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9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2501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关家崖剖面奥陶系马家沟组五5亚段地层中保存大量无脊椎动物遗迹化石,可识别出居住迹、牧食迹、觅食迹三大类,共7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分别是Arenicolites isp.,Cylindricumisp.,Helminthopsis abeli,Helminthopsis isp.1,Helminthopsis isp.2,Lorenziniaisp.,Planolites isp.,Planolites beverleyensis,Planolites montanus,Teichichnus rectus,Thalassinoides isp.1,Thalassinoides isp.2,Thalassinoides isp.3,Thalassinoides isp.4。根据遗迹化石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可划分3个遗迹组合:1、Helminthopsis-Planolites组合,该组合以觅食迹为主,部分为居住迹,出现在潮间带和潮下带;2、Thalassinoides-Teichichnus组合,该组合遗迹化石种类较单一,主要为觅食迹,分布于潮间带和潮上带;3、Thalassinoides-Helminthopsis组合,该组合出现在潮间带。基于遗迹化石组合的分布特点,提出山西兴县奥陶系马家沟组五5亚段的沉积环境模式。  相似文献   
142.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斑马鱼(Daniorerio)脾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光镜结果表明,斑马鱼的脾主要由脾髓和网状组织两部分构成,脾髓分布于整个脾,分为白髓和红髓,但界限不明显,呈混合分布。红髓染色相对较浅,占脾实质的大部分区域,主要由密集的红细胞构成,可见脾窦结构,脾索结构不明显。白髓染色较深,主要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淋巴细胞的胞核染色较深,呈深紫色。经Gordon-Sweet银染显示网状纤维后,可清晰观察到脾小结,从而可清晰区分红髓与白髓,脾小结与哺乳动物的类似,主要是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酸性磷酸酶染色可见斑马鱼脾内有大量吞噬性细胞存在。电镜结果显示,红髓分布有不同类型的红细胞、血小板和浆细胞,白髓分布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网状细胞,淋巴细胞胞质内含有多泡体,这可能与淋巴细胞发挥免疫功能有着密切联系。斑马鱼脾与大多数硬骨鱼相似,未观察到椭球这一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143.
降糖肽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功能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可能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主要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这两类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目前用于降低或控制血糖的药物主要有硫脉类、双肌类、苯甲酸衍生物类、糖苷酶抑制剂类和噻唑烷二酮类。研发出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其中,生物活性肽是目前最广泛研究的潜在治疗剂之一,其最佳用途正在开发中。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许多天然肽和合成肽,其具有通过不同机制介导的优异的抗糖尿病效果。新兴技术和药物输送系统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预期目标成果的达成。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一些具有更好效力和安全性的优秀肽已经被确定。因此,对这些肽的进一步详细研究可能会筛选出临床上有用的抗糖尿病药物。  相似文献   
144.
分析黑龙江省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的关系,建立时间序列模型,为今后制定更科学有效的猩红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收集黑龙江省2010~2020年猩红热月发病数据以及同期气温、气压等气象资料,应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之间的关联程度和形式。结果发现: 猩红热全年均有发病而且呈现出较为典型的双峰型特征,在春季的4~5月份和冬季的11~12月份发病数达到高峰;月平均气压、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日照时数和月平均风速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RR(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值均小于1,即猩红热发病与四个气象因素呈负相关。黑龙江省猩红热发病每年存在两个流行高峰,主要以冬季为主,发病数随着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日照时数、月平均风速与月平均气压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5.
中国不同地域恒河猴MHC-Ⅰ型部分等位基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分型方法对在华南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繁殖的247只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其中30只来源于广西、34只来源于海南,183只来源于川西、安徽等内陆地区杂交群)的Mamu-A01、A02、A08、B01和NA7等5个MHC-Ⅰ型分子位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A01、A02发现于海南群和杂交群,阳性率均小于8.8%;A08发现于杂交群中,阳性率小于3.8%;B01发现于广西群和杂交群,阳性率均大于17.48%;NA7在3个猴群中均有发现,阳性率均大于32.4%。中国不同地域恒河猴群体携带的5个MHC-Ⅰ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与印度的恒河猴比较,中国恒河猴与印度恒河猴携带的MHC-Ⅰ等位基因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6.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代谢性疾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众多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肝脏代谢在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已有报道中药知母用于缓解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但其能否缓解糖尿病中肝脏代谢的异常仍有待深入研究。因此,提取了高脂饮食和化学药物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知母提取物处理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高脂饮食大鼠模型以及正常饮食大鼠对照组的肝脏蛋白,通过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量标签(tandem mass tag, TMT)标记技术获得定量蛋白质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并以P<0.05,差异倍数(fold change)>1.5作为阈值标准进行火山图分析,发现知母提取物治疗组相较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更接近,表明肝脏组织定量蛋白质组数据能够反映知母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筛选获得了表达水平与知母提取物治疗密切相关的关键蛋白簇。利用在线网站分析蛋白簇的GO功能与KEG...  相似文献   
147.
鸣声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信息,是鸟类间信息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本文综述了鸟类鸣声行为与包括个体状态(体征、激素水平和健康状况)、社会等级及繁殖(性选择和成效)在内的个体适合度关系的研究进展.文章总结发现,鸟类的鸣声水平与单一体征参数关系的研究结果不稳定,鸣声可能受个体内部的多种激素调控,并与个体的社会等级有直接关系.雌...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不同中药处方组成及其不同提取方法的复方提取物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以优选其处方组成和制备提取方法。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复方丹参组、复方红景天醇-水提取组(红景天、黄芪、黄精、枸杞子)、复方红景天水提取组、复方黄芪醇-水提取组(黄芪、黄精、枸杞子)、复方黄芪水提取组,每组30只,每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0 d,空白组灌胃灭菌注射用水,复方丹参组0.15 g/kg,复方红景天醇-水提取组和水提取组3 g/kg,复方黄芪醇-水提取组和水提取组1.7 g/kg。各组于末次灌胃1 h后进行常压耐缺氧实验、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和急性脑缺血缺氧实验,并测定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相关抗氧化物酶活性和代谢物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复方丹参组、复方黄芪醇-水提取组和水提取组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P<0.01),脑缺血缺氧后张口喘气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各组注射亚硝酸钠后存活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复方黄芪水提取组T-AOC、SOD、GSH和C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P<0.01),MDA含量均显...  相似文献   
149.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asa是荔枝和龙眼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危害严重.该虫以若虫及成虫吸食寄主植物的嫩芽、嫩梢、花穗和幼果,成虫和3龄以上若虫是传播龙眼鬼帚病病原体的传病介体昆虫.本文综述了近60年来国内荔枝蝽的研究情况,旨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详尽的荔枝蝽研究现状,以期为该虫...  相似文献   
150.
本文比较了不同发育阶段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消化道的形态学差异,掌握了幼虫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特征。利用体视镜观察黑水虻5龄幼虫、预蛹及成虫的消化道形态,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幼虫消化道各段(前肠、中肠、后肠)的显微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及预蛹的消化道均由前肠(食道和前胃)、中肠及后肠组成,从幼虫到成虫,消化道的长度不断缩短。与幼虫和预蛹相比,成虫消化道形态变化明显,前胃消失,出现了嗉囊及胃盲囊,中肠进一步缩短,后肠分化为回肠、结肠和直肠。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幼虫的唾液腺开口于口腔,由膨大的管状腺体和腺管组成。食道由特化为角质刺突的内膜层及发达的肌层组成,其末端延伸至前胃。前胃膨大为球状,包括三层组织结构。根据上皮细胞形态的差异,中肠可分为四个区段。后肠薄,肠腔内褶丰富,肠壁可见数量较多的杆状细菌。马氏管开口于中、后肠交界处,包括4支盲管,管内壁密布微绒毛。黑水虻消化道形态随发育阶段的变化,反映了各阶段摄食及消化生理的差异。幼虫消化道各段具有各自典型的组织学特征,其前、中、后肠可能分别承担了食物接纳与初步消化、消化与吸收以及重吸收功能。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