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34篇
  免费   1982篇
  国内免费   4212篇
  24328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398篇
  2022年   724篇
  2021年   1031篇
  2020年   799篇
  2019年   987篇
  2018年   814篇
  2017年   643篇
  2016年   792篇
  2015年   1244篇
  2014年   1485篇
  2013年   1481篇
  2012年   1864篇
  2011年   1678篇
  2010年   1218篇
  2009年   1112篇
  2008年   1247篇
  2007年   1114篇
  2006年   1030篇
  2005年   848篇
  2004年   725篇
  2003年   631篇
  2002年   581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4篇
  1964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温度和食物浓度对老年低额溞生长与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和25℃培养温度下研究了3种食物浓度对老年低额(Simocephalus vetulusOF Müller)生长与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年低额有4个幼龄(在20℃、低食物浓度下有5个)和10-13个成龄。成龄的龄期明显高于幼龄,第一成龄的发育时间一般最长。在相同温度下,老年低额的首次怀卵所需时间及各龄期一般随食物浓度的增加而缩短,而各龄的平均体长及其生殖量则呈相反的趋势。在相同的食物条件下,25℃老年低额在生长后期的平均体长明显高于20℃,而各龄期却小于20℃。最大体长是2.82mm,出现在25℃、高食物浓度下的第16龄。老年低额的平均最大生殖量和最大内禀增长率分别为144个和0.41/d,均出现在25℃和高食物浓度下。统计分析显示老年低额的生殖量与体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老年低额的食物浓度域值小于1×104cells/mL(Scenedesmus obliquus)。作者探讨了老年低额在渔业生产中作为活体饵料养殖对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2.
珠江口附近海区甲壳类动物的区系特征及其分布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8月(夏季)、2006年10月(秋季)、2006年12月(冬季)和2007年4月(春季)珠江口附近海区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甲壳类动物的区系特征和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获甲壳类动物54种,分隶于2目17科25属,其中,虾类22种、蟹类22种、虾蛄类10种;该海域甲壳类动物多数为热带 亚热带的暖水性种类,少数为广温性种类,未出现暖温性和冷温性种类;广盐性的种类最多,其次为高盐性种类,低盐性种类最少;大多数种类属于印度洋 西太平洋区系;调查海域的甲壳类动物种类与东海、菲律宾海、印度尼西亚海、日本海关系较密切,与黄海、渤海、朝鲜海关系较疏远.调查海域甲壳类动物的优势种为周氏新对虾、口虾蛄、武士蟳、红星梭子蟹、猛虾蛄、锈斑蟳、日本蟳、长叉口虾蛄、中华管鞭虾、三疣梭子蟹和逍遥馒头蟹.出现的种类数以秋季最多(33种),春季最少(26种).甲壳类资源密度在水深0~40 m水域较高,在水深10~20 m最密集.调查海域甲壳类动物的平均资源密度为99.60 kg·km-2,以夏季最高(198.93 kg·km-2)、春季最低(42.35 kg·km-2);组成甲壳类动物的3个类群中,蟹类的资源密度最高(41.81 kg·km-2),其次是虾类(38.91 kg·km-2),虾蛄类最低(18.88 kg·km-2);各类群资源密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虾类在夏季最高(120.32 kg·km-2)、春季最低(0.67 kg·km-2),蟹类和虾蛄类则均在冬季最高(62.01和29.49 kg·km-2)、秋季最低(24.64和6.30 kg·km-2).  相似文献   
43.
汉坦病毒汉滩型特殊新亚型的发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RT-PCR扩增了皖南山区分离株AH09的M和S片段全基因,克隆于T载体,纯化后测定序列。结果AH09株M片段的全基因序列共3625个核苷酸,编码1135个氨基酸;S片段的全基因序列共1724个核苷酸,编码430个氨基酸。M和S片段全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与汉坦病毒各型株的代表株和HTN型毒株的同源性比较表明,AH09株分枝与HTN型接近,与其它各型病毒则相距较远,故确定为HTN型毒株,但AH09株与HTN型毒株的M和S片段全基因序列有差异,其差异分别高达23.6%和20.4%,经种系发生分析,AH09株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HTN型病毒中差异最大的新基因亚型病毒株,AH09株病毒M片段的氨基酸与HTN型相差13.5%至14.8%,而S片段仅相差7%-8.1%,说明AH09毒株的变异主要发生在M片段。而ORF和3‘端的NCR区核苷酸序列分析比较说明,病毒的变异更主要集中在该片段的3‘端的NCR区。  相似文献   
44.
概述了脑与衰老在神经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包括 :细胞衰老分子机制的主要进展 ,衰老脑在基因及其表达水平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Disease ,AD)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 (porkinsondisease ,PD)相关基因研究进展[7] 。这些研究成果对脑与衰老的关系、对脑在基因及其表达水平上衰老机制认识的加深乃至对衰老脑的基因治疗均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从无花果叶中分离和筛选能发酵分解无花果叶及具有抑菌作用的共生菌。方法采用以无花果叶作为唯一碳源的富集培养方法,分离共生菌并分析发酵菌群的构成。同时,通过研磨法直接分离无花果叶内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平板滤纸片法进行菌株的抑菌活性分析。结果无花果叶发酵菌群由11种22株细菌构成,其中优势菌为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naejangsanensis)、嗜温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thalpophilum)和副球菌(Paracoccus sp.)。没有获得发酵无花果叶的真菌菌群,只分离出1株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直接分离共获得无花果叶内生细菌8种14株和内生真菌3种9株。抑菌试验表明,来源于富集培养的泡囊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vesicularis)和产黄青霉菌以及来源于内生菌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枯草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指示菌有不同的抑菌作用,且它们的抑菌谱各不相同。泡囊短波单胞菌只在无花果叶中培养时才表现出抑菌活性。结论短波单胞菌可能与无花果叶的发酵分解有关,泡囊短波单胞菌与无花果叶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因此,这2株菌可以作为无花果叶发酵的候选菌种应用。  相似文献   
46.
经两次DE52和Sephacryl s一300柱层析,从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 Lipmann)突变利UW45粗提液(37 677mg蛋白)中纯化得到628 mg的NifB^-Av1。经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的SDS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该蛋白基本达到SDS凝胶电泳纯,组成它的亚单位的种类与Av1(α和β亚单位)相似。NifB^-Av1不能与NifB^-Av2重组成具放氢活性的固氮酶,但可使与其保温重组的FeMoco显出高活性。在合适条件下,NifB^-Av1可在结晶溶液中析出棕色短斜四棱柱晶体,目前所得最大晶体的二维边长均为0.1mm。能否出现晶体以及出晶时间、晶体数目、大小、质量和形状等,与沉淀剂溶液各组分的种类和浓度、结晶方法、实验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初步结果表明,所得晶体为NifB^-AV1单晶。  相似文献   
47.
Li Y  Lu ZY  Ogle M  Wei L 《Neurochemical research》2007,32(12):2132-2141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hEPO), a neurovascular protective agent, therapeutically supports angiogenesis after stroke by enhancing endogenous up-regul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creased VEGF expression has been characterized to negatively impact the integrity of the blood brain barrier (BBB), causing brain edema and secondary injury.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hEPO-induced BBB protection after stroke and how it might be achieved by affecting VEGF pathway. rhEPO treatment (5,000 U/kg, i.p., 30 min before stroke and once a day for three days after stroke) reduced Evans blue leakage and brain edema after ischemia. The expression of the BBB integrity markers, occludin, α-catenin and β-catenin, in the brain was preserved in animals received rhEPO. rhEPO up-regulated VEGF expression;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VEGF receptor-2 (fetal liver kinase receptor, Flk-1)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rhEPO-treated animals three days after stroke. We propose that, disregarding increased VEGF levels, rhEPO protects against ischemia-induced BBB damage at least partly by down-regulating Flk-1 expression and the response to VEGF signaling in the acute phase after stroke.  相似文献   
48.
利用飞行磨系统对实验种群橘小实蝇的1、6、11、16、21、26、31日龄的7个雌雄个体分别进行22h连续吊飞试验,测定其累计飞行距离、累计飞行时间、平均飞行速度。橘小实蝇原始种群采自湖南长沙,经室内连续饲养约30代,成为试验种群。试验环境条件为连续光照条件,温度25℃,RH 60%—80%,光照强度为990 lx。整个吊飞过程不补充食物和水份。共得到179组吊飞数据,其中雌虫86组,雄虫93组,每个日龄处理不少于9头。结果显示随着日龄的增加,橘小实蝇雌蝇和雄蝇的飞行能力均逐渐增加,到达16日龄后雌蝇飞行能力迅速下降,表现为单峰型;雄蝇的飞行能力在16—31日龄一般维持较高水平,但在26日龄有一定波动。16日龄雌蝇和雄蝇的累计飞行距离分别是(2485.6±2287.2)m和(2152.3±1773.3)m。其中1头21日龄雄性个体的累计飞行距离最大,完成了8795.80 m的飞行。雌蝇累计飞行距离最远的发生在16日龄,为8116.6 m。日龄对橘小实蝇的累计飞行距离和平均飞行速度的影响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前者,F=2.88,P0.05;后者,F=4.98,P0.01)。雌蝇和雄蝇的平均飞行速度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F=4.10,P0.05)。日龄和性别的互作对平均飞行速度的影响也达到了显著水平(F=2.74,P0.05)。尽管实验种群不能完全代表野生种群,研究结果对研究橘小实蝇扩散规律及综合防治,特别是改进橘小实蝇雄性不育技术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内蒙古道虎沟中侏罗世假古蝉属化石(同翅目,古蝉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莹  任东 《动物分类学报》2006,31(2):289-293
描述古蝉科化石3新种,即多点假古蝉Pseudocossus punctulosus sp.nov.,美丽假古蝉P.bellus sp.nov.,弯脉假古蝉P.ancylivenius sp.nov..所有标本均采自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中侏罗世九龙山组,其中2个新种保存有完整的臀区.模式标本保存在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50.
地上部植食者褐飞虱对不同水稻品种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上和地下部生物群落的交互作用对于调控陆地生态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在盆栽条件下利用2×2析因设计研究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取食不同水稻品种后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褐飞虱侵害水稻9 d后, 感虫品种(广四和汕优63)的土壤线虫总数、属数及自生线虫(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和捕食性线虫)数量增加, 并且一般达到显著水平(P<0.05); 而上述指标在抗虫品种(汕优559和IR36)土壤中则呈现相反的趋势。植食性线虫数量在强感虫品种广四上显著增加(P<0.05), 而在强抗虫品种IR36上显著减少(P<0.05)。褐飞虱和水稻品种对土壤线虫的生态指数(线虫通道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成熟度指数、富集指数和结构指数)没有明显影响, 可能与供试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单一及褐飞虱作用时间较短有关。总之, 褐飞虱强烈影响土壤线虫数量、群落组成和营养结构, 并且作用的方向(促进或抑制)和程度依赖于水稻的品种特性, 揭示出地上部植食者的短期侵害将对稻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