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06篇 |
免费 | 621篇 |
国内免费 | 1107篇 |
专业分类
40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7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135篇 |
2021年 | 138篇 |
2020年 | 126篇 |
2019年 | 146篇 |
2018年 | 115篇 |
2017年 | 133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137篇 |
2014年 | 205篇 |
2013年 | 172篇 |
2012年 | 220篇 |
2011年 | 258篇 |
2010年 | 176篇 |
2009年 | 171篇 |
2008年 | 219篇 |
2007年 | 209篇 |
2006年 | 192篇 |
2005年 | 164篇 |
2004年 | 137篇 |
2003年 | 124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宁夏枸杞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动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叶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经筛选、繁殖后,将来源相同、状态较为一致的淡黄色愈伤组织转移至O型或E型培养基上,可以诱导出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利用该体系,对两条离体再生途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拟分生组织和胚性细胞形成之前,RNA合成首先被激活,随后DNA、蛋白质合成加速;而球形胚形成期间,先是DNA合成的加快,接着RNA、蛋白质的合成高峰出现,在不定芽形成期间却正好相反;(2)可溶性蛋白组分发生规律性变化;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启动阶段都有-153.6kD多肽出现,一些多肽分子在分化早期逐渐消失,而随芽原基或球形胚的形成又重新合成;与形态发生相对应,两种再生体系都有作为各自分子标记的特异多肽(84.9kD、46.3kD和44kD、36.2kD)的表达。此外,还对两种离体再生体系之间的关系和发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3.
外泌体(exosome)是由多种活细胞分泌的囊泡小体,其中含有蛋白质和RNA等多种组分。这种机体内普遍存在的纳米级被膜结构能够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在外周血、尿液、唾液、腹水、羊水等体液中具有很高的丰度,而不同组织来源的外泌体在组成和功能方面存在差异,同时这种差异受到细胞外基质和微环境的动态调控。肿瘤来源或肿瘤相关的外泌体是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对肿瘤外泌体的分析和检测可以辅助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此外,外泌体及其修饰加工产物还可以作为基因或药物的有效载体,用于肿瘤治疗。关于外泌体的研究是肿瘤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在转化医学的研究模式下,将极大推动肿瘤学研究进展,为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994.
大丰野放麇鹿生境中芦苇和互花米草的营养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9月-2009年7月,对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放麋鹿生境中食源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营养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5条样线上的样点分别采样,对互花米草和芦苇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粗蛋白含量为8.09%,酸性洗涤纤维为36.34%,中性洗涤纤维为69.82%;而芦苇的年度粗蛋白含量为2.84%,酸性洗涤纤维为45.99%,中性洗涤纤维为77.78%;大丰野放麋鹿生境中互花米草的营养成分含量比芦苇高,可见,互花米草是野放麋鹿的喜食植物. 相似文献
995.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斑翅蝗科部分种类的线粒体ND2基因进行分析,重建斑翅蝗科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并探讨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和传统分类结果的异同。扩增并测定了我国斑翅蝗科10属16种蝗虫的线粒体ND2全基因1 023 bp的序列,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系统发育信号等进行了分析。并基于ND2全基因序列数据,分别采用邻接法(NJ)、最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重建了10属16种蝗虫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斑翅蝗科蝗虫ND2全基因A+T含量平均为74.6%;痂蝗亚科和异痂蝗亚科没能得到区分,建议合并为一个亚科;而斑翅蝗亚科和飞蝗亚科的分类地位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构建DEK的pcDNA3-Flag表达载体,研究其对抑癌基因p53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乳腺文库为模板,PCR扩增DEK编码序列,克隆到pcDNA3-Flag载体,构建成pcDNA3-Flag-DEK,转染293T细胞,Western印迹鉴定peDNA3-Flag载体介导的DEK的表达,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实验研究DEK对p53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双酶切实验证实得到pcDNA3-Flag-DEK阳性克隆;Western印迹实验发现DEK在293T细胞内表达;转录活性实验表明在ZR75-1乳腺癌细胞中,DEK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53启动子的活性。结论:构建了DEK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发现此表达载体能在ZR75-1乳腺癌细胞中抑制p53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998.
999.
为更好地了解勤奋金属球菌(Metallosphaera sedula)作用下沉淀的累积进程及沉淀的特性,将一株在我国首次分离鉴定的勤奋金属球菌(YN23)接种在以Fe~(2 )为能源的培养基中,于该菌最佳生长条件(pH1.5,53℃,0.2g·l_(-1)酵母提取物,30g·1_(-1)Fe_2SO_4·7H_2O and 170rpm)下培养。接种25h后,当Fe~(2 )氧化率达到90%时,开始出现沉淀,pH也达到1.92的最高值;到第95h,当沉淀累积到7.9g·1~(-1),时,沉淀反应停止,此时pH达到1.32的最低点。菌群密度随着Fe~(2 )的氧化,前期快速增长;当沉淀出现以后,随着沉淀的累积,逐渐降低。X衍射图谱、红外吸收光谱、能谱和扫描电镜数据揭示,YN23菌株合成的沉淀是黄钾铁矶和黄铵铁矾的混合物,形态特征更接近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00.
即刻早期蛋白IE2是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后最先表达的蛋白质,具有调节细胞周期和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但IE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其抗凋亡活性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建立Tet-On系统调控下表达HCMVIE2蛋白的细胞株,在不同诱导条件下检测IE2蛋白对细胞凋亡和p53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IE2蛋白能抑制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抑制效应与IE2蛋白的表达量相关,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IE2蛋白不影响p53的表达,提示IE2蛋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