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6例HSP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9、CD16+56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补体C3、CA.结果:与健康儿童组比较,HSP患儿外周血CD4、CD4/CD8、CD16+56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CD8、CD19水平明显升高(P<0.05).36/46(78.3%)HSP患儿出现血清IgA、IgG或IgM水平异常.免疫球蛋白异常的HSP患儿有16/36(44.4%)出现肾脏或者消化道并发症,而免疫球蛋白正常的HSP患儿有2/10(20.0%)出现肾或者消化道并发症(P<0.05).32/46(69.6%)HSP患儿血清IgA水平升高,其中10/32(31.3%)例HSP患儿出现紫癜性肾炎(HSPN);而血清IgA水平正常HSP患儿有1/14(7.1%)出现HSPN(P<0.01).结论:HSP患儿急性期存在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IgA升高患儿易出现肾脏或者消化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522.
杉木叶醇提物中石油醚溶解组分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法对杉木(Cunningham ia lanceolataHook.)叶醇提物石油醚溶解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析分离出38个峰,共确认出其中36种成分,鉴定出的化学成分质量占总量的98.06%以上。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含量较高的物质有:十八酸-1,3-甘油二酯(16.929%)、二十七烷(15.178%)、棕榈酸-2-(十八烷氧基)乙酯(11.038%)、油酸(6.531%)、三十七醇(6.877%)等。化合物的类型主要为饱和脂肪酸酯(33.834%)和烃类化合物(22.031%)。  相似文献   
523.
肌源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证实肌肉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的一个储存库。研究者认为骨骼肌中至少有两种干细胞: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s)和肌源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s, MDSCs),并且使用几种方法从肌肉中分离获得不同类群的MDSCs。研究发现分离这些细胞的方法影响干细胞的特征。本文对MDSCs的行为、生物学特征、分离、分化及其在治疗组织器官修复和再生中应用的可能性等作一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524.
目的:研究表达小鼠白细胞介素21(mIL-21)的Sp2/O细胞与用Sp2/0细胞预先免疫的小鼠淋巴细胞体外共培养,是否对预致敏淋巴细胞增殖及功能有影响。方法:获取灭活Sp2/0细胞免疫的小鼠淋巴细胞,在mIL-2存在的条件下,以mIL-21转染的Sp2/0细胞为刺激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FSE标记的淋巴细胞增殖和7-AAD标记的细胞毒活性;用ELISpot法确定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量。结果:转染mIL-21的Sp2/0细胞对预致敏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影响,活化的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39.57%±4.72%)与对照组(23.18%±2.94%)相比有较大的提高(P〈0.05),且分泌IFN-γ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活化增殖后的淋巴细胞回输至环磷酰胺预处理的小鼠,能延长小鼠的成瘤时间。结论:表达mIL-21的Sp2/0细胞可有效促进肿瘤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及增殖,并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  相似文献   
525.
含有Fxa切割位点的抗菌肽X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菌肽是昆虫体液免疫的重要成分[1,2 ] ,它们的分子量较小 ,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杀伤某些肿瘤细胞的功能 ,而不破坏人体正常细胞。基于它的这种选择性效应和分子小、无抗原性的特点 ,可望成为新一代的抗菌、抗肿瘤药物。然而 ,天然抗菌肽来源十分困难 ,不能满足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需要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抗菌肽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抗菌肽CMIV是从家蚕蛹中分离并测定了其一级结构的新型抗菌肽 ,它由 35个氨基酸组成 ,不含甲硫氨酸 ,C 末端为酰胺[3 ] 。抗菌肽X是中国家蚕抗菌肽CMIV的变体 ,其一级结构与天然的抗菌肽CM…  相似文献   
526.
麻疯树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不同浓度(5%~25%)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麻疯树三叶期幼苗,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麻疯树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对干旱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PEG(≤15%)处理下,随PEG浓度的增加,麻疯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猝灭(qP)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轻微下降,水分利用效率(WUE)则逐渐升高,非光化学猝灭(NPQ)明显上升,初始荧光(Fo)无显著变化(P>0.05);在高浓度PEG(>15%)处理下,Ci随PEG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n、Gs和WUE持续下降,Fv/Fm、ΦPSⅡ、qP和ETR下降幅度明显增大,Fo显著上升,而NPQ下降.低浓度PEG处理导致麻疯树叶片Pn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因素造成的;在高浓度PEG处理下,Pn的下降则是由非气孔和气孔因素的共同限制作用造成的.当PEG浓度<20%时,虽然出现Pn下降,但光合机构未受损伤.经15 d高浓度PEG处理的植株叶片,在胁迫解除后光合活性能够迅速恢复,且植株可以存活.说明麻疯树对干旱胁迫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527.
目的报道1例我国河北地区由格特隐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并对该菌进行试验研究。方法将分离自患者脑脊液中的隐球菌分别接种于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和刀豆氨酸-甘氨酸-溴麝香草酚蓝(CGB)培养基35℃培养,使用API 20C AUX、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 2 Compact、生物梅里埃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 MS)、r DNA ITS和IG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菌进行菌种鉴定,并使用ATB FUNGUS 3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在显色培养基上35℃培养48 h后为白色略带粉色菌落,在CGB培养基35℃培养5 d后使CGB培养基由黄色变为蓝色。API 20C AUX、Vitek 2 Compact和MALDI-TOF MS的鉴定结果均为新生隐球菌,r DNA ITS和IGS序列分析均提示该菌为格特隐球菌。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4μg/m L、≤0.5μg/m L、≤1μg/m L、≤0.125μg/m L、≤0.06μg/m L。结论 CGB培养基、r DNA ITS和IGS序列分析能够区分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应重视格特隐球菌的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528.
固体培养基上比较了韩芝与树舌的菌丝生长速度,二者平均分别达到0.77 cm.d-1和0.67 cm.d-1;液体培养试验了不同碳氮比、培养基组成对韩芝菌丝生长的影响,得出了菌丝生长较适宜的碳氮比范围在18~24∶1,最适宜的碳氮比在22∶1;对比试验、正交试验得出韩芝液体培养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g.L-1):葡萄糖10.0、玉米粉20.0、大豆粉20.0、酵母粉5.0;在此条件下,菌丝的平均产量可达23.12 g.L-1。  相似文献   
529.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让授课教师将知识以更高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本教学研究以移动客户端为载体,构建了微生物学云班课辅助课堂教学,摆脱了授课时间和空间约束,可以使学生更快速便捷地掌握微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该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30.
小波能量评价EEG的不同成分对癫痫发作预报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癫痫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对癫痫发作进行预报具有重要的重要意义。通过对3例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的癫痫病人在发作最长约30min的8导EEG进行小波分解,将EEG中的棘波、尖波成分与慢波成分分别突出到不同的尺度上,并计算相应尺度上这些成分的能量,考察这些不同成分在发作前的变化趋势。发现在发作前的若干分钟,8导EEG的慢波能量都有显著增大,而与棘波/尖波有关的快波能量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趋势,说明EEG慢波成分的增大对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的预报具有重要价值,EEG的“慢波过大”可能是癫痫从发作间状态转变为发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