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9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21.
黄土高原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物量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宇美  马理辉  李蕊  柯增鸣  杨金贵  刘铮 《生态学报》2021,41(21):8643-8653
根系将土壤和大气相连与植物体共同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同时根系也是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森林地下生物量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因此研究各因素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对精确估算土壤碳库至关重要。基于我国相关部门的观测及调查数据,通过标准化计算和统计分析来量化各因素对黄土高原地区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11.99-27.46 Mg/hm2之间;非生物因素对地下生物量起主导作用,其中降雨量和地形影响最为显著;不同土壤类型地下生物量表现出:棕壤 > 褐土 > 岩性土;不同森林类型地下生物量大小为:针叶林 > 针阔叶混交林 > 落叶阔叶林;不同地形地下生物量由大到小为:丘陵、山地 > 高原、平原;地下生物量在坡位上的分布大小为:坡麓 > 上、中、下三个坡位 > 平地;人类活动和动物活动干扰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在分析中发现若影响因素中含经纬度,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分别为68.9%和31.1%;若影响因素中不含经纬度,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分别为81.1%和18.9%,说明经纬度与其他因素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并严重影响着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物量的比重。研究结果对地下生物量的估测有一定的意义,可以为森林植被如何通过根系适应环境的研究提供参考,为植被恢复、森林经营管理及地下部分碳循环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22.
拟南芥血红蛋白1(AtGLB1)与过氧化氢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南芥的血红蛋白1(AtGLB1)属于非共生的血红蛋白。在低氧胁迫中对植物细胞中过氧化氢(H2O2)内稳态的维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检测AtGLB1与H2O2能否直接相互作用,我们扩增了拟南芥的AtGLB1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2a中,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后,镍离子亲和层析柱(Ni2+-NTA)纯化了靶蛋白。体外表达的氧合的AtGLB1能与H2O2直接相互作用。因此,与H2O2反应可能是AtGLB1清除低氧胁迫下产生的H2O2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623.
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高产碱性蛋白酶菌株EIM-8,并基于16S序列进行分子系统进化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同时,采用响应面法对Bacillus subtilis EIM-8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适碳源为玉米淀粉,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在此基础上,采用Pl...  相似文献   
624.
生物生产力的“4P”概念、估算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生产力是指从个体、群体到生态系统、区域乃至生物圈等不同生命层次的物质生产能力,它决定着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也是指示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表示生物生产力的概念有总初级生产力(GP P)、净初级生产力(NPP)、净态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和净生物群区生产力(NBP),本文简称“4P”。主要探讨了“4P”概念的内涵和估算以及全球变化对它们的影响;通过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建立“4P” 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对若干衍生概念进行定义。尽管生态系统的最终产物(NBP或现存量)占光合总产量的很少一部分,但它是决定物质再生物的资本,维持和决定生态系统的物质再生产。  相似文献   
625.
我国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地表径流是典型的非点源污染,具有地域范围广、随机性强、成因复杂等特点,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提出由源处理、输移控制和汇处理组成的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对策,并探讨了各种具体的城市径流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认为初期雨水的有效截留将成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26.
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的遗传多样性及进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在世界各大猕猴桃产区发病严重。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综合当前国内外关于该病原菌的相关研究,就其分类地位、遗传多样性及起源进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627.
肌少症(sarcopenia)是以骨骼肌质量和肌力进行性下降为特征的增龄性综合征,探究其发病机理对于肌少症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外泌体(exosomes)与肌少症关联密切,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削弱/防治手段,但其机制尚未厘清。近期研究表明,外泌体富含运动因子/细胞因子,其不仅参与机体细胞与组织间的交互作用(cross talk),亦介导了包括骨骼肌细胞增殖与分化在内的诸多病理生理过程。此外,运动可通过促进外泌体的释放并调节外泌体携带的miRNAs和/或蛋白质的表达,从而有效改善肌少症。本文就外泌体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外泌体与肌少症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并分析运动对外泌体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以期为肌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628.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ip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免疫原性蛋白(Surface Immunogenic Protein,Sip)是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的一种表面蛋白,在GBS多种血清型的菌株中均有表达。研究从实验室分离到的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广东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Sip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oldII-Sip,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菌株。经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显示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形式表达。重组蛋白用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蛋白纯度达98%。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 strain)以分析其免疫原性。受免鱼免疫14d后进行人工攻毒试验,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为70%—8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显示受免鱼对重组蛋白产生了较好的免疫应答,免疫剂量为3μg/g和5μg/g时受免鱼血清抗体滴度可达1:128000。研究结果显示重组蛋白Sip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Sip基因可作为罗非鱼链球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29.
肌酐酰氨基水解酶是酶法分析血清肌酐浓度的关键酶。本实验室从空气中分离到能分解肌酐的菌株K9510,K9511和K9512,其中K9510菌株初步分类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株产酶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在底物或底物类化物的诱导下产酶;混合金属离子溶液对菌株产酶有促进作用,菌株产肌酐酰氨基水解酶是适培养基组成为:肌酐9克,酵母提取物1.5g,麦芽汁0.9g,NH4Cl0.5g,定容1L。适量混合金属离子溶液,用0.1mol/L pH5.5磷酸缓冲液配制.。在250mL三角瓶中装50mL培养基,在250r/min的旋转摇床上35度振荡培养33h,在此条件下菌株产酶量可达1.0u/mL发酵液。  相似文献   
630.
藕莲是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ssp.nucifera)的3种类型之一,在我国作为水生蔬菜栽培的历史愈两千年。对国家种质资源圃中来自17个省和直辖市的68份藕莲资源的19个形态和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并对其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整藕重与主藕重、主藕长和第三节粗成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藕重对整藕重的正向效应最高(0.98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成分占总变异的77.33%。结果还显示对整藕重负效应最高的是主藕重/整藕重(-0.296)。聚类分析发现所有藕莲资源可分为5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