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89篇 |
免费 | 603篇 |
国内免费 | 2505篇 |
专业分类
66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158篇 |
2022年 | 231篇 |
2021年 | 273篇 |
2020年 | 265篇 |
2019年 | 280篇 |
2018年 | 193篇 |
2017年 | 190篇 |
2016年 | 187篇 |
2015年 | 246篇 |
2014年 | 341篇 |
2013年 | 283篇 |
2012年 | 405篇 |
2011年 | 436篇 |
2010年 | 327篇 |
2009年 | 310篇 |
2008年 | 349篇 |
2007年 | 348篇 |
2006年 | 343篇 |
2005年 | 272篇 |
2004年 | 225篇 |
2003年 | 158篇 |
2002年 | 186篇 |
2001年 | 168篇 |
2000年 | 146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调查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胃食管反流患者150例,利用自我行为管理量表、自我效能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所有150例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平均得分为37.12+4.95分,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中治疗依从性较好而疾病知识认知方面较差;而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得知,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我行为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自我效能、工作学习压力及文化程度(偏回顾系数=0.301、-2.264、1.403)。结论:胃食管返流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较差,这与其文化程度较低、工作学习压力较大有关,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减轻工作学习压力,改善生活方式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2.
落叶松人工林除地力衰退问题外,林内天然更新也较差,其健康发展和可持续经营面临挑战.以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2种耐荫针叶树种为对象进行温室灭菌盆栽试验,研究除树种生物学特性外,2种云杉属植物幼苗生长对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灭菌处理的响应,为落叶松人工林改造、更新和复层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土壤灭菌对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的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影响,且无论是在未灭菌土壤中还是在灭菌土壤中,红皮云杉幼苗的生物量(分别为75.6和72.2 mg)均显著高于青海云杉(分别为55.6和60.0 mg).红皮云杉的1级根直径、皮层厚度、维管束直径和维根比均不受土壤灭菌的影响,而青海云杉除皮层厚度在灭菌后没有显著变化外,其1级根直径、维管束直径和维根比在灭菌土壤(分别为331.30 μm、143.23 μm和43.3%)显著高于未灭菌土壤(276.50 μm、99.35 μm和36.0%),在灭菌土壤中表现出更积极的响应.这表明在落叶松林地内红皮云杉有更好的适应能力.由于在微生物群落功能中占主导地位的外生菌根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2种云杉属植物幼苗均可逃逸落叶松林地积累的土壤病原菌并正常生长,红皮云杉比青海云杉更具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23.
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应突出强调保护原有特色生态环境要素,保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原住民人居环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城市面貌在过去数十年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用地显著扩张,同时严峻的环境问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以丽江市为例,选取对其发展影响深远的水系元素、噪声环境因子和森林火灾3个关键生态敏感因子,提出通过分析这类生态敏感区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避让方法、程度,区划城市规划基本空间格局,以避免城市未来因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而制约其发展的规划用地思路。结果表明,丽江城区周边湖泊水系、古城内部及周边原住民人口密集区都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重点地区,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必须予以避让;该区域面积为147.2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11.1%。同时,明确给出了规划用地的具体空间控制范围和相应的避让原则。 相似文献
124.
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 Lipmann)突变种UW3能在无Mo的无氨培养基中固氮生长,低浓度的Mn对UW3突变种生长有促进作用,从在Mn中生长的UW3菌体中分离得到的部分纯固氮酶组分Ⅰ蛋白含量有Mn和Fe原子(Fe/Mo/Mn为10.41:0.19:1.00)并有OP MoFe蛋白一半的还原乙炔和质子的活性。这种蛋白的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与MoFe蛋白存在明显的差异,含Mn蛋白的亚基分子量都与MoFe蛋白的α亚基相近。初步结果表明,这种含Mn蛋白可胡是一种固氮酶组分Ⅰ蛋白。 相似文献
125.
126.
用PT7和pGP1—2质粒偶联表达系统,通过温度诱导(30~42℃),使温度敏感基因CI875失活;加入利福霉素选择性抑制E.coliRNA多聚酶的表达,从而使外源PEP羧化酶cDNA得到专一性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ern杂交分析,表明该系统表达出两条PEP羧化酶带,分子量分别是78kD和80kD。 相似文献
127.
对云南石林地区早一中二叠世地层剖面中的Globivalvulina(球瓣虫属)化石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栖霞组含16种,茅口组含有13种,两组中物种相似度可达92%.种级分异度变化显示,栖霞组的种以增加趋势为主,茅口组则以减少为趋势.总体上这一时期Globivalvulina动物群物种上升高峰仅有一次,出现在栖霞组中上部;而下降高潮有两次,第一次出现于栖霞组上部与茅口组底部界线附近,第二次是茅口组顶部.后一次下降幅度远大于前者,可能与中二叠世末期有孔虫动物群演化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28.
土壤盐渍化是阻碍林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杨树(Populus spp.)是中国主要的人工林树种, 探究盐胁迫下植物的碳氮代谢特征与抗盐胁迫能力, 将有助于杨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利用美洲黑杨(P. deltoides)和青杨(P. cathayana)两个物种, 采用去叶与不去叶处理, 在盐胁迫下研究两种杨树的抗逆性差异。研究发现, 盐胁迫下美洲黑杨的总生物量和光合能力均显著高于青杨。盐胁迫与去叶处理导致美洲黑杨叶绿素浓度和光系统II最大光量子效率显著高于青杨, 表明去叶对美洲黑杨影响较小, 但是加重了盐对青杨的毒害作用。美洲黑杨茎叶Na+浓度显著低于青杨, 表明美洲黑杨能够有效地限制Na+向地上部分运输。在盐胁迫条件下, 美洲黑杨茎和根比青杨能够维持更高浓度的淀粉、可溶性糖以及蔗糖, 前者较高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促进了光合产物向淀粉转换, 保证植物有充足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来参与渗透调节和维持其他生命活动, 而去叶使得青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严重不足, 受盐胁迫影响更严重。盐胁迫下, 青杨分布在脂溶性蛋白(膜系统相关蛋白质)的氮浓度显著下降, 而NH4+、谷氨酸脱氢酶活性与脯氨酸浓度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证明,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转化和分配是植物抗逆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9.
类固醇激素睾酮是影响鸟类繁殖最重要的性激素之一,与鸟类的繁殖行为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睾酮通过影响鸟类的羽色、鸣声等来影响鸟类的配偶选择,同时睾酮可以调节配偶选择和繁殖投入之间的平衡。睾酮水平影响出雏数、出飞数、孵化率成功率等繁殖成效。睾酮还对个体的免疫活性和个体的存活率等产生影响。目前关于睾酮对鸟类繁殖影响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外源性植入睾酮的方式来改变个体睾酮的浓度,其研究结果也常出现相互矛盾之处,对于自然状态下影响睾酮水平变化的因素尚缺乏了解,睾酮对雌雄鸟在繁殖过程中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0.
‘兰箭3号’箭筈豌豆荚果发育动态及腹缝线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高海拔地区重要的一年生豆科牧草,但荚果成熟时的开裂现象会造成种子的严重损失。该研究以栽培品种‘兰箭3号’为对象,对其荚果在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水分含量、腹缝线表面结构及腹缝线横截面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以探讨箭筈豌豆荚果的裂荚机理,为生产中确定种子收获的适宜时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兰箭3号’约在盛花后25~30d荚果变为浅棕色,此时荚果已完成生理成熟,且荚果的大小和干重均达到最大值,含水量降到最小值;盛花后25d荚果腹缝线出现裂缝,盛花后35d腹缝线完全裂开。(2)‘兰箭3号’于盛花后20d腹缝线处离层细胞开始解体;盛花后25d,内、中、外果皮的薄壁细胞均开始失水皱缩,其中内果皮的薄壁细胞部分已开始破裂,离层细胞及其下面的薄壁细胞完全解体,外部果瓣缘细胞内侧细胞壁破裂,但外侧异常加厚的细胞壁仍然保持完整并连接两个果瓣,使荚果不开裂;盛花后30~35d,内、中、外果皮的薄壁细胞完全失水,细胞壁皱缩在一起,同时外部果瓣缘细胞外侧细胞壁断裂成两部分,荚果的两个果瓣裂开。研究表明,盛花后25~30d荚果失去绿色变为浅棕色时是‘兰箭3号’的适宜收获时间,且离层和细胞失水产生的机械拉力是导致箭筈豌豆荚果开裂的主要原因,推测外部果瓣缘细胞外侧增厚融合的细胞壁很可能是‘兰箭3号’抵抗裂荚的关键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