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1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524篇
  667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540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651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44篇
  1992年   273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97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7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1篇
  1974年   14篇
  1973年   16篇
  1962年   10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21篇
  195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蚕豆植株叶片随茎节自上而下表现出明显的发育与衰老顺序,可作为衰老特征的是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蚕豆叶中SOD活性主要定位于12 000× g离心后所得的上清液和叶绿体组分。衰老叶片的SOD总活性和叶绿体组分的相对活性都有所下降,SOD同工酶谱也发生了改变。O_2~ 产生速率随叶龄增大而稍上升;而MDA含量在叶片外观表现枯黄衰老征兆前就急剧上升。可能因为衰老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大幅度下降与SOD之间的不平衡,致使O_2~ 代谢中间产物累积而引起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52.
不同苗龄的尾穗苋黄化苗对10 min,15Wm~(-2)白光的反应能力不同。光诱导的苋红素合成始于播种后第 20h,至50h合成能力最大,82h以后幼苗对短时光照的反应能力趋于消失。苋红素合成的滞后期为3h,光处理后18h色素积累达到高峰。光调节苋红素合成符合红光—远红光可逆诱导反应等两个基本模式,确证光敏色素参与调控苋红素合成.  相似文献   
53.
We report the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DNA marker (1A1) in Xqter in the region of the fragile X. Genetic studies in families segregating for the fragile X syndrome suggest that 1A1 lies between the disease mutation and the distal locus, DXS52. Studies in normal and fragile X families show that 1A1 is tightly linked to DXS52 (Zmax = 17.20; theta max = 0.03) and F8 (Zmax = 7.01; theta max = 0.08). Multipoint mapping of families supports the order Xcen-DXS105-FRAXA-1A1-DXS52-(F8, DXS115)-Xqter.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1A1 defines a new region of at least 2 Mb of DNA not physically linked to DXS52 or F8, thus extending the physical map of Xq27-qter to over 4 Mb. Complex partial digestion PFGE patterns, probably due to differing degrees of methylation, are observed with 1A1 in unrelated normal and fragile-X-positive individuals, whereas other distal markers give uniform digestion profiles. Physical data suggest that 1A1 lies in a region less CpG rich than other distal markers in Xq27-qter.  相似文献   
54.
肖赛  肖碧莲 《生理学报》1989,41(1):97-101
本文测定了24例正常月经妇女在不同时相、不同大小卵泡的卵泡液中雌二醇(E_2)、孕酮(P_0)、雄烯二酮(A)、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催乳素(PRL)的含量,并分析其与外周血中相应激素浓度的关系。测定结果显示:小卵泡的卵泡液中E_2、Po,FSH,LH水平低于大卵泡中水平,而A和T水平则相反。排卵前大卵泡中E_2(9815nmol/L),P_0(3316nmol/L),FSH(1.34IU/L)和LH(3.9lIU/L)达最高值。A(280nmol/L)和T(137nmol/L)却较小卵泡中水平低(相应为692nmol/L和176nmol/L)。PRL水平在大小卵泡中无显著性差异。卵泡液中甾体激素水平高于外周血7—20.000倍,FSH、LH水平为外周血的10—80%,PRL水平为60%—3倍。  相似文献   
55.
几个粳稻品种抗白背飞虱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肖英方  杜正文 《昆虫学报》1989,32(3):286-292
本研究用苗期群体鉴定法对若干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比较测定,并探讨籼、粳稻品种抗性差异和粳稻抗性性质.结果指出:在供试“80079”,“中国91”、“盐粳2号”等粳稻品种上,白背飞虱生物学表现明显不同.粳稻抗性可分两类:(1)“80079”对白背飞虱取食、生存、发育没有抗生作用,对种群为害还表现有耐虫性;(2)“中国91”、“盐粳2号”对白背飞虱取食、生存、发育没有抗生作用,但却有一定的拒产卵机制,对种群为害还兼有耐虫性,从而能有效地抑制白背飞虱种群的建立.  相似文献   
56.
夜蛾复眼转化速度与光暗适应的时间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高慰曾 《昆虫学报》1989,32(3):306-310
夜行蛾类的复眼,随光、暗适应时间而逐步转化,这种转化是可逆的.以屏蔽色素分布范围的大小为指标来判断复眼的转化速度得以下结果:1.从亮眼到暗眼:亮眼进入暗适应后其屏蔽色素随暗适应时间的增加而逐步向远心端方向集中.屏蔽色素的移动是减速进行的.暗适应开始后的前3分钟,每分钟移动百分率为10.7,当暗到10—15分钟时每分钟移动百分率为4.6,再暗到60—150分钟时每分钟移动百分率为0.7.屏蔽色素移动的速度个体间差异较大,完成全过程大多数个体需150分钟,少数个体只需60分钟,另有个别个体经过270分钟暗适应仍尚未完成全过程.2.从暗眼到亮眼:暗眼受光后,其屏蔽色素随光适应时间的增加而向近心端方向扩散,色素移动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缓.转化全过程约需60分钟.  相似文献   
57.
河北阳原—蔚县晚上新世兔形类化石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3  
本文记述河北阳原——蔚县晚上新世小哺乳动物群中的兔形类化石共3属5种:Pliopent-alagus nihewanensis sp.nov.,Hypolagus sohreuderi,Ochotona cf.lagrelii,Ochotona minor和Ochotona erythrotis.。对首次发现于亚洲的Pliopentalagus进行了起源和演化方面的探讨;并就华北上新世一早更新世常见的Hypolagus作了一些评述。本文指出:Hypolagus—Plio-pentalagus组合已延至早维拉方期;Ochotona lagrelii—Ochotona minor则为已知的最晚代表。  相似文献   
58.
记内蒙古Juxia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了在内蒙古沙拉木伦额尔登敖包地区第三系下渐新统乌兰戈楚组中发现的始巨犀的一个新种:寿氏始巨犀(Juxia shoui)。据其前臼齿及鼻切迹的位置等特点,这一新种当为始巨犀属中比较进步的一个成员,是包氏始巨犀和巨犀之间的过渡类型的犀类动物。  相似文献   
59.
新疆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几种始新世哺乳类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本文记述了准噶尔盆地北缘三个泉地区依希白拉组中采到的踝节类、蹠行类、全齿类和恐角类化石。根据这些化石,依希白拉组的时代可能和北美中始新世勃力吉期相当。文内,通过文献分析,认为周明镇和胡长康(1956)记述的真恐角兽的前臼齿可能产自三个泉附近的依希白拉组。  相似文献   
60.
冯儒林 《古生物学报》1992,31(6):724-729
报道我国首次发现的三叠纪多板纲(Polyplacophora)鳞肋目(Lepidopleurina)鳞肋科(Lepidopleuridae)的—新属——中国石鳖(Sinochiton).新属保存较完整,贝体中等大,椭圆形,长宽比为1.44∶1;中间板宽远大于壳长,长方形,半圆形拱凸,壳顶不突出,后缘近直,中心区十分宽大,侧区很窄,或不明显,缝合片及嵌插板不发育;贝体具圆形环带.新属与菊石 Balatonites 共生,时代属 Anisian 期.新属与北美下二叠统的 Ochmazochiton Hoare, 1984 及宾夕法尼亚系的 Pedanochiton Debrock, Hoare et al 近似,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