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区景观表现为沙丘和低地交错分布.沙区常具独特的植物区系,含有特有和稀有植物.沙区植物丰富度降低和特有(稀有)植物消失问题近些年已受到很大关注,被列入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对此开展了专门的研究.本文以近期发表的文献为基础,从植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的提出、植物多样性形成机制、植物多样性保护途径、植物多样性研究与生态学理论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研究进展.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应注意植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地域间差异(维持沙丘上的高植物丰富度还是保护特有或稀有植物)、流沙固定-植物多样性保护间的均衡、"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量(高的植物丰富度)-质(特有或稀有植物出现)"间的均衡.还应将沙丘体和丘间低地视为一个统一体,研究干扰和生境破碎化对植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2.
麻疯树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不同浓度(5%~25%)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麻疯树三叶期幼苗,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麻疯树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对干旱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PEG(≤15%)处理下,随PEG浓度的增加,麻疯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猝灭(qP)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轻微下降,水分利用效率(WUE)则逐渐升高,非光化学猝灭(NPQ)明显上升,初始荧光(Fo)无显著变化(P>0.05);在高浓度PEG(>15%)处理下,Ci随PEG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n、Gs和WUE持续下降,Fv/Fm、ΦPSⅡ、qP和ETR下降幅度明显增大,Fo显著上升,而NPQ下降.低浓度PEG处理导致麻疯树叶片Pn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因素造成的;在高浓度PEG处理下,Pn的下降则是由非气孔和气孔因素的共同限制作用造成的.当PEG浓度<20%时,虽然出现Pn下降,但光合机构未受损伤.经15 d高浓度PEG处理的植株叶片,在胁迫解除后光合活性能够迅速恢复,且植株可以存活.说明麻疯树对干旱胁迫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503.
利用多时相或时序植被指数(normalize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进行地表覆盖研究已取得了大量成果。随着陆地表面温度(1and surface temperature,TS)遥感反演精度的不断提高,将Ts与NDVI结合起来进行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的监测已成为可能。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介绍了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NDVI、Ts和Ts/NDVI计算方法。2)讨论NDVI、Ts和Ts/NDVI数据对植被覆盖信息表达的差异,并分析了中国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带植被在NDVI-TS空间的年内变化特征。3)利用信息熵和平均梯度,定量分析了NDVI、Ts和Ts/NDVI数据在信息表达丰富度方面的差异,并对在不同地表植被覆盖下,Ts/NDVI数据对信息提高程度的敏感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04.
利用C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12份巨穗小麦种质材料中的外源遗传物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2份材料染色体数均为42,其中5份材料均具有一对小麦-黑麦(Triticum aestivum-Secale cereal)1BL/1RS易位染色体和一对中间偃麦草(Agropyron intermedium Garten)染色体、3份材料只具有一对中间偃麦草染色体、3份材料只具一对1BL/1RS染色体、1份材料无1BL/1RS和中间偃麦草染色体。进一步细胞学分析表明,此中间偃麦草染色体代换了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中的2D染色体,因其良好的同源补偿性,表示为2Ai。同时对2Ai在巨穗小麦种质中存在的遗传学意义及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05.
仙人掌黄酮对活化巨噬细胞释放NO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LPS/IFN-γ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通过Griess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浓度,计算对小鼠巨噬细胞释放NO的抑制率,以MTT法评价细胞增殖程度,研究了从仙人掌中分离的12种黄酮化合物对活化巨噬细胞释放NO的抑制作用,并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仙人掌黄酮对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2—7在12.5~100μmol/L的剂量范围内可明显抑制活化巨噬细胞释放NO,并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黄酮类化合物C环2,3位双键对NO抑制活性具有关键性作用,环上羟基的位置、数目对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06.
两种方法分离纤维蛋白原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冷乙醇沉淀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在分离止血胶成分中的纤维蛋白原的效果,本实验将灭活病毒的步骤加在溶解Nitschmann组分I中进行,结果发现0.3%磷酸三丁酯/1%吐温-80不仅具有灭活病毒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纤维蛋白原的溶解;分别用冷乙醇沉淀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纤维蛋白原,结果两种方法分离的纤维蛋白原均符合止血胶要求。冷乙醇沉淀法分离虽然凝血因子Ⅷ有一定损失,但纤维蛋白原纯度和回收率均高于离子交换层析法的分离效果,这提示冷乙醇沉淀法较离子交换层析法更适于分离止血胶用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507.
云南哀牢山常绿阔叶林林缘不同热力作用面热力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云南哀牢山原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南向边缘的表温观测资料,探讨了原生常绿阔叶林林缘区域不同热力作用面表温的水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指出哀牢山原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缘与热带片断化季雨林林缘相同,其林缘壁面的热力效应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在林缘区域构成了除了公认的林外地表面,林冠面和林内地表面3个热力作用面之外的一个新的第4热力作用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解释森林边缘的小气候效应和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508.
甘青地区四倍体小麦染色体C—带多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来自甘肃、青海地区的5个圆锥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地方品种进行了染色体C-分带研究。结果表明,2AL上的强端带和3BL上的强端带为此类材料所特有的带,区别于其它地方的圆锥小麦地方品种,5个圆锥小麦地方品种-某些染色体上 定的多态性,其中黑芒白麦比其它4个品种C-带多态性较高,表明黑芒白麦与其它4个品种之间存在有较大的遗传分化。与普通小麦比较,揭示这5个品种多个染色体与普通小麦AB组染色体带型存在显著多态。  相似文献   
509.
小波能量评价EEG的不同成分对癫痫发作预报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癫痫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对癫痫发作进行预报具有重要的重要意义。通过对3例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的癫痫病人在发作最长约30min的8导EEG进行小波分解,将EEG中的棘波、尖波成分与慢波成分分别突出到不同的尺度上,并计算相应尺度上这些成分的能量,考察这些不同成分在发作前的变化趋势。发现在发作前的若干分钟,8导EEG的慢波能量都有显著增大,而与棘波/尖波有关的快波能量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趋势,说明EEG慢波成分的增大对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的预报具有重要价值,EEG的“慢波过大”可能是癫痫从发作间状态转变为发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10.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属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为我国一类大型珍贵保护动物。我们从其基因组中克隆得到若干约800bp的BamHI高度重复序列并对部分克隆进行了序列测定,发现它们显示了很高的同源性。利用其中一个单元为探针,对限制酶消化后的羚牛基因组DNA作杂交分析,发现其杂交谱带不具有个体及亚种间特异性,说明该重复序列在羚牛基因组中具有保守的分布和排列。在牛科动物中,羚牛BamHI片段与绵羊属和山羊属的相关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而与水牛和家牛序列差异较大。这些结果为羚牛与羊亚科物种亲源关系较近的分类学观点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有证据表明,这些片段可能代表羚牛染色体着丝点的卫星DNA单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