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3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144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研究使用固定翼无人机拍摄4 200 ha林地,从中选取了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紫金县紫城镇、东源县义合镇共3个样地的3 500 ha林地的航拍影像进行分析,用以探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死树的空间分布情况,及不同立地因子对疫情的影响,为松材线虫病监测预报提供解决途径。通过Pix4Dmapper软件对航拍的图像进行拼接生成正射影像图(DOM)等成果,然后使用eCognition(易康)软件对影像成果进行分割、分类和信息提取,最后借助ArcGIS平台进行病死树数量统计并获取方位、坡向、坡度、海拔等立地因子信息。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死树分布均呈聚集分布。使用双对角线法、平行线法、“Z”字法、五点法等不同抽样方法调查发现,仅五点法所得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无明显差异(P<0.05)。松材线虫病死树在不同立地因子下均有差异:主要分布在西坡、南坡和东南坡,西坡最多为25.94%,其次是南坡23.57%;主要分布在半阳坡和阳坡,半阳坡占36.54%,阳坡占34.09%;主要分布在凸坡,但随着疫情的发展,凹坡病死树数量逐渐超过凸坡;主要分布海拔区间在30...  相似文献   
162.
BmSQD(Bombyx mori SQUID)是一种具有RRM结构域(RNA recognition motif, RRM)的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s, hnRNPs)。为探究SQD在家蚕中的表达定位和功能,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克隆表达与抗体制备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变态发育和胚胎发育时期部分组织的BmSQD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表达量进行分析,辅以组织细胞定位的免疫组化分析,对SQD蛋白的基本特性和在家蚕Bombyx mori中的表达定位及功能进行了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昆虫中的SQD同源基因相似性高,尤其是SQD蛋白二级结构的α螺旋和β折叠按照β1-α1-β2-β3-α2-β4的空间顺序组合形成的两个RRM结构域在昆虫中高度保守;BmSQD是一种亲水性且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hnRNPs蛋白,存在潜在的磷酸化位点;BmSQD在家蚕中的大部分组织中都有表达,尤其在卵巢与精巢等重要组织,且主要在家蚕发育的重要时期如胚胎发育与变态发育时期高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内,对基因转录后调节起到剪接调控作用。本文为研究SQ...  相似文献   
163.
蜕皮激素(20-hydroxyecdysone, 20E)是调控昆虫发育的重要激素,在昆虫的蜕皮和变态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20E也调控昆虫抗菌肽的表达,揭示昆虫的发育和免疫之间具有重要的联系。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家蚕抗菌肽对蜕皮激素(20E)的应答及其调控机制仍有待研究。本文利用20E注射家蚕5龄第3天幼虫,qRT-PCR结果表明20E处理的脂肪体中抗菌肽CecropinB6基因(BmCecB6)的表达上调。通过对抗菌肽BmCecB6上游启动子的截短和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BmCecB6响应20E的调控位点在启动子-448~-170区域,该区域内存在潜在的FoxO、E74A和BR-C等结合位点。本研究表明20E抑制了ILS通路水平,暗示ILS下游的转录因子FoxO被激活。进一步对BmCecB6的启动子进行FoxO结合位点的缺失突变,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表明20E对BmCecB6的诱导活性并没有丧失,推测BmCecB6对20E的应答不是通过转录因子FoxO结合BmCecB6启动子中的顺式调控元件直接调控的。20E激活BmCecB6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4.
航天与辐射共诱变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稻新种质、新品种的选育,显著地提高其突变频率和突变类型,提高诱变育种的选择效果,育成1个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721”及一批优质水稻新种质和新品系(组合)。  相似文献   
165.
我国丰富的古人类遗存为研究东亚乃至全球古人类起源、迁徙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与数据.对已发表的2000多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年代学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发现,绝大多数遗址目前仍缺少基本的年代学数据,不足20%的遗址开展过测年,仅10%左右具有相对可靠的年代学数据,只有极少数开展了多种测年方法的交叉定年.对于80多处...  相似文献   
166.
激光佐治慢性皮肤溃疡疗效观察及诱导HSP70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及诱导创面组织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 in 70,HSP70)表达情况。方法:将64例84处慢性皮肤溃疡创面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和激光治疗组,激光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激光治疗,所有创面在治疗三周进行疗效判定;同期随机切取5例创面组织,并设正常皮肤为对照,行组织切片HSP70免疫组化染色,计数HSP70阳性细胞数并检测阳性细胞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设计引物行RT-PCR检测HSP70mRNA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慢性皮肤溃疡患者经相应治疗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激光治疗组创面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或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正常皮肤和慢性溃疡组织中未见明显HSP70阳性表达细胞,激光治疗后三周后可见较多量的HSP70表达阳性细胞,其阳性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细胞信号灰度表达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而传统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RT-PCR结果发现激光治疗组组织中扩增到一条特异性泳带,大小约268 bp,正常皮肤和传统治疗组组织中未扩增到明显HSP70mRNA基因片段。结论:激光佐治慢性皮肤溃疡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可能与激活创面细胞的热休克内源性保护机制而发挥抗感染和促进愈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7.
为了解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关系,对广州龙眼洞林场内闽楠(Phoebebournei)-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混交林进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0.37 hm2样地内共有128种植物9 563株,隶属于57科99属;其中乔木35种,灌木61种,草本98种。在乔木层中,重要值排名前5的植物分别是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33.86%)、闽楠(17.24%)、樟(12.96%)、三桠苦(Melicopepteleifolia)(7.92%)和山苍子(Litseapungens)(3.70%);灌木层以茜草科(Rubiaceae)植物为主;草本层以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主。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230、1.708和1.754,Simpson指数分别为0.635、0.680和0.707,表明该人工混交林下草本物种丰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不同样方的物种组成相似性并不一致,部分样方含有偶见种。群落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其中11.64%为幼苗,苗木占比6....  相似文献   
168.
韩永强  李丹丹  邓权权  侯茂林 《昆虫学报》2022,65(11):1469-1476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成虫取食施硅水稻对其体内保护酶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为硅介导的水稻抗虫性的应用提供证据。【方法】以TN1(感虫品种)为供试水稻品种,采用营养液添加Na2SiO3·9H2O的方法设置112 mg Si/L(Si+)和0 mg Si/L(Si-)2种施硅水平,通过酶活性分析测定取食Si+或Si-水稻植株24, 48, 72和96 h后褐飞虱成虫体内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SOD)]以及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和多功能氧化酶(mixed-functional oxidase, MFO)]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取食Si-水稻植株的褐飞虱成虫相比,取食Si+水稻植株24和48 h时,褐飞虱成虫POD活性分别显著增加101.2%和55....  相似文献   
169.
利用Ecopath模型评价鲢鳙放养对千岛湖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悦  郑一琛  常剑波 《生态学报》2022,42(16):6853-6862
“保水渔业”是中国控制“水华”暴发等生态灾变的措施之一,其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浙江省的新安江水库(千岛湖),“保水渔业”的实施带来了水质改善和渔业增产的双重效果。但在生态系统自组织层面,这种人工干预手段引起的生态系统结构化效应的研究,尚未真正展开。基于2008—2010年千岛湖的生态和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应用EwE(V6.6)构建了2010年千岛湖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并将其与2004和2016年的模型进行对照,分析了千岛湖生态系统在鲢、鳙鱼放养下的变化。千岛湖生态系统在3个年份均为4个整合营养级,营养能流分布成典型的金字塔型,且营养流总量中流向碎屑的占比很大,营养级Ⅰ、Ⅱ的能量被利用得不够充分;除鲢、鳙鱼外大部分鱼类的生物量逐渐下降,浮游植物和碎屑的生物量增多;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规模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总体的能量转换效率有所降低。在一些和系统成熟度、复原力和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参数方面,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增加,Finn氏循环指数和Finn氏平均路径长度逐渐降低,3个年份的连接指数(CI)分别为0.223、0.219、0.263,系统杂食指数(SOI)分别为0.087、0.1...  相似文献   
170.
徐来仙  姚兰  周大寨  郭秋菊  朱江  邓楚  艾鑫  夏煜轩 《广西植物》2022,42(11):1949-1958
为探究水杉凋落物的化感作用是否是影响其天然更新的障碍因素,该文设置了8种水杉新鲜凋落物和自然凋落物水浸提液浓度200、100、50、20、10、5、2、1 g·L-1和CK,分析不同类型不同浓度凋落物水浸提液对水杉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杉新鲜凋落物水浸提液对水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不显著(P>0.05),对发芽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1、100、200 g·L-1显著抑制种子发芽;水杉自然凋落物水浸提液对水杉种子萌发3个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而浓度为5、10、50、200 g·L-1时则有抑制效应。(2)水杉种子芽长、胚轴和主根长度均在不同浓度的新鲜和自然水杉凋落物水浸提液间差异显著(P<0.05),并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10 g·L-1)而逐渐降低,尤其是50~200 g·L-1范围内抑制作用显著增强。(3)新鲜和自然水杉凋落物水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后生长的抑制作用相较于对种子萌发强,并且新鲜凋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