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7篇
  免费   377篇
  国内免费   169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8篇
  1954年   5篇
  1953年   12篇
  1952年   5篇
  1950年   5篇
  1949年   6篇
  194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研究了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对盐藻空间诱变株系SZ-05(Dunaliella salina SZ-05)的生物量及β-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盐藻SZ-05的生物量和β-胡萝卜素的产量,明显降低了培养体系中的溶解氧和胞外多糖的含量。溶解氧的减少,使得藻细胞的光呼吸作用下降,光合作用速率提高,使藻细胞生物量增加。胞外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胞外多糖的减少可能进一步增加了β-胡萝卜素的合成,从而使β-胡萝卜素在胁迫条件下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不同的诊断标准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4年产前检查并分娩,无显性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单胎孕妇共337例,按糖尿痛不同的诊断标准分成三组进行比较:干预组78例(OGTT(oral glucose toler- ante test)血糖值达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予饮食调整、运动指导,和或胰岛素治疗);未干预组91例(OGTT值小于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但第2小时血糖≥7.8mmol/L,一般产科检查,无相应血糖的检测与治疗);对照组168例(OGTT正常,且第2小时血糖<7.8mmol/L一般产科检查)。结果:未干预组在巨大胎与干预组及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干预组在妊娠周数与对照组及未干预组之间有差异。三组在年龄、分娩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未干预糖尿病组与巨大胎有关。建议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标准采用空腹血糖≥5.8mmol/L和或75克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mmol/L。  相似文献   
183.
环孢素A对人早孕期滋养细胞MMP-9与MMP-2表达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环孢素A对人早孕期滋养细胞侵袭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and 2,简称MMP-9与MMP-2)表达的调节作用,为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等妊娠疾患提供新的线索。侵袭试验观察CsA对人早孕期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的调节作用;RT-PCR与明胶酶谱分析CsA对滋养细胞MMP-9与MMP-2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In-cell West- ern检测CsA作用后滋养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发现,1.0μmol/L CsA明显增强滋养细胞侵袭能力,MEK激酶抑制剂U0126可抑制CsA对滋养细胞的促侵袭作用;1.0μmol/L CsA可诱导MMP- 9与MMP-2基因的转录与蛋白分泌;该诱导效应同样可被U0126所阻滞;1.0μmol/L CsA以时间依赖方式促进ERK1/2的磷酸化。结果表明,CsA可激活ERK1/2,通过MAPK/ERK1/2途径促进滋养细胞MMP-9与MMP-2基因的转录与蛋白分泌,从而增强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对滋养细胞生物学功能具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4.
This study identified mutations of the idumate-2-suffatase (IDS) gene in a patient with Hunter syndrome,and established a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prenatal gene of Hunter syndrome.Urine glyeosaminoglycan (GAG) assay was used to make the preliminary diagnosis of 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H.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from dried blood spots and DNA sequencing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hotspot mutations in exons 9,3 and 8 of the IDS gene in the proband and his parents.A new missense mutation (T1140C) in exon 8 of the IDS gene was found by using DNA sequencing.This mutation caused a substitution of codon 339 from CTA (leucine) to CCA (praline).The patient is a hemizygote,and his mother is a heterozygote.The new missense mutation results in a change in the primary and tertiary structure of the IDS protein.It is possible that this mutation severely impairs enzymatic activity and is the underlying basis for the pathology seen in this patient with Hunter syndrome.  相似文献   
185.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给药浓度的灰树花多糖(PGF) (1、10、20、50、100和200 μg/mL)在24、48和72 h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率,并采用Hoechst染色与流式细胞技术观察20、50和100 μg/mL PGF给药24 h后MCF-7的凋亡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对20、50、100 μg/mL PGF给药24 h后MCF-7细胞中Bax、Bcl-2、Pro-Caspase-3以及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研究发现PGF给药24、48和72 h后对MCF-7的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PGF给药浓度增加,MCF-7细胞核裂解增多,细胞凋亡数量增多。PGF 20、50和100 μg/mL给药对MCF-7细胞Bax、Bcl-2、Pro-Caspase-3以及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可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6.
难辨认癣1例     
36岁女性患者,右小腿丘疹红斑、脓疱、渗液伴瘙痒5个月。查体见:右小腿可见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伴有糜烂渗液。真菌荧光镜检:阳性,真菌培养:须癣毛癣菌,诊断:难辨认癣。口服伊曲康唑分散片0.1 g,2次/日,外用酮康唑乳膏2次/日,治疗2周后,皮损明显好转,治疗1个月后,右小腿皮肤基本恢复正常,目前随访中。  相似文献   
187.
评价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化学发光法(CLIA)联合检测对降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抗体假阳性的效果。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3月5日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南充市中心医院的19例SARS-CoV-2确诊患者不同时段的血清33份,55例非SARS-CoV-2、其他病原体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55份,采用GICA和CLIA分别对血清SARS-CoV-2 IgM、IgG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GCIA检测SARS-CoV-2 IgM、IgG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94.74%,与CLIA(92.86%和100.0%)比较没有差异(P>0.05);GCIA检测SARS-CoV-2 IgM、IgG的特异性分别为70.91%、74.55%,明显低于CLIA的特异性(98.18%和89.09%)(P<0.01);两种方法检测SARS-CoV-2 IgM、IgG结果具有一致性(P<0.001),Kappa值分别为0.434,0.406;ROC曲线分析发现,GCIA检测SARS-CoV-2 IgM、IgG的AUC分别为0.855、0.846,明显低于CLIA(0.955和0.945)(P<0.0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SARS-CoV-2 IgM、IgG的敏感性分别为92.86%、94.74%,特异性分别为100.0%、100.0%;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检测SARS-CoV-2 IgM、IgG的AUC分别为0.964、0.974,高于两种方法的单独检测。GICA和CLIA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SARS-CoV-2 IgM和IgG的检测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8.
为研究杉木在中国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本研究基于现有分布记录,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结合气候、地形等环境要素,预测杉木在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下的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 影响杉木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年平均降水量,在当前气候下,杉木适生区合计面积328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4.5%,低、中和高适生区分别占18.3%、29.7%与52.0%。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杉木生长的适宜性在我国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适生区面积随气候变化增大,且明显向北扩张,南方湿润亚热带地区形成集中连片高适生区。模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训练集平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1,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89.
树木死亡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生态学过程,研究其如何影响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可以为揭示树木死亡机制及群落动态变化规律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根据木论25 hm2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两次木本植物调查数据,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了树木死亡前后空间格局和种间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 样地内个体死亡前后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但死亡后聚集分布的物种比例较死亡前略微下降,小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的物种比例有所增加,个体的死亡呈非随机性死亡。在物种水平上,13个优势种的死树和活树之间在0~30 m各尺度上呈显著正关联,表明样地内优势物种个体之间种内和种间竞争作用不激烈;树木死亡前后种间关联性主要为正关联,且大部分物种种间关系在死亡前后并未发生变化,表明群落已发展到相对稳定的阶段;死亡后,在1~30 m尺度上表现为正关联的物种对比例有所增加,负关联和无关联的物种对在大部分尺度上有所减少,说明个体死亡发生后,各个物种之间的竞争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90.
土壤微生物膜是由土壤细菌及其分泌物积聚形成的生物群落,是生物土壤结皮的初始形态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土壤细菌生命过程中最典型的生存形式,土壤微生物膜不仅能保护基质内细胞生存,还可黏附于土壤颗粒和植物根系表面,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本文在解析土壤微生物膜结构与组成的基础上,从土壤质量与植物健康两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土壤微生物膜生理生态功能:土壤微生物膜代谢活性高于游离细胞,可高效分泌胞外聚合物并且具有更强的有机物质转化速率,在提升土壤肥力,吸附、固持和降解土壤污染物和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微生物膜可通过多种微生物间协同作用、促进分泌多种促生物质与胞外聚合物以发挥固持作用等改善植物养分利用状况,增强植物抗逆性。揭示土壤微生物膜生态功能的微观机制、筛选和应用功能性土壤微生物膜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