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1244篇
  325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藻类是海洋、淡水和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初级生产中居重要地位,其中仅海洋浮游藻类对全球光合碳固定的贡献份额就达到40%-50%[1],是海洋"生物碳泵"的关键组分,对缓解大气CO2浓度升高意义重大[2].  相似文献   
92.
相对于种质资源的异位保护,作物地方品种的农家保护和利用作为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方法被提出,但是,关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却知之甚少。文章采用问卷式和农村参与式调查评价方法(PRA),通过对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分布的11个州(市)、36个县、124乡(镇)、237个行政村中的306个村寨(村小组),针对当前农家保护的稻、麦(包括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和玉米地方品种多样性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已有44.8%的村寨稻地方品种丢失,77.5%的村寨麦地方品种丢失,37.3%的村寨玉米地方品种丢失。共调查采集到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901个,其中稻、麦和玉米分别为371、119和411个。每个村寨均有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平均为2.9个),平均每100户农户、1 000人和100 Ha耕地面积分别有3.3个、8.0个和5.2个地方品种。其中,尤以西盟县勐梭镇里拉村委会老缅小组有18个地方品种(包括10个稻和8个玉米),元阳县新街镇土戈寨村委会箐口村有14个稻地方品种最为突出,实属少见。同时,各民族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变幅为16~120个,其中,稻在各民族中的分布变幅最大,为1~72个,主要分布于滇南、滇西南热带、亚热带民族地区;麦变幅次之,为0~47个,主要分布于滇西、滇西北高海拔、温凉民族地区,且在傣族、基诺族和阿昌族等3个民族中已丢失;玉米变幅最小,为4~40个,最均匀。总之,各民族农家保护地方品种的主要驱动力是满足该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的生活需求,以及由于缺乏适宜当地特殊生境的新品种以满足生产需求。因此,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地区是开展农家保护研究的理想基地,建议在该区域选择一定村寨建立地方品种农家保护示范区,同时加强对当前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的高效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93.
The aiiA gene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was cloned into the Pseudomonas/E. coli shuttle vector and transformed into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rain PAO1. Western blotting showed that the AiiA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PAO1. After induction by IPTG for 6 h and 18 h, expression of the aiiA gene in PAO1 completely degraded the quorum sensing autoinducers N-acylhomoserine lactones (AHLs): N-oxododecanoyl-L-homoserine lactone (OdDHL) and N-butyryl-L-homoserine lactone (BHL). The reduced amount of AHLs in PAO1 was also correlated with decreased expression and production of several virulence factors such as elastase and pyocyanin. AiiA expression also influenced bacterial swarming motility. Most importantly, our studies indicated that aiiA played significant roles in P. aeruginosa biofilm formation and dispersion, as observed by the differences of the biofilm formation on liquid and solid surfaces, and biofilm structures under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30570020) and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bei Province of China (Grant No. 2004ABA120)  相似文献   
94.
利用海水配制不同含盐量(0、0.15%、0.3%)的土壤盆栽棉花,在可移动遮雨棚内研究了不同施肥(N、NK、NP、NPK)处理对棉花生长、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盐胁迫和施肥均影响棉花生物产量、棉株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氮素生物利用效率和氮素积累量,且两者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施肥能提高盐胁迫下棉株氮素利用效率及氮素积累量,并显著增产,不同施肥处理中以N、P、K肥料配合施用的效果最好;施肥效果受盐胁迫程度的影响,低盐胁迫(0.15%)下的施肥效果好于中度盐胁迫(0.3%).  相似文献   
95.
首次以国内外23个代表性黄麻种质为研究对象,用主茎嫩梢和一、二级分枝嫩梢制成天然重金属吸附剂,测定其对溶液中Cr(Ⅵ)离子的去除率,并对与黄麻吸附能力及产量密切相关的功能性状:生育期动态、株高、分枝习性、各级分枝嫩梢的产量进行调查、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黄麻种质制成的生物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能力不同,去除率在85.25%~96.88%之间;不同级次分枝嫩梢的产量及对Cr(Ⅵ)的去除率不同;种质间除出苗速度外所有调查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去除率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从产量和去除率方面综合考虑,J001和J011 2个种质表现优良,适宜作为吸附重金属专用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6.
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推动下,水域生态系统健康问题已引起各界的广泛重视.其中,河流、湖泊等水域的健康评价已开展很多,但对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还处于探讨阶段.本文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进行辨析,总结了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的方法、指标筛选原则和研究思路等,并系统地列举了近海生态系统状况健康评价的一些相关量化指标.最后,针对目前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今后开展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研究还需在概念及内涵剖析、评价指标筛选、评价尺度选取和评价方法集成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7.
树鼩IL-2全长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鼩作为多种人类疾病模型已受到广泛关注,而免疫因子对于树鼩模型评价至关重要,但目前对其白细胞介素-2(IL-2)的研究鲜有报道。该实验以经ConA(concanavalin)诱导培养的树鼩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RT-PCR克隆出465bp的树鼩IL-2全长编码序列,并采用ClustalW软件分析其序列和分子特征。结果表明树鼩IL-2cDNA编码一个由15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其cDNA及氨基酸序列与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3%及80%,且其整体结构与人IL-2相似。MEGA5.0软件构建的进化树表明,树鼩与人及恒河猴的亲缘关系较近。Pymol软件对树鼩和人IL-2氨基酸序列进行的三维结构模建表明,两者的IL-2分子三维空间结构基本相似,表面大部分区域所带电荷相同,但在某些区域差异较大,且树鼩多出一个糖基化位点,这些差异对抗体的结合可能存在影响。该研究为今后树鼩IL-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对现在及未来的气候变化、碳平衡都具有重要影响。而对影响森林植被碳库的自然和非自然因素进行研究更是对增强森林的碳汇作用,继而改善生态环境状况意义重大。现有的森林动态模型虽然可以很好的模拟碳储量各影响因子之间的联系,但研究往往集中于小尺度从单一影响因素着手,且由于确定模型输入变量和参数的复杂性,使得这些模型在区域甚至更大尺度上的应用存在着一些困难。因此,运用VAR模型,以陕西省为例,构建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病虫害发生面积、木材产量、森林火灾面积、森林抚育面积、人工更新造林面积、降水和温度之间的动态关系,来验证该模型在省级尺度条件下的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各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呈一阶单整序列并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VAR模型也通过了平稳性检验满足运行的前提条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可知,森林病虫害、木材产量对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呈现出很明显的负作用,并且贡献度很高,分别为5.61%和4.52%;森林抚育、人工更新造林对碳储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期;火灾、温度和降水的冲击给碳储量带来的影响均不明显。模型较好的模拟了各影响因素对陕西省碳储量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该模型可应用于省级尺度条件下的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99.
沿道路设置供野生动物迁徙、扩散和连接栖息地的廊道是应对道路干扰最有效的措施,科学选址则是野生动物廊道建设的前提,也是廊道研究的薄弱领域。以大熊猫廊道为例对野生动物廊道选址指标体系、方法和程序进行了探索,将栖息地特征、地形因素、植被可转化性、工程成本作为大熊猫廊道选址指标,基于Arcgis和栖息地格局、海拔、坡度、植被数据,为四川306省道椅子垭口段确定了两处大熊猫廊道位置,并用监测数据证明了所选位置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表明栖息地格局是廊道选址的重要基础,应侧重对地形因素的研究。研究为廊道选址方法和流程进行了示范,还对选址指标体系优化、提高选址的科学性进行了探讨,有助于推动野生动物廊道研究从理论探索走向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0.
不同采收期地肤子中皂甙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scoparia (L .)Schrad .〕的干燥成熟果实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具有“治膀胱热、利小便、益精气”等功效 ,久服能“耳聪目明、轻身、耐老”。药理研究表明地肤子中所含的三萜皂甙类成分为其主要活性成分 ,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抗搔痒等作用[1 ,2 ] 。地肤子为一年生草本 ,一般于 4月上、中旬栽种 ,花期为 7- 9月 ,果期为 8- 10月[3] ,传统经验是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但何时采收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 ,这方面尚未见研究和报道。因此 ,本文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检测不同采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