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8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36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 70 %冷甲醇抽提、SephadexG 15分子筛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C1 8层析 ,从湖南产烙铁头蛇毒 (Trimeresurusmucrosquamatus)冻干粉中纯化得到一个新的舒缓激肽增强肽 (BPP) ,命名为TmF。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为pGlu Gly Arg Pro Leu Gly Pro Pro Ile Pro Pro (pGlu表示焦谷氨酸 )。序列结果分析表明 ,TmF和已经分离得到的BPPs有很高的序列同源性。MSI MS测定其分子量为 1.110 7kD。TmF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学活性检测的结果表明 ,它增强舒缓激肽 (BK) ( 1mg L)诱导的离体豚鼠回肠纵行肌收缩的活性为 ( 1.13± 0 .3)单位 (mg L) ;TmF ( 5 .0× 10 - 4mg kg)可以增强约 ( 14± 2 )mmHg的由BK( 5 .0× 10 - 5mg kg)诱导的舒张压下降 ;在抑制剂试验中 ,不同剂量的TmF和 5× 10 - 2 mg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保温 30min ,结果表明大约2 .0× 10 - 3mg的TmF表现出对ACE水解活性的半数抑制率 (IC50 )。  相似文献   
62.
噬菌蛭弧菌噬菌斑的鉴别与纯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秀茹    梁钢  邵立新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4):228-232
本文报告了使用1/500营养肉汤双层琼脂培养基,在含有宿主菌及寄生菌混合物的软琼脂层中,蛭弧菌、变形虫及鞭毛虫等均可形成噬菌斑,但其大小、形态、扩展速度不同。鉴别方法除依据噬菌斑形态特征外,主要靠相差显微镜下的形态学观察。蛭弧菌的纯化用单斑传代,一个直径为1mm的噬菌斑含有约105-6pfu/ml(每毫升噬菌斑形成单位)。  相似文献   
63.
64.
65.
We used human angiopoietin-1 (hAng1)-modifi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to trea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n rats. The hAng1 gene was transfected into cultured rat MSCs using an adenoviral vector. Five million hAng-transfected MSCs (MSC(Ang1)) or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transfected MSCs (MSC(GFP)) or PBS only (PBS group) were injected intramyocardially into the inbred Lewis rat hearts immediatel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MSC(Ang1) survived in the infarcted myocardium, and expressed hAng1 at both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The vascular density was higher in the MSC(Ang1) and MSC(GFP) groups than in the PBS group. The measurements of infarcted ventricular wall thickness, infarction area, and left ventricular diameter indicated that heart remodeling was inhibited and heart function was improved in both the MSC(Ang1) and MSC(GFP) groups. However, in contrast to the MSC(GFP) group, the MSC(Ang1) group showed enhanced angiogenesis and arteriogenesis (by 11-35%), infarction area was reduced by 30% and the left ventricular wall was 46% thicker (P<0.05).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Ang1-modified MSCs improved heart function, followed by angiogenic effects in salvaging ischemic myocardium and reduced cardiac remodeling.  相似文献   
66.
用于生产重组蛋白药物的抗凋亡CHO宿主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哺乳动物工程细胞在大规模培养生产重组蛋白时很容易发生细胞凋亡,从而导致生产过程提前终止,造成生产成本高昂。细胞代谢产物氨已被证明可以促进细胞凋亡,而线粒体膜整合蛋白Bcl-2可以通过促进线粒体膜完整性而抑制细胞凋亡。本实验应用谷氨酰胺合成酶加压系统在CHO工程细胞中高效表达中国仓鼠Bcl-2蛋白,使细胞具有抗凋亡能力的同时,利用谷氨酸和氨合成谷氨酰胺而有效降低培养基中氨的含量,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7.
68.
Li W  Pan C  Sheng L  Liu Z  Chen P  Lou H  Zheng X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1,102(19):9223-9228
In this work, the upgrading reactions of high-boiling fraction (HBF) of bio-oil were carried out over a series of supported mono- and bi-metallic catalysts under the supercritical methanol condition. During these reactions, esterification and cracking (alcoholysis and hydrocracking) were the two dominant processes. PtNi/MgO exhibited good performance, and gave a high yield (72.4 wt.%) of refined oil. The acid-base properties of the supports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coke deposition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The acidic catalysts gave the somewhat lower product yields, but tended to inhibit coking reaction. This would improve the life of the catalyst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refined oil is believed to be a potential substitute or partial substitute for the fossil transportation fuel.  相似文献   
69.
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邵宏波   《广西植物》1992,12(1):41-58
禾本科植物是粮食作物的主要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类对粮食的产量、种类和质量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根据国外在1982年对90个发展中国家的统计和预测的结果说明到1990年末,这些国家共缺少72百万吨谷物而到2000年将缺少144百万吨谷物。近十余年以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和作为植物生物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日臻完善,被公认为非常困难从事的禾本科植物(Gramina-ceae)的组织培养也取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在作物改良的生产中取得了成效,显示了越来越大的潜能和威力,为人类从根本上解决食物问题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本文拟在评述近年来禾本利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指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的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进展,并重点描述和讨沦在应用上较为成熟和有发展前景的几个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利用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而进行的基因转移技术的概况。希望能为我国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者们提供某些参考资料并对于一些问题进行共同的商榷和探讨。  相似文献   
70.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 ,基因治疗已经成为治疗人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同时也是维护人类健康最有发展前景的手段之一。诸如遗传病、肿瘤、和传染病与心血管病的基因治疗。遗传免疫方面 ,病毒性疾病和肿瘤的基因治疗 ,如将病毒抗原基因 (HBsAg)及一些肿瘤抗原基因 (CEA)直接注入人体内而产生抗体 ;人类亚健康状态 ,如肥胖、秃顶、疲劳、衰老等的基因治疗。然而基因治疗目前仍面临着许多困扰 ,如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社会伦理等诸多问题 ,因此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要慎之又慎。只有对基因治疗合理规范和正确引导并遵循伦理原则 ,才能最终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