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6篇 |
免费 | 300篇 |
国内免费 | 791篇 |
专业分类
258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126篇 |
2018年 | 69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153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178篇 |
2011年 | 157篇 |
2010年 | 142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44篇 |
2007年 | 130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88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AtNPR1基因是拟南芥系统获得抗性的一个重要调节基因,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AtNPR1基因能使拟南芥对细菌和真菌的抗性同时增强.为了研究在水稻中过量表达AtNPR1基因对水稻抗病性的影响,将该基因转入到广西主栽籼稻恢复系品种桂99中.经PCR验证得到了79株转基因植株,DNA斑点杂交表明ATNPR1基因已经整合到桂99染色体DNA中.Northern杂交和RT-PCR分析表明,AtNPR1基因在桂99中已经表达;同时还检测了转基因植株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对该两种病害的抗性均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32.
目的 分析肠道菌群失调与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疾病发展的关系及三联活菌胶囊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94例肝硬化伴SBP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50例健康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B组及A组,B组采用三联活菌胶囊治疗,A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患者肠道菌群种类和多样性。 结果 观察组患者诺卡氏菌科、盐单胞菌科、肠杆菌科、链球菌科、韦荣球菌科丰度均高于对照组,拟杆菌科、普雷沃菌科、毛螺菌科均低于对照组,OTUs、Chao、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肠道菌群种类、OTUs、Chao、Shannon指数是影响肝硬化伴SBP患者疾病发展的影响因素,以上差异均就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肠道菌群失调是影响肝硬化伴SBP患者疾病发展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三联活菌胶囊干预可有效纠正患者体内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933.
目的 寻找饮酒与不饮酒的成年男性肠道菌群的差异,探讨饮酒对健康成年男性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收集前往湖北省人类精子库进行捐精前精液质量筛查的健康成年男性的粪便样本50例(饮酒组37例,不饮酒组13例),提取DNA后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 结果 饮酒组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与不饮酒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RMANOVA,F=0.544 9,P=0.014 0)。饮酒组中出现放线菌门和双歧杆菌科的显著富集,且出现了科与属水平种类的减少,相比不饮酒组少了12个菌科和27个菌属。通过差异性菌群分析发现放线菌门下Bifidobacterium spp.和厚壁菌门下的Blautia spp.、Dorea spp.和Ruminococcus spp.在饮酒组富集。 结论 饮酒可能会改变健康成年男性的肠道菌群,饮酒组与不饮酒组人群的肠道菌群在群落结构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34.
肠道病毒71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71,EV71),自1974年首次报道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次爆发与流行[1].EV71感染主要引起患者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在临床上与柯萨奇病毒A16(Coxsakie A16,CA16)感染所引起的手足口病难以区别,但EV71还能够引起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2].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3~5],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在该地区的EV71感染引起越来越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935.
鳞翅目害虫及其寄生性天敌的成虫均能通过取食蜜源食物来提高生态适应性。为筛选出有利于螟蛉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但不使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受益的寡糖,本研究以蜜源中常见的12种寡糖为材料,评估供试寡糖对稻纵卷叶螟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及对螟蛉绒茧蜂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取食供试寡糖对稻纵卷叶螟的寿命影响不大,雌雄成虫的寿命分别在6.2~8.0 d和5.0~7.9 d,仅取食葡萄糖显著提高雌成虫的寿命。但果糖(232.1)、葡萄糖(130.1)和蔗糖(186.1)可以显著提高稻纵卷叶螟的每雌产卵量,分别是取食清水(31.7)的7.3倍、4.1倍和5.9倍。与稻纵卷叶螟不同,取食果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麦芽糖、蜜二糖、蔗糖、海藻糖和松三糖均可显著提高螟蛉绒茧蜂雌雄成虫的寿命,分别是取食清水的3.7倍、2.9倍、2.5倍、2.1倍、2.3倍、2.0倍、2.8倍、2.6倍和1.7倍。因此,半乳糖、甘露糖、麦芽糖、蜜二糖、海藻糖和松三糖可以显著提高螟蛉绒茧蜂的寿命但不会促进其寄主稻纵卷叶螟的寿命和繁殖力。 相似文献
936.
937.
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中国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花朵中分离克隆了1个类黄酮-3′,5′-羟基化酶(flavonoid-3′,5′-hydroxylase,F3′5′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gF3′5′H(GenBank登录号JQ403611)。PgF3′5′H基因全长1 787bp,包含1个编码532个氨基酸长为1 599bp的开放阅读框。蛋白序列比对显示,PgF3′5′H基因蛋白与其他物种的F3′5′H蛋白有很高的相似性,包含有CYP基序、Ⅰ螺旋区和血红素结合区等保守性序列,以及一段类似于风铃草F3′5′H蛋白的9个氨基酸的特殊区。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PgF3′5′H的表达量随着花朵发育和花色素的出现而呈递增趋势,在花发育第四阶段的蓝色花蕾中达到最高,而在叶中不表达。研究推测,PgF3′5′H基因可能在中国桔梗蓝色花色素的生化合成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8.
亚精胺预处理对NaCl胁迫下青稞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青稞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预处理对200 mmol·L-1 NaCl盐胁迫下青稞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光合色素、水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与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探讨外源亚精胺提高青稞幼苗抗盐胁迫能力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的延续,单独NaCl处理组和NaCl+Spd处理组的青稞幼苗叶片RWC、光合色素与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明显持续降低且显著低于同期对照,而丙二醛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则逐渐增加且显著高于同期对照,Spd预处理则显著延缓了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同时上述两组处理也均使青稞幼苗脯氨酸含量不断增加且显著高于同期对照,Spd预处理则增加幅度更大.可见,Spd预处理缓解了青稞幼苗叶片失水程度和光合色素、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提高了质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增加了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从而减轻了NaCl胁迫对青稞幼苗造成的伤害,最终提高青稞幼苗抗盐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939.
模拟氮沉降对克氏针茅草原土壤有机碳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了解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2011年在内蒙古太仆寺旗的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上开展了模拟氮沉降的控制实验,设置对照(CK)和5个模拟氮沉降(NO-3)处理,分别为2(N1)、5(N2)、10(N3)、25(N4)和50 g N m-2a-1(N5)。生长季末,采集每个样地中0—2 cm和2—10 cm深度土壤进行有机碳含量及组成的分析,并进行实验室矿化培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态有机碳(POC)对氮添加响应敏感,N1和N2处理下的POC含量高于CK,N3、N4和N5处理则低于CK。5个模拟氮沉降处理下的矿质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均高于对照,但差别不显著。不同氮沉降水平下0—2 cm土层的碳矿化潜势为N2N1N4N3CKN5,且N1,N2,N3和N4处理均显著高于CK和N5;2—10 cm土层的碳矿化潜势为N2N1N3CKN4N5,N1、N2和N3显著高于CK、N4及N5。不同施氮处理对群落净第一性生产力有明显影响,N5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和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和其它施氮处理,N1的0—10 cm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N5的凋落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模拟氮沉降短期内对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40.
以甘蓝型油菜(湘农油571)为试验材料,通过溶液培养研究了外源四价硒条件下,油菜幼苗硒吸收分配、生理特性及根系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 油菜幼苗的硒富集能力随施硒量增加显著降低,而硒分配系数一直稳定在0.9左右,不受硒浓度影响.10 μmol·L-1硒可以通过显著改善油菜幼苗根系生理指标和根系形态来促进油菜幼苗的生长,其对生理指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显著降低油菜幼苗根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并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从而显著降低根系的膜脂过氧化物质(MDA)含量,降幅达26.0%,进〖JP2〗而显著提高根系活力,增幅达17.4%;其对构型指标促进程度依次为:根体积>总表面积>分根数>总根长>根尖数>平均直径,但这些正效应均与1 μmol·L-1硒处理无显著差异,表明少量硒(≤10 μmol·L-1)可以通过提高油菜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降低膜脂过氧化物含量,来提高根系活力和改善根系构型,最终促进油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