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48篇
  免费   3048篇
  国内免费   4486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479篇
  2022年   972篇
  2021年   1928篇
  2020年   1370篇
  2019年   1702篇
  2018年   1558篇
  2017年   1200篇
  2016年   1552篇
  2015年   2301篇
  2014年   2783篇
  2013年   2898篇
  2012年   3565篇
  2011年   3090篇
  2010年   1968篇
  2009年   1872篇
  2008年   1997篇
  2007年   1809篇
  2006年   1528篇
  2005年   1347篇
  2004年   1084篇
  2003年   974篇
  2002年   807篇
  2001年   591篇
  2000年   469篇
  1999年   465篇
  1998年   315篇
  1997年   268篇
  1996年   256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王悦  杨燕  刘琪  唐蕾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8):3382-3391
【背景】大肠杆菌通过C5途径合成卟啉及血红素,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是C5途径中关键的前体物质,血红素由原卟啉IX (protoporphyrin IX, PPIX)螯合一个铁离子所形成,目前5-ALA与PPIX的外泌对卟啉的积累和血红素合成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构建5-ALA外泌蛋白基因rhtA和卟啉外泌蛋白基因tolC双缺失的大肠杆菌以积累卟啉,同时外源添加铁离子,并过表达亚铁螯合酶基因hemH及参与铁摄取的基因efeB,促进卟啉向血红素的转化。【方法】通过Red同源重组敲除大肠杆菌BL21(DE3)的rhtA和tolC,并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FeSO4及Fe2(SO4)3,同时构建重组质粒pEHE过表达hemH和efeB,检测卟啉和血红素含量,分析卟啉向血红素的转化。【结果】敲除rhtA和tolC对菌体生长无显著影响,与野生菌WT相比,敲除菌株WT-RT的卟啉含量增加,血红素合成略有提升。外源添加100μmol/L Fe2+  相似文献   
192.
台萃  张薇  许杰  欧一新  罗倩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7):3058-3072
【背景】由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泛用和滥用,致使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耐药株与日俱增,产碳青霉烯酶是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目前对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耐药株的检测方法存在费时费力、特异性差、灵敏度低等问题。【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的双重芯片式数字PCR方法。【方法】依据肺炎克雷伯菌的特有基因yhaI和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KPC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确定双重芯片式数字PCR同时对yhaIblaKPC两个基因核酸浓度绝对定量的检测范围、检出限和最佳实验体系,并进行方法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分析及临床菌株的检测。【结果】双重芯片式数字PCR检测灵敏度比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提高了约1.5个数量级,在两基因同时检出的情况下,最低检出限分别为3.74 copies/μL (yhaI基因)和1.93 copies/μL (blaKPC基因);优化后的双重芯片式数字PCR对参考菌株检测特异性的结果与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利用优化后的双重芯片式数字PCR方法共检测58株临床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3株,属肺炎克雷伯菌且含有blaKPC基因的菌株13株,这与质谱及耐药谱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利用双重芯片式数字PCR技术建立了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绝对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用于检测具有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核酸检测和定量分析,也为产其他类型碳青霉烯酶的病原菌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3.
Zhang  Lixia  Chang  Qingshan  Hou  Xiaogai  Wang  Jianzhang  Chen  Sudan  Zhang  Qiaoming  Wang  Zi  Yin  Yan  Liu  Jianke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23,42(3):1631-1646

In this study, two herbaceous peony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heat tolerances (‘Fenyunu’ FYN low sensitivity and ‘Qiaoling’ QL high sensitivity) were used as research materials. An integrated view of the factors underlying the decrease in photosynthetic rate under high-temperature (HT) stress was provided by analyzing the biochemical parameters, chloroplast ultrastructure, gas-exchange parameter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modulated 820 nm reflection of herbaceous peony leav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ydrogen peroxide, superoxide anion, malondialdehyde,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content and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QL than in FYN under HT. The contents of soluble sugars and proline increased greatly in FYN than in QL, while the activity of SOD decreased markedly in QL than in FYN after HT. Compared with FYN, the ultrastructure of QL was more seriously disrupted under H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HT changed the shapes of OJIP curve,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e of K phase and J phase. The PSII acceptor side was more damaged than the donor side, and the electron transfer was seriously blocked. The energy flow in the process of light energy absorption, capture, and electron transfer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after HT stress. Meanwhile, PSI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both photosystems decreased. The variation of these parameters in FYN was less than that in QL.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FYN featured a more heat-tolerance ability as evidenced by the good performances on the antioxidant system, osmoregulatory capacity, and the thermostability of membranes and photosystems.

  相似文献   
194.
为了探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基因对壳色的影响,研究采用RACE技术获得Hc-GSK3β基因cDNA全长1867 bp,其中包含1261 bp的ORF区编码420个氨基酸, ORF中含有一个S_TKc结构域,该结构域序列高度保守。组织差异表达分析发现Hc-GSK3β基因在紫色蚌鳃、斧足、内脏团和边缘膜组织中表达量高于白色蚌的表达量(P<0.05),且在斧足和边缘膜表达差异水平达到极显著(P<0.01),而在紫色蚌闭壳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低于白色蚌(P<0.05)。原位杂交(ISH)实验结果显示在三角帆蚌外套膜的外褶、中褶、內褶、背膜区和腹膜区均有阳性信号产生,且在外褶的信号表达较强烈。该基因经重测序比较,共鉴定出6个SNP位点,其中在C+185A位点的CA基因型在紫色蚌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白色三角帆蚌(P<0.05);在紫色蚌中, T+341G位点TT基因型三角帆蚌内壳颜色参数b值显著低于TG基因型(P<0.05)。研究表明, Hc-GSK3β基因参与了三角帆蚌壳色形成,筛选的SNP标记可用于三角帆蚌壳...  相似文献   
195.
新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体质特征调查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相似文献   
196.
用圆二色性谱来确定色氨酸阻遏物与其操纵基因复合物在溶液中的构象变化。色氨酸阻遏物的圆二色性图谱表明它是一种富含α螺旋的蛋白质,通过比较加入L-Trp前和后的圆二色性谱,发现活性的与非活性的色酸阻遏物二级结构变化很小,trp P/O的圆二色性谱与它的单健、双链理论计算曲线对比,可近拟推测操纵基因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用色氨酸阻遏物对trp P/O进行确定,可以从中找出蛋白质与核酸结合的平衡点。从平衡时  相似文献   
197.
二型花柱植物通常具有自交不亲和性,在不同植物中所表现的可育性不同。欧报春(Primula vulgaris)是典型的二型花柱植物,为了探究欧报春的繁育特性,通过温室栽培,对欧报春的长花柱和短花柱的花部特征、花粉和花柱形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杂交亲和性、花粉管观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花柱和短花柱的花冠直径、花冠筒长度、柱头高度、花药高度和花筒中部直径均表现出两型性;(2)花粉和柱头观察发现花粉极轴长、花粉赤道轴长、花柱直径、柱头乳突细胞和花粉数量均有差异;(3)长花柱的花粉/胚珠比为384.20,短花柱为369.70,属于兼性异交类型;长花柱和短花柱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活力;(4)长花柱杂交指数值为5,短花柱为4,表明繁育系统类型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6种授粉组合均能结实,异型花间授粉的结实数明显高于同型自花授粉和异株同型授粉;短花柱为母本的异型花间授粉组合亲和性优于其他组合;欧报春存在自交不亲和性,长花柱的自交不亲和性低于短花柱。  相似文献   
198.
马立克病病毒群共同性抗原P79蛋白质基因的鉴定和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9.
从四川省汶川县产平截独活Heracleum vicinum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成分,分别为虎耳草素(pimpinellin)(1),异佛手柑内酯(2),6-甲氧基当归素(sphondin)(3)。佛手柑内酯(bergapten)(4),异虎耳草素(isopimpincllin)(5),falcarindi01)(6).  相似文献   
200.
为了解濒危物种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种子内含物含量受温度和湿度层积的影响,设置4个季节、2种湿度(16%和24%)基质层积处理,对种子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脂肪等内含物质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积处理下种子贮藏物质的含量有显著变化,春季层积9个月后,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值;可溶性糖含量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淀粉和脂肪含量均随层积逐渐减少。秋季层积9个月后,淀粉含量降至最低。相比于24%湿度,16%湿度的春季、秋季、冬季层积9个月后,脂肪含量均减少较多,说明16%湿度下种子代谢活动更强。春季和秋季的暖温更能促进种子代谢,促进种子形态后熟。夏季温度过高,导致种子生活力下降,夏季层积处理3个月后,种子已经发霉和腐烂。层积过程中,种子内含物在相关酶的作用下,降解为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与能量。种子层积时间、温度和湿度及交互作用可作为种子内含物的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