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3篇
  免费   624篇
  国内免费   63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453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386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677篇
  2013年   740篇
  2012年   833篇
  2011年   772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Zhou WJ  Geng ZH  Chi S  Zhang W  Niu XF  Lan SJ  Ma L  Yang X  Wang LJ  Ding YQ  Geng JG 《Cell research》2011,21(4):609-626
The Slit family of guidance cues binds to Roundabout (Robo) receptors and modulates cell migration. We report here that ectopic expression of Slit2 and Robo1 or recombinant Slit2 treatment of Robo1-expressing colorectal epithelial carcinoma cells recruited an ubiquitin ligase Hakai for E-cadherin (E-cad) ubiquitination and lysosomal degradation,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and tumor growth and liver metastasis, which were rescued by knockdown of Hakai. In contrast, knockdown of endogenous Robo1 or specific blockade of Slit2 binding to Robo1 prevented E-cad degradation and reversed EMT, resulting in diminished tumor growth and liver metastasis. Ectopic expression of Robo1 also triggered a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in Slit2-positive 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 cells. Importantly, the expression of Slit2 and Robo1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metastatic risk and poorer overall survival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patients. We conclude that engagement of Robo1 by Slit2 induces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through Hakai-mediated E-cad ubiquitination and lysosomal degradation during colorectal epithelial cell carcinogenesis.  相似文献   
952.
953.
温度、盐度对强壮箭虫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Q  Zhu HY  Liu F  Ding Z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3081-3086
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下强壮箭虫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均对强壮箭虫的耗氧率和比耗氧率有显著影响.试验温度在5℃-25℃,强壮箭虫个体耗氧率(IO)和比耗氧率(SO)开始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58x3 -0.2956x2+4.415x-8.7816(R2=0.99,P<0.05)和y=0.0011x3 -0.0546x2+0.8161x-1.6232(R2=0.99,P<0.05),数值分别为6.30~11.71μg·ind-1·h-1和1.22 ~2.16μg· mg-1·h-1,窒息点为4.18~6.87 mg·L-1.盐度10 ~40条件下,IO和SO随盐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68x2 -0.1412x+21.702(R2=0.89,P<0.05)和y=-0.0013x2-0.0261x+4.0114( R2 =0.89,P<0.05),数值分别为4.98~17.73μg ·ind-1·h-1和0.92~3.56 μg·mg-1 ·h-1,窒息点为4.02~6.24 mg·L-1.对强壮箭虫与其他水生动物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比较得出,强壮箭虫是一种狭氧性浮游动物.  相似文献   
954.
Xu J  Zhu L  Ding W  Feng LJ  Xu X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1027-1032
针对寡营养生境下生物脱氮过程碳源不足等问题,开展不同间歇曝气方式对微污染源水生物接触氧化修复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研究,探究修复系统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可行性与过程机理.结果表明:在停曝-曝气时间为8 h-16 h的间歇曝气方式(Ⅰ)下启动的生物接触氧化修复系统,其铵态氮(NH+4-N)、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3.0%、78.1%、19.4%;而在停曝-曝气时间为16 h-8 h的间歇曝气方式(Ⅱ)下运行修复系统,其NH+4-N、CODMn平均去除率仍能分别维持在81.2%、76.4%,体系内NO-2-N发生积累,TN去除率增至50%以上.对工况Ⅱ下修复系统周期内氮素转化特性分析发现,在确保出水NH+4-N、溶解氧(DO)浓度达标的前提下,缩短曝气时间可将体系DO长时间控制在0.5~1.5 mg·L-1,亚硝酸氧化菌(NOB)生长及其活性受到抑制,NO-2-N明显累积,最终实现了微污染源水生物接触氧化修复系统的短程生物脱氮.  相似文献   
955.
海拔梯度对长白山北坡岳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QW  Qi I  Tian J  Zhou WM  Ding H  Yu DP  Dai LM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227-2232
以分布于长白山北坡海拔1800~2050 m的岳桦林为对象,以叶片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作为岳桦长期水分利用效率指示值,探讨海拔梯度对岳桦林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岳桦林土壤体积含水量、比叶质量极显著增加,而叶片含水量和土壤温度显著降低;岳桦叶片δ13C值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增幅为1.013‰·(100 m)-1,与土壤体积含水量、比叶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生长季土壤平均温度、叶片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温度不是长白山林线的唯一限制性因子,海拔梯度上水热条件的差异及其交互作用可能造成岳桦生长期间的生理干旱.  相似文献   
956.
扎龙湿地不同生境的昆虫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u W  Ma L  Ding XH  Zhang J  Han ZW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405-2412
为了探讨湿地不同生境对昆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扎龙湿地8种生境的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共捕获昆虫5822只,分属11目58科143种,其中直翅目、双翅目、蜻蜒目为扎龙湿地的优势类群.不同生境中,草原草甸昆虫多样性最高,湖边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杂草甸均最低.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昆虫群落相似性与水资源状况和植被类型有关,捕食性类群种类数和个体数量对昆虫群落稳定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湖边生境昆虫群落稳定性最强,湿草甸稳定性最弱.湿地水资源状况能影响昆虫生存生境,进而影响昆虫群落的组成和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57.
地表覆盖对茶园土壤水分、养分变化及茶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un LT  Wang Y  Ding ZT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291-2296
以山东青岛2年生茶园为对象,设置对照(CK)、覆盖秸秆(T1)、覆盖地膜(T2)和覆盖秸秆+地膜( T3 )4个处理,分析了不同覆盖模式对茶园土壤水分和养分以及茶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覆盖可以保持茶园土壤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其中T1、T3处理的茶树生长水分利用效率比CK提高43% ~48%,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 ~ 13%;T1和T3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的含量显著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叶片中硝态氮的含量增加,有效地促进茶树生长,茶叶产量比CK增加12%~13%,使茶树新梢生长高峰提前.从茶树生长、茶叶产量、水分和养分利用率、环境安全和经济效益等因素考虑,覆盖秸秆是幼龄茶园地表覆盖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58.
通过TAIL-PCR的方法从棉花中克隆到未知功能的新基因GhDr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hDr1的预测蛋白含有酪氨酸激酶和蛋白酶C磷酸化位点、潜在的锌指类功能模块、MAPK磷酸化位点及MAPK相互作用识别位点;与GhDr1同源基因位于同一基因簇的基因多为参与逆境信号转导的蛋白。推测GhDr1基因可能在逆境信号转导途径的磷酸化级联反应中被调节,参与棉花逆境应答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59.
杜鹃花属植物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有着丰富的杜鹃花资源,但有关其繁殖应用的研究还具有一定的局限。种子育苗耗时长,组培育苗成本和技术要求高,都不适于杜鹃花属植物的大面积生产。扦插繁殖快,还可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从插条的选择,准备,插条的生根激素处理,扦插基质的选择,外界环境条件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及扦插后的养护管理等六个方面对杜鹃的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推进杜鹃花属植物,尤其是中国野生杜鹃的引种驯化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0.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喙果绞股蓝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并揭示其含量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大连依利特SinoChromODS-AP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64 nm,柱温:30℃。结果:芦丁在0.1525~3.81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2%(RSD=2.0%);槲皮素在0.0589~1.47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RSD=2.3%)。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具季节性动态变化,芦丁8月份含量高,平均质量分数达6.31 mg/g,槲皮素9月份含量最高,平均质量分数达0.86 mg/g。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度高,为喙果绞股蓝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动态变化规律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