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1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1474篇
  422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具超强汞富集能力的基因工程菌在重金属汞离子存在的水体中的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实验所采用的基因工程菌由于外源基因的表达而对Hg^2 产生了一定的耐受力,而且这种耐受力经IPTG诱导后还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耐受能力从Hg^2 浓度5mg/L提高到15mg/L。IPTG加入的时机对菌体的生长和耐受力的有效诱导是重要的。一般在OD600为0.5~0.8时加入,且加入后还应保证2h左右的诱导时间。实验结果还表明菌体在生长过程中对碳源的要求很低。  相似文献   
102.
自不同稀释度的乳鼠脑病毒悬液中制备总RNA,在自制缓冲液条件下,进行一步RT-PCR法检测。对一步RT-PCR法与常规RT-PCR的敏感性进行比较,并且以基孔肯亚病毒和登革1-4型病毒RNA为模板进行特异性观察。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一步RT-PCR法可检出2.8×10~3PFU的病毒,敏感性比常规RT-PCR法高10倍,且与基孔肯亚病毒、登革病毒1-4型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适用于黄热病毒的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探讨绿木霉与褐环乳牛肝菌的互作机理,在体外共培养条件下,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二者生长重叠部分进行体外观察,发现二者生长无相互影响,在营养生长方面几乎不存在竞争关系。为进一步揭示绿木霉与褐环乳牛肝菌的互作机制,采用体外诱导和生物化学等方法,向褐环乳牛肝菌发酵液中加入灭活绿木霉菌丝诱导物,每天对发酵液中的多酚氧化酶、几丁质酶、漆酶和中性蛋白酶等酶活性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绿木霉诱导褐环乳牛肝菌产漆酶能力最强;在整个共培养过程中,多酚氧化酶和漆酶活力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在诱导培养第6天,这两种酶活性升至最高,分别达到25.2U/mL和1 580U/mL;灭活绿木霉菌丝对褐环乳牛肝菌几丁质酶的诱导具有“瞬时性”,在诱导培养第2天即检测到较高的几丁质酶活性;中性蛋白酶的活性变化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且能增大褐环乳牛肝菌中性蛋白酶的固有产量,形成“叠加效果”。综上所述,绿木霉对褐环乳牛肝菌几乎不存在营养竞争关系,但其灭活菌丝体对褐环乳牛肝菌发酵液的多种酶活性存在诱导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4.
Bst DNA聚合酶大片段作为一种常用的DNA聚合酶,因其独特的特点:能引发链置换反应、高保真、耐高温等,而成为一种重要的DNA多重置换扩增酶。目的:为减少成本,设计一种高产,方便且扩增活性高的Bst DNA聚合酶大片段表达体系;探究该酶应用于胃癌石蜡包埋组织基因组DNA的扩增条件。方法:采用p TWIN1质粒作为载体克隆表达Bst DNA聚合酶大片段,应用几丁质亲和层析柱纯化该酶,使用该酶对人类基因组DNA进行不同温度下扩增,探究其最适反应温度,并据此对胃癌石蜡包埋组织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由此得到的Bst DNA聚合酶大片段能运用于胃癌石蜡包埋组织基因组DNA的扩增,扩增效率可达200倍,并能应用于a CGH芯片。结论:扩增得到保真性高,覆盖基因组范围大的DNA扩增产物。该应用与a CGH结合,使得对少量的癌症石蜡包埋组织DNA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并进行其基因拷贝数变异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5.
为探讨无乳链球菌对四环素类的敏感性及其与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收集2014—2017年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分离自患者的136株无乳链球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分析四环素类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  相似文献   
106.
刘佳  周勇  朱航  马海昊  邓希乐  周小毛  柏连阳 《昆虫学报》2016,59(11):1254-1262
【目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主要的农业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该害虫在湖南省5个主要蔬菜种植区的抗药性水平,并探讨该害虫对茚虫威的抗性与解毒代谢酶活性之间的关系,为斜纹夜蛾有效防控及抗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014-2016年湖南5地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对10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将斜纹夜蛾敏感种群3龄幼虫在死亡率40%~70%的选择压下用茚虫威进行汰选,比较了斜纹夜蛾敏感种群和抗茚虫威种群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活性。【结果】湖南5地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对有机磷类杀虫剂产生了26.9~220.2倍的抗性,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了68.3~890.8倍的抗性,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21.0~267.2倍的抗性,对相对较新型杀虫剂(甲维盐、阿维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产生了5.2~53.4倍的抗性。经茚虫威汰选后第14代[抗性倍数(resistance ratio, RR)=26.43]斜纹夜蛾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酶活性分别上升2.86, 1.01和1.83倍。【结论】斜纹夜蛾对多种药剂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性,斜纹夜蛾幼虫羧酸酯酶和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活性增强可能是斜纹夜蛾对茚虫威的抗性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改良Knop's营养液液体培养基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龙津蕨(Mesopteris tonkinensis)的孢子,每天光照12 h,黑暗12 h,光照强度为2 500 lx。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为龙津蕨系统学的研究提供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详实资料。结果表明:成熟孢子深褐色,不透明,两侧对称,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圆角三角形,具单裂缝,孢子周壁具密集的脊状褶皱。播种后15 d左右萌发,形成2~5个细胞长的丝状体。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具单细胞假根,不含叶绿体,基部膨大。20 d左右发育成片状体,30 d左右形成幼原叶体,幼原叶体不对称,成熟原叶体心脏形对称,56 d左右形成成熟原叶体,原叶体发育类型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幼原叶体仅左右两翼顶端细胞产生乳突毛状体,成熟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少量乳突毛状体,毛状体由单细胞构成。68 d左右精子器开始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基细胞、环细胞、盖细胞构成。75 d左右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颈部由3层细胞构成。其侧面观柱状,顶面观为铜面状。颈卵器垂直于原叶体表或向原叶体基部倾斜。另外,根据已知的金星蕨科其他属的配子体发育特征,发现龙津蕨配子体发育的这些特征与他们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龙津蕨系统学位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麦长管蚜对E-β-法尼烯的嗅觉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对E-β-法尼烯(E-β-farnesene,EβF)矿物油溶液反应的最低阈值浓度,为EβF的田间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观察麦长管蚜3龄若蚜对不同浓度EβF的逃逸行为和"Y"型管嗅觉行为反应。每天定时分5次(9:00,11:30,14:00,16:30和19:00)滴加10μL EβF于滤纸上,滤纸用牙签固定于麦苗盆中心,持续处理5 d。每盆麦苗处理前接1龄若蚜15头。记录成蚜翅型及2周后蚜虫总数量。【结果】随着EβF浓度升高,麦长管蚜3龄若蚜3 min内逃离数显著增加,有翅蚜比例显著增加,种群个体数量显著下降,驱避效果明显增强。EβF浓度为200 ng/μL和≥600 ng/μL使蚜虫逃离数显著增加(P0.05)。"Y"型管选择行为测试结果表明,EβF≥600 ng/μL对3龄若蚜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P0.01)。与对照相比,EβF≥600 ng/μL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有翅蚜比例(P0.01);EβF≥400 ng/μL极显著抑制蚜虫种群个体数量增长(P0.01),但与600 ng/μL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600 ng/μL EβF矿物油溶液为麦长管蚜驱避剂的最低阈值浓度。  相似文献   
109.
大鳄龟感染蛙病毒的PCR检测及组织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3月成都市某海洋馆送检2只发病大鳄龟(Macrochelys temminckii),临床特征表现为:精神状态萎靡,爬行无力,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颈部和四肢局部红肿,腹甲溃烂,严重部位甚至穿孔,最后死亡。为明确患病大鳄龟的病因,进行了细菌学、组织病理学和PCR检查。细菌学检查阴性;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大鳄龟多组织、器官均发生严重病变,尤其是肾、肝、肺和心的损伤最为严重,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并在一些病变组织细胞浆内见嗜酸性或嗜碱性包涵体。针对蛙病毒(Ranavirus)病毒的特异性PCR检测扩增出蛙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500 bp目的片段,测序后的DNA序列与Gen Bank中已知核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发现其与Gen Bank中的蛙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基因同源性达95%~99%。根据组织病理特点及PCR检测结果推测大鳄龟的死亡是感染蛙病毒所致。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