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2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931.
本文综述了影响双语者第二语言语音获得的一些因素,包括双语者第二语言的获得年龄、居住时间长短、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两种语言语音系统的相似程度以及两种语言使用频率的高低等。此外,还介绍了此领域神经生理学研究获得的最新成果,从神经机制方面深入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对双语者语音系统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2.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B型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功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美国BIOSITE公司的trige分析仪检测外周血BNP的浓度,免疫浊度法测定CRP的浓度,研究正常对照组(20人),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33人),慢性心力衰竭组(61人)BNP、CRP浓度变化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并将CHF患者分为治疗组(33人)和对照组(28人),两组在同等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毫克,1个疗程(15天)结束后评定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及血浆BNP、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相比较,慢性心衰组BNP、CRP浓度均明显升高.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组总有效率87.9%,对照组总有效率75%(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非特异炎症反应,血浆BNP、CR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心肌供血,抑制炎症反应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33.
宣威火腿成熟产品中主要微生物菌相构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宣威火腿成熟产品中的微生物菌相构成 ,探讨微生物在宣威火腿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宣威火腿成熟产品中的主要微生物菌相进行分离和计数。结果 :与发酵香肠不同 ,宣威火腿中的优势菌群为葡萄球菌和微球菌、霉菌 ,它们的数量在火腿表面均达到了 10 6 CFU/ g以上 ,而乳酸菌及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均明显低于优势菌群 (P<0 .0 1)。结论 :耐盐性的葡萄球菌和微球菌的代谢活动以及火腿表面大量霉菌的生长是宣威火腿独特风味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934.
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通过对比小鼠白蛋白启动子在不同来源细胞系中启动HGFP基因的转录活性,对小鼠白蛋白启动子的组织特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鼠白蛋白启动子在小鼠肝癌细胞系Hepa 1—6和人肝癌细胞系:HepG2均有很强的转录起始功能,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IGFP表达。Hepa 1—6细胞在转染早期的48h内,CMV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是小鼠白蛋白启动子转录活性的4倍。G418加压筛选2周后,CMV的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下降到只有小鼠白蛋白启动子活性的1/2。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 2周后,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GFP表达。其他的细胞如中华仓鼠卵巢细胞系CHO和人肺癌细胞系PLA 801中转染的小鼠白蛋白启动子不能启动GFP的表达,而对照CMV启动子控制下的GFP基因可在CHO和PLA 801中表达。以上结果说明,小鼠白蛋白启动子仅在肝脏来源的细胞中可以起始下游基因的转录,在其他组织来源的细胞中不能起始转录,这表明小鼠白蛋白启动子具有肝脏组织特异的转录活性,但没有种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935.
在本文中,我们使用几何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对58 个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草兔头骨进行了分析。分析中总共使用来自头骨背面、腹面和侧面的180 个标点和半标点。研究结果表明,草兔在胚后发育早期即迅速建立起与成年个体近似的形态结构,组成头骨的不同形态单元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主要的形变发生在幼年至年龄1 阶段,即出生后的6 个月以内。从大小的变化来看,鼻骨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呈现正的异速生长,额骨和眼眶区则与头骨整体大小变化基本等速,而顶骨、听泡和枕骨大孔则呈现显著的负异速生长。我们亦用几何形态学的方法绘制出头骨在生长发育早期和晚期不同部位的形态变化轨迹,这一结果显示较显著的形状变化发生在鼻骨、前颌骨、眶上突和头骨的纵轴方向。头骨整体形态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伸长并变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幼兔较早实现完善的头部系统的建立,尤其有利于提高呼吸系统的通风能力,提高在高强度的捕食压力下保持警觉,在多样的运动过程中保持身体平稳的能力,也可能进一步提高了对固态食物的处理能力。这种异速生长模式可能是善于奔跑的植食性哺乳动物在功能需求上的一种适应性进化特征。  相似文献   
936.
目的:利用硝酸银硅胶填料有效分离出血浆混合脂肪酸中的亚油酸。方法:通过改进的FOLCH法提取血浆总脂后,再采用皂化、酸化水解的方法将总脂转化为混合脂肪酸。用ghosh法将硅胶改性为硝酸银硅胶后,以亚油酸为对象,通过静态吸附试验了解硝酸银硅胶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吸附特性,采用柱层析的方法分离血浆混合脂肪酸中的亚油酸。结果:血浆与有机溶剂在1∶5时既能有效萃取血浆总脂,用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醚=89∶10∶1作为洗脱剂,将洗脱液甲酯化后进行GC和GC-MS检测,硝酸银硅胶柱的洗脱液中亚油酸的纯度60.74%,硅胶柱的为23.65%,不饱和脂肪酸得到了较好的纯化。  相似文献   
937.
东北鼢鼠的堵洞行为,是其适应地下生活一种行为反应。通常认为是其避光怕风的生态习性促使其产生堵洞行为,但相关的实验证据较为缺乏。为验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以及为进一步探究其堵洞行为产生的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14年8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进行了野外试验。试验采用2×2列联表设计,将风、光因子组合为4个处理,分别为,风光都进入洞道、风进入洞道光不进入洞道、风不进入洞道光进入洞道、风光都不进入洞道。并通过自行设计的专利“风光隔离器”使每个处理达到了试验的要求。试验随机选取68只东北鼢鼠作为试验样本,并将样本平均分配到4个处理中进行试验,对堵洞与否进行记录。通过Shannon信息量互信息法、卡方独立性检验分别对风、光因子的独立性、风光单因子与堵洞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就堵洞而言,风光因子是独立的,不存在交互作用(I=7.22×10-5);风、光单因子与东北鼢鼠的堵洞次数差异不显著(P﹥0.05)。野外试验表明,东北鼢鼠的堵洞行为与风和光无关。  相似文献   
938.
本研究基于多个线粒体基因(包括COI、Cyt b、tRNA-Thr、tRNA-Pro、D-loop控制区部分序列共计2417bp)对间颅鼠兔(Ochotona cansus)的种群遗传结构和历史演化动态进行了研究。基于线粒体基因联合数据构建的贝叶斯树显示,间颅鼠兔分为两大支系:来自岷山山系东部的甘肃白水江和四川唐家河的种群组成了支系一;其余采样点的种群组成了支系二。基于以上基因所构建的单倍型网络图显示的遗传结构与贝叶斯树一致。贝叶斯聚类分析(BAPS)将间颅鼠兔分为4个地理种群。A种群包括甘肃白水江(BSJ)和四川唐家河(TJH)的样本;B种群仅包括四川卧龙(WL)的样本;C种群包括青海北部种群(GC、MY、QL)、青海南部-四川北部种群(JW、JZ、ZK、RE)、四川康定(KD)和陕西太白山(TB)的样本;D种群包括山西娄烦(LF)以及陕西吴起(WQ)的样本。基于线粒体基因构建的物种树进行支系分化时间的推测,结果显示4个地理种群的分化时间约为0.72 Ma、0.32 Ma、0.12 Ma, 这与造成青藏高原剧烈隆起的昆黄运动(1.10-0.60Ma)和共和运动(0.15Ma)发生时间基本吻合。采用中性检验、错配分布、扩展贝叶斯天际线(EBSPs)3种方法对间颅鼠兔的种群历史动态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间颅鼠兔在历史上并没有经历过显著的种群扩张,而且在末次盛冰期后开始衰减。生态位模型(ENM)预测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时间颅鼠兔的潜在分布区比其现今分布区小,末次盛冰期比末次间冰期潜在分布区略大,表明间颅鼠兔受末次盛冰期影响较大。气候因子分析显示降水比温度对间颅鼠兔种群影响更大,推测降水对植被的演化影响显著,从而影响间颅鼠兔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939.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健康雄性SPF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肝纤维化模型组(CCL4组)、吡非尼酮低剂量组(PFD-L组)、吡非尼酮高剂量组(PFD-H组)及正常对照组。CCL4肝纤维化模型采用0.4 ml/只10%的CCL4大豆油溶液进行小鼠腹腔注射制备,低剂量、高剂量吡非尼酮干预组在造模后采用120 mg/kg、240 mg/kg吡非尼酮(PFD)灌胃,正常对照组采用与前三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的方法。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取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相关基因的表达,酶联反应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IV-C)。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CL4组小鼠肝小叶结构明显破坏,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可见假小叶形成;血清ALT、AST、ALP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均显著升高(P<0.05);α-SMA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PFD-L组和PFD-H组小鼠AST、ALT、ALP相较于CCL4组明显降低,PFD-L组和PFD-H组小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相较于CCL4组明显降低,α-SMA基因的表达也受到抑制(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PFD-L组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胶原纤维减少,仅见少量假小叶;PFD-H组小鼠细胞排列恢复,小叶结构轻度紊乱,未见明显假小叶,恢复效果比PFD-L组好。结论:吡非尼酮对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可成为肝纤维化早期干预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940.
为了明确新疆罗布泊极端环境放线菌TRM45037的分类,挖掘其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物学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确定TRM45037为中度嗜盐性拟诺卡氏菌,与菌株Nocardiopsis dassonvilei subsp. dassonvillei DSM 4311(T) 的相似度为99.2%。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结合相关文献确定化合物结构。从TRM45037发酵液中分离出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4-二氢-6, 8-二羟基-3-甲基异香豆素、2-甲基-1, 4-苯二醇、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和1, 6-二羟基吩嗪。抑菌活性测定表明, 3, 4-二氢-6, 8-二羟基-3-甲基异香豆素和2-甲基-1, 4-苯二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值分别为0.78 mg/mL和0.39 mg/mL,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fugicide concentration, MFC)值分别为1.56 mg/mL和0.78 mg/mL。本研究结果可为嗜盐放线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挖掘提供理论依据,对新疆极端环境放线菌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切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