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8篇 |
免费 | 173篇 |
国内免费 | 566篇 |
专业分类
20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90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143篇 |
2011年 | 115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117篇 |
2007年 | 119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6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1967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1950年 | 2篇 |
194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e New
Flavonoids from Polygonum sphaerostachyum (Polygonacea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wo novel flavone glycosides, 3′-hydroxy-5,4′-dimethoxy-6,7-methylenedioxyflavone-3-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and5,4′-dimethoxy-3′-isopropenylacetyl-6,7-methylenedioxyflavone-3-O-[β-D-xylopyranoxyl(1→6)]-β-D-glucopyranoside (2), were isolated from Polygonum sphaerostachyum Meisn.,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duced by spectral and chemical method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isolation of flavone glycosides from P. sphaerostachyum. 相似文献
72.
73.
癌症的基因组测序对于癌症的预防、诊断、预后、治疗以及基础生物学研究都有巨大的潜在的应用价值,正是由于其方向广泛,所以基因组测序的方案制定对于实现特定的研究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了解了基因组测序方案制定的规则,也有助于评估如今快速增长的发表文献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主要论述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癌症基因组测序中的实际应用,并讨论癌症基因组测序在方案设计和方法学上如何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特定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74.
利用SRAP标记分析贵州砂梨资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RAP标记技术,对贵州59份砂梨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筛选的15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151个位点,其中120个是多态性位点,多态百分率为79.47%。(2)POPGENE分析表明,贵州砂梨资源在物种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55 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16 9,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36 2;在区域品种群水平Ne=1.261 1,H=0.155 5,I=0.235 2,以黔西南地区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六盘水市最低。(3)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75处,可将59份砂梨资源分为6个组,聚类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地理区域特性。研究认为,贵州砂梨种质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区域特性;SRAP标记与ISSR标记在揭示贵州砂梨种质遗传多样性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SRAP标记能在更小的变异范围内揭示更多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75.
授粉用明亮熊蜂的人工饲养技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为提高授粉用熊蜂人工繁育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对明亮熊蜂Bombus lucorumL.人工饲养中诱导蜂王产卵和人工控制下的交配2个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诱导器和伴饲2~3只蜜蜂工蜂的诱导方法,蜂王产卵率和蜂群成群率最高,成群时间最短;使用塑料诱导器和木制诱导器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将8~9日龄的蜂王和11~12日龄的雄蜂放入交配笼时,其交配成功率最高。交配笼内的蜂王数量应控制在30只/m3左右。在晴天,交配笼放置在室外(758 000 lux),其交配成功率最高;在阴天,交配笼应放在交配室内,并开启荧光灯照明(35 000 lux),其交配成功率最高。 相似文献
76.
末次盛冰期环境恶化对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末次冰期间冰段时,中国北方地区水热条件普遍较好,旧石器文化也比较发达。然而,进入末次盛冰期后,随着气温的普遍降低和降水量的明显减少,草原和沙漠带急速向南扩张,动物群也大举南迁。对于这种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国北方的旧石器文化是如何响应的呢?本文以宁夏彭阳PY01-02,PY03和PY05等地点的地层剖面和石制品的研究为基础,首先提出彭阳地点群地层沉积相由河湖相沉积迅速转变为黄土堆积说明由末次冰期间冰段到末次盛冰期自然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其次,通过对上述两种不同沉积相中出土石制品的大小、重量、原料以及技术上的比较说明随着环境的变化石制品本身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层河湖相堆积中出土的石制品粗大笨重,主要以各种石英岩为原料,与同期泾水上游旧石器文化的特征相近,应是当地文化特征的一种具体体现。上层马兰黄土中的石制品的普遍较小,主要以石英和燧石为原料,其中用燧石制成的细石器具有宁夏灵武水洞沟下文化层同类制品的特征,而用石英制成的小石器则同海原一带的史前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据此作者推测这可能与史前人类在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向南迁移有关。山西南部地区的下川和柿子滩遗址的地层和石制品证据亦表明,末次盛冰期前后该地区旧石器文化的明显差异可能也与末次盛冰期环境恶化时人类的迁徙有关。最后,中国北方地区考古遗址的空间分布变化为上述史前人类南迁的推测提供了有力证据。因此,作者认为末次冰期的环境恶化对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影响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77.
细胞膜磷脂棕榈酸含量对自絮凝颗粒酵母耐酒精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揭示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与酵母菌耐酒精能力的一种新颖关系及其机制。分别培养于添加 0 6mmol L棕榈酸、亚油酸或亚麻酸不同条件下的自絮凝颗粒酵母 ,其细胞膜富含各自所添加的脂肪酸。细胞膜富含棕榈酸、亚油酸或亚麻酸的三种菌体于 30℃经 2 0 %(v v)酒精冲击 6h的存活率分别为 5 2 %、1 8%和 0。通过考察三种菌体于 30℃在 1 5 %(v v)酒精冲击下的细胞膜透性发现 ,细胞膜富含棕榈酸的菌体的胞外核苷酸平衡浓度分别仅为细胞膜富含亚油酸或亚麻酸菌体的 48%和 32 %,其细胞膜透性系数 (P′)分别仅为后者的 37%和 2 0 %,且三者的胞外核苷酸浓度和P′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均与它们的存活率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完全一致。因此 ,细胞膜富含棕榈酸的菌体具有较强的耐酒精能力是与其在高浓度酒精冲击下可维持较低的细胞膜透性密切相关的 的。 相似文献
78.
NaCl、Na_2SO_4和Na_2CO_3胁迫对小麦叶片自由基含量及质膜透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别用浓度为25mmol/L、50mmol/L、100mmol/L和200mmol/L的NaCl、Na2SO4和Na2CO3的营养液培养小麦4d,较之不含盐的营养液,其自由基含量上升,产生速率增加,叶片质膜透性增加。不同盐的影响也不同,在低浓度时,NaCl的影响大于Na2SO4,高浓度时,NaCl影响小于Na2SO4,Na2CO3的影响最为显著。实验结果也表现出小麦叶片自由基含量和质膜透性呈现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可认为,盐胁迫促使自由基含量增加,自由基通过过氧化作用影响质膜透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出芽、淋巴结转移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分析口腔癌中肿瘤出芽与VEGF—C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4年间在我院接受诊治且资料完整63例口腔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肿瘤出芽、VEGF-C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本次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检出肿瘤出芽患者40例,所占比例为63.5%,VEGF—C表达阳性患者39例,阳性率率为61.9%,淋巴结转移患者40例,转移率为63.5%;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为84.1%,肿瘤出芽与VEGF—C的表达符合率为79.4%,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符合率为76.2%。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经Spear相关分析,r=0.932,P〈0.05,与VEGF-C的表达也呈正相关,经Spear相关分析,r=0.897,P〈0.05。结论:肿瘤出芽与VEGF—C的表达水平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可用于预测判断口腔癌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80.
Stereospecificity of leukotriene B4 and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s for chemotaxis of human neutrophil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 A Dahinden R M Clancy T E Hugli 《Journal of immunology (Baltimore, Md. : 1950)》1984,133(3):1477-1482
The chemotactic activity of leukotriene B4 (5S, 12R Dihydroxy 6, 14 cis, 8, 10 trans eicosatetraenoic acid) (LTB4) was examined by using a sensitive Boyden-chamber assay. The activity of LTB4 was compared to other biosynthetic stereoisomers: 5S, 12R Dihydroxy 6, 8, 10 trans 14 cis eicosatetraenoic acid (6-trans LTB4); 5S, 12S Dihydroxy 6, 8, 10 trans 14 cis eicosatetraenoic acid (12-epi-6-trans LTB4), 5S, 12S DiHETE; the metabolic product 20-Hydroxy LTB4 (20-OH LTB4); methylated LTB4 (Methyl-LTB4), and the related monoHETE 5-HETE and 12-HETE. The compounds were purified by several steps of reverse phase and straight phase HPLC. The LTB4 exhibits measurable chemotactic activity at 10(-9) M with maximal activity at 10(-7) M and an ED50 of 10(-8) M. The LTB4 isomers and monoHETE were less chemotactic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The monoHETE (5-HETE and 12-HETE), the isomer 12-epi-6-trans LTB4, and 5S, 12S DiHETE fail to attract neutrophils at levels between 10(-6) and 10(-5) M. If these compounds are chemotactic, then activity is at least four orders of magnitude less than that of LTB4. The isomer 6-trans LTB4 at 10(-6) to 10(-5) M induced chemotaxis with an extrapolated ED50 value of 10(-5) M, indicating that a trans for cis change in configuration at position 6 reduces the chemotactic activity of LTB4 by 1000-fold. Conversely, the metabolic product 20-OH LTB4 is at least as active as the native compound LTB4. Methylation of the carboxyl group of LTB4 reduces its chemotactic activity by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a high degree of stereospecificity for the LTB4 receptor with strict dependence on hydroxyl group, and triene configuration and considerable dependence on the carboxyl group. Modification at the aliphatic omega end of the LTB4 molecule has a minimal effect on func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is portion of the molecule is not important for optimal activity. Furthermore, we propose that metabolic products of LTB4 may be of greater importance than LTB4 as physiologic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 viv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