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3篇
  免费   1121篇
  国内免费   5555篇
  15229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513篇
  2021年   519篇
  2020年   507篇
  2019年   576篇
  2018年   367篇
  2017年   407篇
  2016年   371篇
  2015年   483篇
  2014年   643篇
  2013年   627篇
  2012年   813篇
  2011年   903篇
  2010年   736篇
  2009年   821篇
  2008年   868篇
  2007年   810篇
  2006年   730篇
  2005年   626篇
  2004年   479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389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68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9篇
  1958年   9篇
  1955年   9篇
  1954年   9篇
  1953年   14篇
  1950年   9篇
  194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条件化位置偏好(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CPP),常用于研究药物成瘾的相关记忆。这里主要综述了一些药物对CPP的影响。神经肽S,神经肽FF,肌肽,孤啡肽,α-2受体激动剂,L-左旋千金藤啶碱,东莨菪碱,丙戊酸钠,巴氯芬对吗啡CPP有抑制效应;聚肌胞苷酸,氟伏沙明和金刚烷胺能增强吗啡CPP;阿坎酸能抑制乙醇和某些类别的滥用药物的条件化奖赏效应,但不影响吗啡引起的条件化奖赏效应;褪黑激素逆转吗啡诱导的奖赏效应;人重组干扰素-α导致吗啡CPP的恢复。  相似文献   
962.
DREB/CBF(dehydration-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peat binding factor)转录因子能特异的与DRE/CRT(dehydration-responsive element/C-repeat)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在植物干旱、高盐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山葡萄中克隆得到了一个VaDREB转录因子基因(登录号XM002283076.1),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亚细胞定位分析以及酵母和拟南芥中的功能鉴定。序列分析表明,VaDREB开放阅读框全长459 bp,编码15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17 kDa,等电点为8.67,包含一个AP2/ERF结合域。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属于DREB/CBF转录因子A-5亚类。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VaDREB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重组酵母菌株与表达VaDREB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均表现出明显增强的盐、干旱、低温和高温胁迫耐受性表型,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拟南芥株系中抗逆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量出现了明显上调,这些结果证明VaDREB转录因子在植物抗逆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3.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水平与其心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40例,接受阿托品和氯解磷定等常规治疗,检测患者入院第1、3、5天血清肌酸激酶(CK-MB)、心肌肌钙蛋(CTNI)、胆碱酯酶(AchE)、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orP)等指标,分析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水平与其心脏损伤的关系。结果:40例患者中,34例存活,6例死亡;窦性心动过速35例,心电图(ECG)ST-T改变36例;血清CK-MB、CTNI入院第1、3、5天相比,先升高后降低,出院时降至正常,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MB:H=8.782,P=0.002;CTNI:H=5.017,P=0.024)。Ach入院第1天时最高,逐渐降低,出院时恢复到正常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235,P=0.002;AchE入院第1天时最低,逐渐升高至正常,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6.891,P=0.001)。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orP)代表儿茶酚胺的变化,入院当天为峰值,其后均逐渐下降,出院恢复正常,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I:H=16.031,P=0.021;NorP:H=57.913,P=0.025)。进一步分析显示EPI和与NorP水平分别与CK-MB和CTNII呈显著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敌敌畏中毒时,儿茶酚胺与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多,可能引起心肌损害或加重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64.
长白山西坡岳桦林带的草本植物(以小叶章为代表)侵入了苔原带,形成了独特的植物入侵现象。在光谱及影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GPS(Global Positional System)定位技术,并依据小叶章与牛皮杜鹃的光谱差异及其反演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植被指数,揭示小叶章侵入苔原带的过程;通过对不同侵入时间、强度的斑块进行群落调查及土壤测试,探究小叶章侵入苔原带的生态后果。结果显示小叶章侵入苔原带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推进,进入21世纪后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以小叶章为优势物种的植物群落结构。目前,低海拔处的小叶章斑块经过多年扩张已连接成片,而高海拔处的斑块正处于扩张的初期阶段。从生物多样性变化可以看出,小叶章侵入苔原带导致植物群落多样性升高和物种数量的增加,苔原带原有的灌木数量明显减少,草本植物逐渐增多。植被的改变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C/N比下降,土壤腐殖质含量和全氮含量下降,但速效氮和土壤持水能力上升,土壤养分的高效利用又进一步推动了小叶章的侵入。小叶章侵入苔原带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后果。  相似文献   
965.
合成引物扩增HIV 1p2 4基因 ,并将其克隆到 pQE 30质粒中 ,使其在大肠杆菌E .coliM 15中以IPTG诱导高效表达 ,经SDS PAGE分析 ,该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 2 0 % ,并且以可溶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细菌裂解液上清之中。经镍离子柱亲和层析一步纯化 ,洗脱产物中 p2 4蛋白纯度达95 %。ELISA分析表明 ,该蛋白可与HIV感染者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以此蛋白交联Sepharose 4B ,亲和层析纯化HIV感染者血清中的抗体 ,用所得抗体与HIV确认试剂反应 ,发现该纯化抗体仅与确认试剂中的 p2 4蛋白反应。上述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已经高效表达了可溶性HIV 1p2 4蛋白 ,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966.
通过人工模拟低温(12 ℃)、常温(25 ℃)、高温(35 ℃)生境,对紫茎泽兰茎和叶片色素(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和组成、叶绿素荧光参数包括最大荧光效率Fv/Fm、光系统II效率Ф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热耗散速率HDR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温和高温胁迫处理过程中,茎和叶片的色素含量和组成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茎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叶片.与此类似,茎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不同温度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是茎各指标的变化幅度普遍小于相应叶片的变化幅度:低温下,茎的ФpsⅡ和ETR较对照最大降低44%,而叶片降低超过60%;高温下,茎的ФpsⅡ和ETR较对照下降16%~57%;而叶片则下降50%~80%.其产生原因在于:在温度胁迫条件下,叶片获取光能用于光化学过程的份额(qP)大幅下降,用于热耗散的份额(NPQ)大幅上升,茎的情况相反,所获取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较常温下更多、用于热耗散的减少,这使得茎的耗散速率(HDR)升高的幅度显著低于叶片的升高幅度(p<0 05).综合3个温度的测定结果,茎的叶绿素含量相当于叶片的1/3~1/6,茎的叶绿素a/b较叶片低20%左右,但是光合电子传导速率ETR与叶片相当,这使得茎的光合色素利用效率ETR/Chl远高于叶片.叶片和茎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不同温度处理下变化趋势一致、但叶片的变化幅度远大于茎的这一响应差异,使得在适宜温度下紫茎泽兰叶片光合对整体光合贡献增大,而在温度胁迫条件下茎的光合贡献增大,这种策略使得这一植物在适宜生境下通过叶片光合、快速生长迅速占据生境,而在逆境条件下茎等非同化器官光合贡献增加,有利于其在逆境中的保存.  相似文献   
967.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的热门话题。围绕这一主题,文章回顾了其研究历史及学术界的不同观点,阐述了目前在理论和实验领域的主要工作结果、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理论方面,由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是复杂而多层面的,导致二者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复杂多样的。实验方面,已有实验仅仅强调了少数几种类型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对多样性—稳定性关系的揭示有限。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中,重要的不只是结论,还应包括其中所隐含的机制。未来的主要挑战是搞清生物多样性动态、生态系统过程和无机因子如何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68.
土壤重金属与农产品质量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设置砷胁迫条件下水稻种植盆栽试验,分析络合型含铁材料不同施用时期和不同施用量对水稻SPAD值、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以及水稻砷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砷胁迫对水稻SOD、POD、CAT活性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添加络合型含铁材料可以降低水稻MDA含量,缓解砷对水稻光合作用和SOD、POD、CAT活性的抑制;同时能减少水稻对土壤砷的吸收和累积.与移栽前添加络合型含铁材料相比,选择水稻孕穗期前添加络合型含铁材料,水稻砷吸收的抑制效果较好;水稻植株地上部砷含量与络合型含铁材料的添加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孕穗期前添加0.2 g·kg-1络合型含铁材料对水稻植株砷的吸收抑制效果最好,水稻植株地上部砷含量降低59.22%.  相似文献   
969.
采集宁夏中部干旱带荒漠草原4种植被(猪毛蒿、甘草、苦豆子、草木樨状黄芪)微斑块土壤剖面3个层次土壤,测定了各微斑块土壤颗粒粒级分布、有机质、pH值、土壤电导率(EC)、全氮、全磷和全钾等理化性质,探讨了不同植被微斑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D)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斑块化植被分布可影响土壤粒径分布,其影响作用以草木樨状黄芪微斑块最大(D=2.51),甘草微斑块最低(D=2.46);分形维数与黏粒、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与pH和EC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斑块化植被分布有潜在土地盐碱化和土地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0.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是指长度在200个核苷酸以上且不能编码蛋白质的RNA。lnc RNA起初被认为是转录噪声,但后续研究表明,许多lnc RNA只在机体特定生理状态的特定部位表达,或是只在某些特定的生物过程中表达,对特定lnc RNA的基因敲低可导致表型改变,从而证明了其是有功能的。事实上,目前的lnc RNA研究几乎覆盖所有的生理学和病理学过程,也包括癌症的发生发展。癌症是细胞失控生长所导致的一类疾病,是每年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发展机理与相应治疗策略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的一大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lnc RNA被证明参与了癌症的多种发生发展过程,从而逐渐成为预防与治疗癌症的新突破口。文章就lnc RNA目前已知的功能及其与癌症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