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80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刘勇  张雅雯  南志标  段廷玉 《生态学报》2016,36(14):4211-4220
放牧、围封、刈割和焚烧是天然草地管理的最主要方式,植物病害是草地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综合考虑生态和经济效益,探讨利用方式对天然草地植物病害的影响,进而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有效降低草地病害危害、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分析了放牧、围封和焚烧等草原管理措施对植物病害的影响。放牧对草地植物病害的发生有双重影响,对多数病害而言,放牧可清除草地植被中的病株,减少初侵染源而降低植物病害的发生;但对物理传播的病害,放牧通过家畜传播病原侵染植物,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刈割阻止真菌的进一步侵入与定殖,从而减少草地病害的发生机会;另一方面,刈割形成有利于病原真菌孢子传播的条件,病原真菌通过刈割工具传播到刈割造成的叶片伤口上,为侵入植物体内提供了方便。草地围封增加了植物物种的多度同时降低植物多样性,有利于病害发生。冬末春初植被返青前,焚烧草地可清除枯枝落叶,减少越冬的病原物,降低病害的发生。同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对今后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2.
慢性活动型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感染(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CAEBV)是一类EBV相关的T/NK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Epstein Barr virus-associated T/NK-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EBV~+T/NK-cell LPD),以持续反复的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临床病征和EBV感染细胞的克隆性增殖为主要特征,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目前对于CAEBV与其他各类EBV相关的T/NK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之间的界定以及致病机理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也无完全有效的手段.本文主要从EBV如何感染T/NK细胞、EBV相关的病毒学研究、机体自身遗传及免疫背景几方面,综述了目前对于CAEBV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63.
报道了山东茶藨子属1新记录植物——美丽茶藨子。研究了其形态、叶表皮微形态和花结构等特征,探讨了其区系地理学意义。结果表明,美丽茶藨子在山东邹城凤凰山的分布,应该是其现在自然分布区的最东南边界。  相似文献   
64.
植物作为自然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对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今中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一期工程为例,通过总结建设过程中自然生境的恢复与重建、现状植物保护和开发的经验,探索郊野公园设计建造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为今后城市郊野公园的建设和原有绿地的绿化改造等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5.
以栽培稻的8个籼-粳测验种为对照,采用39对SSR引物检测了江永野生稻居群在1982年、2008年、2017年的遗传多样性,采用38对In Del引物检测了江永野生稻居群在1982年、2008年、2017年的籼-粳基因频率。结果表明:在1982年取样保存在异位圃的40份样本的遗传多样性稍高于2008年、2017年原位保护区样本的遗传多样性;2008年取的样本数虽然比2017年多,但两次取的样本之间遗传多样性几乎没差异。不同年份取的样本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都很小,基因流Nm都较大,分化不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 A),发现野生稻居群与4份栽培粳稻聚为一类,4份栽培籼稻单独聚成一类,显示江永野生稻与粳稻的血缘近于籼稻;籼-粳基因频率的分析表明,野生稻样本多属粳稻型,少数属偏粳稻型,原位保护区的偏粳稻类型单株数占取样单株总数的比例,2008年比1982年的增加了10.0%,2017年比2008年的增加了1.6%,显示江永野生稻原位保护区生境条件有利野生稻从粳稻型向偏粳稻型变异,随着野生稻产生环境适应性变异,籼型基因频率在提高。  相似文献   
66.
喀斯特石漠化环境有着高度的生境异质性,异质性生境中土被不连续,土壤瘠薄,岩溶漏斗上的土壤保水性差,严重制约着喀斯特植被的生长及分布。为探究克隆植物在喀斯特地区的适应策略,本研究以喀斯特黄色石灰土为基质,选用克隆植物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以一个节间连接的两个分株为材料,保持节间连接或切断,种植于相邻花盆中,并施以不同浇水量,以明确不同水分可用性水平下克隆整合对活血丹生物量积累、生物量分配、叶片气孔及叶片组织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克隆整合显著促进活血丹生物量的积累及对根、叶的生物量分配;增加了活血丹叶气孔导度,降低了气孔指数;叶海绵组织受克隆整合影响较小,但栅栏组织及栅海比(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表现为非整合分株高于整合分株。本研究表明,克隆整合可增加活血丹胁迫分株对根、叶的投资,并以更佳的叶气孔、组织适应策略提高其在喀斯特生境中的生存与适应。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多药耐药菌分布特征及炎性因子与心肌酶谱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未感染组,分析感染组多药耐药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比较两组炎性因子与心肌酶谱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感染组患者炎性因子与心肌酶谱指标的相关性。结果:67例患者痰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136株病原菌,其中有64株属于多药耐药菌,多药耐药菌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59.37%,革兰阳性菌26株,占40.63%。其中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较为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福平等较为敏感。感染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乳酸脱氢酶(LDH)、促血管生成素-2(Ang-2)、肌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感染组患者血清IL-6、Ang-2、TNF-α水平与AST、LDH、CK、CK-MB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心肌酶谱与炎性因子水平关系密切,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多药耐药现象较为严重,临床应针对病原菌合理选取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究脾脏保留手术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给予脾脏切除术,观察组(42例)患者给予脾脏保留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d引流量、抢救成功率及治疗前后CD3~+、CD4~+、CD8~+和Tuftsin因子水平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术后1d引流量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而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uftsin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观察组血清Tuftsin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14%,较对照组(24.39%)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脾脏切除术相比,脾脏保留手术可显著改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免疫功能,且手术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云南松苗木生长对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和相对重要性,以采自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禄丰村林场种子培育的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材料,对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长、针叶长和侧根数6个生长性状及各组分生物量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剔除了对生物量影响不大的性状,在此基础上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松苗木生长性状指标与生物量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木生长性状和生物量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生长性状对生物量均有直接或间接的正向效应,直接影响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优势因素为地径和苗高,针叶长、侧根长和主根长对生物量的影响也起正向效应。各生长性状对生物量的直接效应均较大,而通过其他性状的间接效应均较小,其中侧根长通过其他性状对生物量产生的间接影响最大。依据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建立了云南松各组分生物量与生长性状之间的数学模型,可用于云南松苗期生物量的估测。  相似文献   
70.
目的:建立山西省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机体免疫状态的分析和肿瘤患者的免疫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1 238例健康成人体检人群,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和相对计数。结果:确定了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并发现CD3~+T细胞相对计数和绝对计数、CD4~+T细胞相对计数、CD8~+T细胞相对计数和绝对计数、NK细胞相对计数和绝对计数、CD19细胞相对计数和绝对计数、CD4/CD8比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不同性别之间CD8~+T细胞相对计数、CD4~+T细胞绝对计数和CD19细胞绝对计数无统计学意义,CD3~+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相对计数和绝对计数、CD4~+T细胞、CD19细胞相对计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山西省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参考值范围,为机体免疫功能的评价和肿瘤免疫治疗、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