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2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244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527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013年5月,在青藏高原高寒沼泽化草甸收集优势种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立枯体凋落物。6月初,选择3个样带:长期积水带、周期性积水带和无积水带,并结合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在每个样带区设置网孔大小分别为大(4.5 mm)、中(2.0 mm)、小(0.1mm)的3种凋落物分解袋,研究积水状态和网孔大小对凋落物早期分解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积水显著抑制凋落物的分解,而周期性积水和无积水环境中凋落物的质量损失率在大、中、小网孔凋落物袋中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网孔显著影响凋落物质量损失率,表现为大网孔中网孔小网孔;在早期分解过程中,凋落物的氮、磷均表现为富集;积水状态显著影响凋落物分解后氮、磷的富集;网孔大小对凋落物氮富集的影响显著,而对磷富集的影响不显著;积水状态和网孔大小对凋落物氮富集影响的交互作用极显著,但对磷富集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积水状态和网孔大小影响高寒沼泽化草甸凋落物分解以及氮、磷养分动态,由于不同网孔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可用来反映不同土壤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此,积水和土壤生物对维持高寒沼泽化草甸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大兴安岭落叶松林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兴安岭落叶松林17个科26种植物丛枝菌根(AM)定居情况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在26种植物根样中形成典型AM定居的有23种,占88.46%。菌根侵染率为0~78.7%,平均为21.69%。在26种植物根样中,4种植物形成重楼型(Par-is-type)AM,占15.38%;10种植物形成疆南星型(Arum-type)AM,占38.46%;9种植物形成中间型(Intermediatetype)AM,占34.62%,3种植物未能形成AM菌根,占11.54%。从23种植物根围土样中分离到50种AMF,分属于5个属,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24种占48%;球囊霉属(Glomus)19种占38%;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5种占10%;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占2%;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占2%。Acaulospora和Glomus2属真菌在大兴安岭落叶松林土壤中占绝对优势;尼氏无梗囊霉(A.nocolsonii)和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是优势种。植物根围土壤中AMF的孢子密度平均为68.94个.100g-1风干土;AM...  相似文献   
993.
为实现人层粘连蛋白α4链LG4-5组件(Human Laminin Alpha4Chain LG4-5Module,hLNα4LG4-5)蛋白的分泌表达,采用DNA重组技术将hLNα4LG4-5cDNA片段插入分泌型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中,构建了相应的重组表达质粒pPICZαA-LG45并在GS115毕赤酵母菌株中表达,纯化蛋白后进行细胞学实验证明,hLNα4LG4-5有明显促进肿瘤细胞粘附和扩展的作用,为深入研究LG4-5组件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以目前报道油脂产量最高的解脂耶氏酵母菌株(Yarrowia lipolytica)ATCC 30162为对象,采用逆转录PCR扩增到脂肪酶编码基因Yllip1和Yllip2,编码产物分别为816和549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域预测表明,Yllip1包含Patatin类磷脂酶和功能未知的DUF3336结构域,而Yllip2包含lipase_3类脂肪酶结构域,且这两个蛋白都具有1~4个跨膜区域。与不同物种来源的脂肪酶同源蛋白的多序列比对表明Yllip1和Yllip2分别包含8和6个保守区域,这些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两个来源于解脂耶氏酵母的脂肪酶作用底物可能分别为细胞内膜磷脂和酰基甘油酯。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培养基中添加油酸在短期内(6 h)诱导了这两个脂肪酶基因Yllip1和Yllip2的显著上调表达,表明它们可能参与了酵母分解利用油酸的生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肠内营养治疗的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 年1 月~2012 年10 月间入 院诊治的高血压颅内出血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 例)和对照组(60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 理办法,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随访1 年后观察两组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以 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 年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CS 评分无差异,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GC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均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昏迷程度、 预防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7.
当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湿地正在或者将要面临着显著的盐分变化形势,尤其是内陆和滨海咸化湿地。湿地是大气甲烷的重要排放源。甲烷排放是甲烷产生、氧化和传输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盐分变化将影响湿地水-土环境,降低植物群落初级生产力和有机物积累速率,改变微生物主导的有机物矿化速率和途径等,进而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湿地甲烷产生、氧化、传输和排放系列过程。本文综述了盐分(浓度与组成)对湿地甲烷产生与排放的影响结果,从底物供给、微生物(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等)数量、活性与群落组成、酶活性、植物、电子受体、p H和氧化还原电位等几个关键方面分析了盐分影响湿地甲烷排放过程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需重点关注的5个方面:1)加强盐分浓度与组成对湿地甲烷产生、氧化、传输与排放影响的系统性、框架性研究;2)深入探讨盐分背景、变化幅度与速率的耦合如何影响湿地甲烷系列过程;3)不同离子组成及其交互效应如何影响湿地甲烷动态过程;4)结合生物学、基因组学及同位素技术等,加强湿地产甲烷菌与甲烷氧化菌与盐分的关系及其响应研究;5)湿地甲烷对盐分变化响应的时空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998.
以油菜沪油15幼叶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1条新的抗冷相关基因(BnCOR14,GenBank登录号AY456378).该基因全长为564bp,含有1个387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29个氨基酸的多肽,其理论分子量约为14kD.序列分析表明BnCOR14与拟南芥及荠菜等COR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且BnCOR14具有典型的LEA蛋白序列特征,表明BnCOR14可能在油菜抵抗冷胁迫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尽管西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轮作土壤种植西瓜易产生枯萎病害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西瓜严重减产。通过对峙培养实验和抑菌实验探讨了重阳木内生真菌司氏角担子菌(Ceratobasidum stevensii)B6菌株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Niveum,FON)的拮抗作用,并初步分析了其作用机制。平板拮抗试验的结果表明,内生真菌B6生长过程中不是通过产生抑菌带来抑制FON菌丝,而是利用自身的生长优势将FON完全覆盖。显微观察B6与FON菌丝的接触部位,发现FON菌丝外侧附着B6顶端菌丝形成的胞样结构,表明FON菌丝生长仅受到B6菌丝的抑制。抑菌试验结果显示,B6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可以抑制FON的生长和产孢,并使其菌丝分枝明显减少;B6的发酵液对FON的生长和产孢没有抑制作用。因此,推测B6主要通过释放某些挥发性物质产生拮抗作用而抑制FON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延边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生态足迹是评价可持续发展状况和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以统计年鉴和林业年鉴为主要数据来源,对延边林区1996~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人均生态足迹逐年下降,人均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小,而人均生态盈余逐年增长。人均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递减,同西部地区相当,而明显高于东部。人均林地生态足迹变化平稳,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林地生产足迹和林地出口足迹的平均值分别降低了0.341和0.327 hm2.人-1,降幅分别为46.32%和54.94%。延边区域和林业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有助于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但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依靠科技,提高单位面积林地产量和资源利用率,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