秋奇  胡韧  段舜山  韩博平 《生态学报》2003,23(6):1101-1108
于2000年调查了广东省18座大中型供水水库的水质现状并探讨了浮游生物对营养水平的响应。总氮、总磷、透明度和叶绿素a分别为0.15~7.15mg/L、0.003~0.387mg/L、0.4~6.3m和0.6~32.3ug/L。总氮、总磷、透明度均与叶绿素a呈较高的相关性。根据这4个因子的综合加权营养状态指数为23.7~55.1,季节差异不大,大多数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金藻在中-富及富营养型水库中没有分布,而蓝藻、绿藻、硅藻和甲藻在调查水库中均有比较广的营养生态位,但它们的密度及相对优势度在各营养型水库中有一定的差异。高营养水平水库有较高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营养水平较低的水库浮游植物以硅藻-甲藻、硅藻-绿藻或金藻-硅藻为主;营养水平较高的水库以蓝藻-硅藻或蓝藻-绿藻为主,并有较高的裸藻密度。浮游动物基本上以桡足类为优势种群,但在中-富营养和富营养型水库中,哲水蚤种类比低营养型水库中少。枝角类优势种类在各营养型水库差别不大。轮虫对水体营养水平的响应相对比较显著。低营养水平水库的轮虫以广营养型、中营养型或寡中营养型种类为主,种类数目比较少;富营养和中-富营养型水库的轮虫以喜在中营养到富营养条件下生长的种类为主,且轮虫种类数目比较多。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初步探讨丁苯酞对豚鼠的平喘作用及机制。方法:本次研究分为离体气管平滑肌实验与动物整体实验两部分。在离体实验中制备豚鼠离体气管片,使用Ach、Hist使气管平滑肌收缩达到最大值后,按累积加药法加入丁苯酞,记录1、10、100 mg/L丁苯酞对痉挛气管平滑肌的解痉作用(n=10)。在整体实验中,取经筛选的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及丁苯酞高、低剂量组(n=8),在吸入低浓度激发液(1% ACh:0.05% Hist=1:1)激发6次(每次10 s)的基础上,第7次吸入高浓度激发液(2% ACh:0.1% Hist=1:1)10 s,观测90 mg/kg、30mg/kg丁苯酞对哮喘豚鼠行为学以及血清NO、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ET-1的影响。结果:1、10、100 mg/L的丁苯酞对ACh、Hist引起的离体痉挛状态的豚鼠气管平滑肌有显著的解痉作用(对Ach的解痉率为15.08 ±7.68、42.41 ±13.54、77.56 ±24.82;对Hist的解痉率为19.40 ±7.60、56.84 ±11.72、76.35 ±19.40)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P< 0.05,0.01);在乙酰胆碱与组胺的引喘下,90 mg/kg、30 mg/kg丁苯酞能明显延长豚鼠的哮喘潜伏期(53.3 ±13.2、33.1 ±13.0),改善哮喘行为学,降低血清NO(78.71 ±19.40、84.75 ±20.97)、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ET-1(24.30 ±5.80、28.50 ±6.31)的含量(P < 0.05,0.01)。结论:丁苯酞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而缓解NO、ET-1异常升高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解析不同连作年限花魔芋软腐病株、健株根域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多样性。【方法】使用AMF 18S SSU rRNA基因特异引物AMV4.5NF/AMDGR对正茬及连作2年和3年的软腐病株、健株魔芋根系和根际土壤DNA扩增建库,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魔芋软腐病与其根域AMF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魔芋根系具有明显的AMF菌丝、泡囊和丛枝等结构。在相同连作年限条件下,健株根系AMF总侵染率、侵染强度和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病株(P<0.05);在不同连作年限条件下,病株根系AMF总侵染率和侵染强度随连作年限延长而降低。从所有样品中共鉴定到9属53种AMF,其中有49个已知种和4个新种。球囊霉属(Glomus)和类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是AMF群落的优势属,其AMF种分别占总AMF种数的41.5%和26.4%;丰度最高的Paraglomus sp.VTX00308是所有样品的共有种。连作、软腐病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根系AMF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及根际土壤AMF的Chao1指数(P<0.05)。通过丰度差异分析发现6个在连作软腐病发生后丰度差异显著的AMF种(P<0.05);NMDS分析表明,不同连作年限的魔芋软腐病株与健株之间的根域AMF菌种组成、相对丰度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软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魔芋根系和根际土壤AMF的Shannon指数、根系AMF的Chao1和Simpson指数以及AMF总侵染率、侵染强度和孢子密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比对健株,连作魔芋软腐病株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以及根系AMF侵染率、种数和多样性均降低,其群落结构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75.
淮河流域蒸散发时空变化与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升恒  张方敏  卢燕宇  段春锋  倪婷 《生态学报》2022,42(16):6718-6730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是联结土壤-植被-大气过程的纽带,对理解地表水热平衡至关重要。因此,量化分析ET时空变化特征、揭示其主要控制因子对区域用水管理和农业生产十分重要。利用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基于BEPS模型估算了1981-2019年的淮河流域ET,分析了该区域ET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敏感度系数和贡献率方法对该区域的ET多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归因分析,最后借助数值实验方法深入探究影响特湿润年(2003年)ET较低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1981-2019年淮河流域多年平均ET为549.83 mm,其中夏季ET占全年ET的比值达到47.63%;1981年以来区域ET整体呈极显著上升趋势(4.41 mm/a,P<0.01);季节上,除冬季外,其他三个季节的ET增幅均呈显著性增加(P<0.05),四季增幅速率大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间上,中东部和南部ET较高,重心模型显示ET高值区域呈显著的由北向南的移动趋势;(2)归因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ET对气温变化最敏感,其次为相对湿度、太阳总辐射、叶面积指数(LAI)和降水,但ET对LAI的正敏感性逐渐增强导致LAI的显著升高对流域ET年际变化贡献最大(44.5%),其次是气温的升高(25.93%);同时,LAI是春、夏、秋三季ET变化的主导因素,气温是冬季ET变化的主导因素;(3)数值实验显示高相对湿度是引起特湿润年(2003年)ET明显偏低的最主要因素,这与导致长时间序列ET变化的原因不同。因此,建议今后加强极端气候条件下ET变化的归因分析,为更有效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决策服务。研究结果能够为认识淮河流域环境变化对水循环影响及合理分配区域水资源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6.
利用食草动物来管理自然保护地的植被平衡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一方面可提升动物的生态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取食规模,改变植被的生物多样性,达到对自然保护地生态平衡管理的目的。基于此于2021年6月5日引入4头麋鹿(2雄2雌),对野鸭湖自然保护区的“芦苇优势群落”采取保护性的生物控制研究,从项目的实施来看:1)单纯收割不能控制芦苇的生长扩张;对芦苇区系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有限,未改变芦苇区系结构;2)麋鹿引入该区域后,通过取食、游泳、躺卧和踩踏等活动有效控制了芦苇和香蒲的过度扩张;1年后芦苇和香蒲面积下降了21.96%,为三棱水葱、水蓼等提供了生长空间,逐渐形成了仍以芦苇和香蒲为主且更多样的湿地环境;3)增加滩涂和开阔水面等景观,使多样性指数进一步提升,未改变周边区系湿地生态结构;4)麋鹿迁入可降低野鸭湖“脆弱物种”芦苇区系的丰富度,由引入前的(r=3.67)下降到引入后的(r=1.97);麋鹿迁入提升了野鸭湖植被区系物种多样性,芦苇区系的多样性指数由引进前的(r=0.90)上升到引进后的(r=2.11);麋鹿引入的第一年结果显示,整个引入区域的植被多样性指数由r=0.51上升到r=0.91。麋...  相似文献   
77.
以北京地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不同演替类型林分为研究对象,研究油松纯林、油松-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混交林和栓皮栎纯林三种不同演替类型林分的空间结构、林下植被和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林分水平及垂直空间结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更新幼树生长、土壤持水和透气性能等指标在三种不同演替类型林分间差异显著(P<0.05),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中的角尺度、林层指数和开敞度显著影响了各类型林分的灌草多样性,混交度、林层指数和大小比数显著影响了更新幼树的生长,混交度和林层指数显著影响了土壤水分的变化(P<0.05)。(2)松栎混交林灌草生物量、天然更新幼树的生长以及土壤水分物理状况均好于纯林,并主要受林分混交度和林层指数的共同作用。(3)各演替类型林分内均存在栓皮栎更新幼树,混交林栓皮栎更新幼树数量最多、长势最好,对林地资源的竞争最为激烈。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林分空间结构实现种间关系及林地资源的调控,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78.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关节疾患,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程序性坏死在多种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 RIP3)是程序性坏死进程的关键调控因子。有研究显示,RIP3在人与鼠骨关节炎退变软骨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提示程序性坏死的发生,但RIP3在软骨中的具体病生理角色仍不明确。本研究拟对过表达RIP3前后的软骨细胞转录物组进行测序分析,探索RIP3在骨关节炎进程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RNA测序结果显示,RIP3的过表达诱发软骨细胞中244个基因表达上调,277个表达下调。通过进一步构建基因间共表达作用网络,筛选出16个候选靶基因在mRNA水平进行验证,证实RIP3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单位5(phosphoinositide-3-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 5,Pik3r5)、整合素β3(integrin subunit beta 3,Itgb3)及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 proto-oncogene like 2,Mybl2)的表达上调作用最为显著。CCK-8以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利用siRNA沉默Itgb3的表达可显著抑制RIP3诱发的软骨细胞活力下降及程序性坏死,同时也抑制了RIP3对软骨细胞中分解代谢相关基因Mmp1、Mmp13与Il6的表达上调作用,以及其对合成代谢相关基因Acan、Col2a1与Sox9的下调作用。本研究证实,RIP3通过上调软骨细胞中Itgb3的表达诱发软骨细胞坏死与软骨基质代谢紊乱,并最终导致软骨退变,为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程序性坏死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人白蛋白对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HK-2细胞株,将培养的HK-2细胞与20g/L的人白蛋白共同孵育0、4、6、8小时后,用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不同浓度(0g/L、5 g/L、10 g/L、20g/L和30g/L)的人白蛋白与体外培养的HK-2分别共同孵育0、4、6、8小时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培养基对照组未见明显细胞凋亡;20g/L白蛋白与HK-2细胞共同孵育4、6、8小时,与对照组比较,均可见HK-2细胞荧光强度增加,有着典型凋亡形态的细胞增多,且随着人白蛋白与HK-2细胞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的程度和数目也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HK-2细胞的凋亡率随着人白蛋白与HK-2细胞作用的浓度和时间增加而显著性增高,细胞凋亡率在8h组为(9.15±0.15%),在30g/L组为(9.35±0.46%),均为最高。结论:人白蛋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诱导肾小管细胞凋亡,以30g/L作用浓度和8小时作用时间的人白蛋白诱导HK-2细胞凋亡的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80.
为了给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初步统计本地区维管植物共有58科、149属、228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5属、9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54科、143属、218种。从科、属、种三个层次对其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该区植物多样性贫乏;区系属的分化程度高;地理成分复杂,分布类型多样;无特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