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研究6种菊科中药对酵母朊病毒[PSI^+]治愈效果。通过在培养基内加入适量浓度中药成分的方式,利用表型检测方法在细胞水平上检测中药对酵母朊病毒的治愈。淫羊藿醇提物对朊病毒[PSI^+]最佳治愈浓度为0.0975g/mL,治愈率可达到3%,而水提物没有治愈作用。淫羊藿醇提物对酵母朊病毒有一定的治愈作用。  相似文献   
422.
新形势下,做好部队野营训练的卫勤保障工作,深入研究训练伤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卫勤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赋予医务人员的崇高责任。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队完成军事斗争准备各项任务日趋繁重。对广大官兵的身心健康提出了更高标准,发挥健康教育优势,促进官兵健康,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部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官兵自我防护及保健能力,从而促进部队整体全面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23.
高发酵度酵母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研究了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x、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qp、Saccharomycescerevisiae nq、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x、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s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3322(以下简称S.C.wx、S.C.qp、S.C.nq、S.C.cx、S.C.hs和S.C.3322)6株酵母菌的形态、同化氮源、发酵力、α-葡萄糖苷酶活力等生理特性,通过实验比较发现S.C.nq和S.C.cx两株菌种在利用糖的种类、同化氮源、真正发酵度及α-葡萄糖苷酶活力等方面较高,因此对这两株菌种进行了还原双乙酰、糖代谢两方面性质的比较,结果表明:两株菌种在还原双乙酰、糖代谢两方面效果显著,筛选出两株优良的高发酵度啤酒酵母菌种。  相似文献   
424.
腾格里沙漠人工植被区掘穴蚁(Formica cunicularia)的生态功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掘穴蚁(Formica cunieularia)营筑丘活动,并通过营巢活动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是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营巢的优势蚁类。在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区调查了掘穴蚁对不同固沙年代和不同地形人工固沙区土壤的影响;研究了掘穴蚁的营巢活动对土壤水分、理化性质和种子库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固沙年代的延长,掘穴蚁的筑丘活动加强;掘穴蚁筑丘活动对地形的选择顺序依次分别为:丘间低地〉迎风坡〉丘顶〉背风坡;与邻近土壤相比,蚁丘的土壤含水量升高,土壤容重(0~10cm深)、有机质、电导率、全氮、全磷、全钾、可溶性氮、可溶性磷和可溶性钾在蚁丘富集;土壤容重(10~20cm深)和pH值下降;蚁丘对土壤种子库有明显影响(p〈0.01),种子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取样点间的大小顺序为:苔藓结皮上的蚁丘〉苔藓结皮〉地衣结皮上的蚁丘〉地衣结皮。 在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区,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土壤环境的提高,导致掘穴蚁大量定居,它的筑巢对土壤具有反馈作用,这种反馈作用导致土壤异质性增强,改善了土壤环境的状况,加速了土壤和植被的演变。  相似文献   
425.
济南河流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多样性及时空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博涵  吴丹  张吉  殷旭旺  赵长森  窦同文 《生态学报》2017,37(21):7128-7139
2014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济南地区24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环境理化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利用多样性指数以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门57种,分别为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春季、夏季和秋季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5种、35种和33种,春季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豆螺(Bithynia fuchsiana),夏季优势种为溪流摇蚊(Chironomus riparius)和豆螺(Bithynia fuchsiana),秋季优势种为喜盐摇蚊(Chironomus salinarius)和豆螺(Bithynia fuchsiana)。春季、夏季和秋季密度平均值为2.49×10~3、0.56×10~3、1.03×10~3个体/m~2;生物量平均值为495.59、137.26、109.45 g/m2;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37、1.33和1.17;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55、0.67和0.59。全地区共划分出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5类,春季收集者种类最多为20种,夏季刮食者种类最多为12种,秋季收集者与刮食者种类最多为11种,3个季节中收集者密度均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刮食者。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春季影响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夏季影响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pH和溶解氧;秋季影响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溶解氧和pH。  相似文献   
426.
农田生态条件下植物残体腐解过程腐解物的能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氧弹量熟计法研究了农田生态条件下玉米秸杆腐解过程腐解物的能态变化特征,并探讨了腐解物中不同组分对腐解物能态的影响。结果指出,在试验条件下,玉米秸杆腐解过程腐解物能态呈现波动起伏──趋于稳定2个阶段,其中多以吸能、放能交错的方式迸行,但从整体上看是放能过程。能量活性物质(苯-醇溶性物、水溶性物、纤维素、半纤维素)对腐解前期腐解物能恣变化影响较大;能量非活性物质(木质素、腐殖质等)对维持腐解后期腐解物能态趋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7.
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洪来  王艺萌  窦潇  徐敏云  王堃 《生态学报》2009,29(8):4420-4425
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贫困区和多民族聚居区,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综述了农牧交错带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当前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今后对农牧交错带的研究应集中在以生态学为基础的跨学科研究;其热点领域应集中在农牧交错带生产力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界面生态学、放牧生态学,农牧交错带的健康诊断和价值评估等方面.其中生产力生态学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保证,应加强农牧交错带农田草地系统耦合生产方式的研究;恢复生态学是治理退化农牧交错带的基础;界面生态学是剖析退化农牧交错带的切入点;放牧生态学是调控农牧交错带农田草地退化的手段;健康诊断有助于对农牧交错带进行客观的评价;价值评估则是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效益和服务的估算.  相似文献   
428.
产L-丝氨酸菌株SYPS-062的鉴定及碳源对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从自然界中筛选得到的一株能直接利用糖质原料发酵生产L-丝氨酸菌株SYPS-062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 确定其为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同时考察了碳源对菌株SYPS-062发酵产L-丝氨酸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当蔗糖浓度为60 g/L时, 菌株SYPS-062生物量和L-丝氨酸的积累均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8.1 g/L和6.6 g/L。  相似文献   
429.
嗜盐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粗酶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盐湖菌种样品分离获得一株嗜盐脂肪酶高产菌, 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 鉴定并命名为Haloterrigena thermotolerans Z4。该菌最适生长NaCl浓度为3.5 mol/L, 最高生长温度为60°C, 属于嗜盐耐热古生菌。粗酶性质研究表明, 金属离子(Ba2+、Fe2+、Cu2+)对酶有激活作用, 酶活不同程度的提高了20%~30%; 该酶受EDTA的抑制, 酶活下降了20%, 受PMSF的完全抑制。该酶对NaCl有较高的依赖专一性, 至少需要0.5 mol/L NaCl维持活性并且高浓度NaCl可以提高其耐热水平。醇类物质对于提高酶的热稳定性有一定作用, 丙三醇效果最好。该酶对短链底物对硝基苯酚丁酸酯(p-NPB)的最适水解条件为:pH 8.0、70°C、3.5 mol/L NaCl; 而对长链底物对硝基苯酚十六酸酯(p-NPP)的最适水解条件为:pH 8.0、80°C、2.5 mol/L NaCl。  相似文献   
430.
梁红柱  窦德泉  冯玉龙 《生态学报》2004,24(7):1421-1429
于雾凉季和雨季研究了自然条件下透光率不同的3块雨林样地下砂仁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1)砂仁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叶表光量子通量密度(PFD)和气孔导度(Gs)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PFD是影响Pn的主导因素。雾凉季砂仁叶片Pn和Gs及其日变幅均低于雨季,相同光强下雾凉季Pn及表观光能和CO2利用效率也低于雨季,这与雾凉季的光强和温度较低有关。(2)随日间光强的增加光系统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系统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和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电子传递速率则上升,黄昏各参数都能恢复到黎明时的水平。表明随光强的增加,砂仁热耗散增多,日间光抑制加重,这种光抑制是光合功能下调的保护性反应而非光破坏。(3)Fv/Fm、Fv‘/Fm’和ΦPSI与PFD呈负相关,NPQ与PFD呈正相关。相同光强下雾凉季Fv/Fm、Fv’/Fm’和ΦPSI低于、NPQ则高于雨季,这与雾凉季Pn较低有关。(4)随栽培时间的延长砂仁衰老和产量降低均不明显,砂仁的产量随生长环境光强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各季节不同光强下生长的砂仁在午间高光强时均未发生光合机构的破坏,且随光强的升高其Pn呈上升趋势,说明砂仁具有适应更高光强并获得高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