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65篇
  4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富硒食用菌多糖的体外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还原力、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体系和卵磷脂脂质过氧化体系等几种不同的体外抗氧化模型,对超声波法提取得到的富硒食用菌多糖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体系中,富硒食用菌多糖均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性,且其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在相同的多糖浓度下,体系的抗氧化活性与硒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2.
2004年7月至2007年1月在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跟踪调查搜集到狼(Canis lupus)捕食家畜的数据,共计95起捕食事件,425(头只)家畜遭到捕食,折合人民币186 575.00元.这些数据包括:捕食事件发生的时间,被捕食家畜的数量、类型、年龄,狼痕迹照片和捕食点的GPS数据.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的差异性进行了检验;对捕食点的空间属性进行了量化,用多个生态因子对其进行了描述;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分析了多因子中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在达赉湖狼主要捕食顺序是:羊(绵羊和山羊)、牛、马,骆驼和驴很少捕食,对羊存在偏好,被捕食个体年龄没有偏好.捕食的数目存在偏差,存在明显的机会性,捕食事件多发生在9月至次年2月的冰冻期.影响捕食地的生态变量重要性排序为:人为干扰距离、生境类型、猎物种类、卧息地距离、隐蔽度、水源距离、捕食季节、捕食数量、围栏距离9个生态指标.对这些生态因子的分析表明:前三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81.544%,可以较好地反映捕食地的生境特征,影响狼捕食家畜的前三位主要因子是隐蔽度、人为干扰距离和水源距离,而与猎物种类相关不大.评价影响狼对家畜捕食的主要因素:人口的剧增使得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减少,过度放牧使得草场退化,是导致狼捕食家畜的重要原因;野外有蹄类的匮乏是导致狼捕食家畜的主要原因.建议改变目前的放牧方式,加强对家畜的看护,重新引入当地的一些原生物种,补充狼的自然食物,以缓解狼对家畜的捕食.  相似文献   
33.
土壤胡敏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晋京  窦森 《生态学报》2008,28(3):1229-1239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土壤有机质主体的腐殖物质的研究,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重视.在土壤腐殖物质3组分中,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可溶性的胡敏酸和富里酸,而对不溶性的胡敏素则较少涉及.从分离、结构和作用3个方面,综述了土壤胡敏素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促进胡敏素研究的继续深入开展.提出近期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1)比较不同分离方法获得的土壤胡敏素的差异,以达到方法上的可比性和统一性,同时提出更适宜的分离方法;(2)通过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的相互补充验证,以获得对土壤胡敏素结构本质更加明确、清晰和深入的认识;(3)加强土壤胡敏素肥力和环境作用的研究,尤其应重视从分子水平上探明其构效关系,为生产实践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热带尖峰岭和亚热带千岛湖六种凋落叶的分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亚热带6个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木荷(Schima superb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苏铁(Cycas revoluta)的凋落物,在亚热带的千岛湖和热带的尖峰岭进行凋落物分解实验,研究不同气候带下凋落物的分解特征。两样地的年均气温和降水为主要差异,年均温差达3.0℃。结果表明:两个样地凋落物的分解速率顺序为:毛竹﹥木荷﹥青冈﹥马尾松﹥水杉﹥苏铁,尖峰岭样地6个树种95%分解所需的时间集中在3.22-8.81a,千岛湖样地95%分解所需的时间为4.61-14.27a。6种凋落物叶的分解速率尖峰岭显著大于千岛湖(P0.05)。用尖峰岭的气候条件来模拟千岛湖气候变暖后的状况,凋落物分解的分解速率将提高43.08%-95.65%,凋落物的95%分解时间将缩短30.15%-48.85%。凋落物分解的表观Q10在3.30-9.35之间。在千岛湖样地凋落物的分解速率(k值)与初始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尖峰岭样地,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与凋落物基质质量的各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氮含量和木质素含量在中亚热带地区是预测凋落物分解和失重的良好指标,在热带地区气候因子对凋落物分解的控制作用较强于凋落物初始基质质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重组毕赤酵母GS115/pPIC9K-GGH表达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GLP-1 A2G)2-HSA,GGH]的细胞活性测评结果显示生物活性较低,这可能与其表达过程中蛋白降解有一定关联.通过对毕赤酵母GS115 STE13基因的敲除,获得一株完整表达蛋白GGH的毕赤酵母宿主,并进一步提高其表达产物GGH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基于PCR技术介导的Cre-Loxp系统重组技术成功敲除宿主菌GS115的STE13基因,得到一株STE13缺陷型菌株GS115/D13,并通过细胞活性测评系统检测GS115/D13表达产物GGH的生物活性.结果:通过对STE13基因缺陷型菌株GS115/D13与出发菌株GS115/W发酵表达对比,显示GS115/D13菌株表达融合蛋白GGH生物活性有明显提升,且表达量提高了25.8%,两菌株生长无明显差异.结论:STE13基因的敲除成功缓解了GGH表达过程中的降解问题,并相对出发菌株GS115/W大幅度提高了蛋白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比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疗效。方法:抽取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46例住院手术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患者,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23例,分别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纽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及矫正率。结果: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后凸cobb角及后凸矫正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后凸畸形矫正方面优于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且其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RhoA/ROCK2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大豆异黄酮组。连续给药7天后,给药剂量200 mg/kg。应用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致大鼠缺血损伤。24 h后评价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试剂盒检测脑中氧化因子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元损伤,Western Blotting检测RhoA/ROCK2相关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增加(P0.05),氧化因子含量增加(P0.05),神经元凋亡显著(P0.05),RhoA/ROCK2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豆异黄酮升高了大鼠神经功能评分(P0.05),减少的脑梗死体积(P0.05),降低脑中氧化因子含量(P0.05),抑制了神经元凋亡(P0.05),抑制了RhoA/ROCK2蛋白表达(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可以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导的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进而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hoA/ROCK2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热带季节雨林雾凉季和湿热季昼间林窗区域不同热力作用面的热力效应初步分析,指出在西双版纳,不论是雾凉季还是湿热季,热带季节雨林林窗边缘壁面均具有不可忽视的热力作用,且由于受林缘树木的影响,热力效应较强的东侧,北侧林缘壁面最大区域出现位置高于次生林林窗,而强度小于次生林林窗,显示了林窗边缘壁面的热力效应除与太阳高度角,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有关之外,林窗边缘树木高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子,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林窗小气候形成机制提供研究基础,为研究林窗更新及生物多样性问题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9.
小鼠胚胎干细胞建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对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较为深入,并已成为研究细胞分化及信号转导、新基因发现及功能鉴定、器官发生、人类疾病和药物开发等的有效手段。胚胎干细胞建系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虽然技术日趋成熟,有些品系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建系已是常规技术,但不同品系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建系效率仍有很大差异,建系途径和方法各有特点,一个品系胚胎干细胞的建系方法不一定都适用于其他品系。本文从小鼠胚胎干细胞建系的途径、分离操作技术、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就与之相关的有些问题提出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40.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表型确定临床分离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56株,应用PCR基因扩增技术及双脱氧DNA测序方法,分别对TEM、SHV、CTX-M-1、CTX-M-2和CTX-M-9编码基因进行分析。产酶菌株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耐药性较低,对其他16种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在56株菌株中有50株为CTX-M型,占89%,34株为TEM型(60.7%),20株SHV型(35.7%);其中CTX-M-9型共计39株占78%,CTX-M-1型19株占38%,CTX-M-2型16株占32%。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值得关注,主要临床流行基因型是CTX-M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