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3篇
  免费   832篇
  国内免费   73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569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490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440篇
  2015年   639篇
  2014年   705篇
  2013年   806篇
  2012年   990篇
  2011年   871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477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3篇
  1968年   2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wskii A.Los.)是仅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环境的特有种,其果实为不开裂而周围有椭圆形刺毛的瘦果,以果实为单元进行扩散和萌发。本文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塔里木沙拐枣刺毛在果实扩散、吸水、脱水及萌发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贮藏时间的果实颜色、大小、重量及刺毛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完整果实在水面漂浮时间及水媒扩散能力比去除刺毛的果实更强。完整果实在1 m/s和4 m/s风速下的扩散距离比无刺毛果实的扩散距离长。10 mmol/L赤霉素(AG3)及不同干藏时间处理的完整果实与无刺毛果实在20℃/30℃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要高于完整果实的萌发率。室外盆栽实验显示,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比完整果实高,说明果实刺毛对果实萌发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刺毛对塔里木沙拐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荒漠环境中的扩散、萌发及种群更新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2.
T M Cao  M T Sung 《Biochemistry》1982,21(14):3419-3427
Histones have been cross-linked to DNA in chicken erythrocyte nuclei and chromatin by using ultraviolet light irradiation at 254 nm. Following irradiation, cross-linked histone-DNA adduct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hydroxylapatite chromatography, and the DNA component was subjected to acid hydrolysis. Of several hydrolysis techniques investigated, trichloroacetic hydrolysis of the DNA component of the adducts was found to be most effective. Histones isolated from hydrolyzed histone-DNA ad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fingerprint analysis. No histone-histone protein adducts were observed. All histone fractions have been shown to cross-link DNA in nuclei or chromatin by utilizing the technique employed, but with different propensities. The order of observed cross-linking, deduced from kinetic experiments, is H1 + H5, H3 greater than H4 greater than H2A much greater than H2B. The preferential binding of the core histone H3, as compared to the other core histones, is discussed in light of recent data concerning histone-DNA interactions and nucleosome structure. The use of the ultraviolet light technique as a conformational probe to study chromatin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3.
本文探索了用小分子化合物对胰岛素进行化学修饰,以增加口服降血糖的可能性.制备了乙酰胰岛素、琥珀酰胰岛素和半乳糖酰胰岛素.这些胰岛素不仅较好地保持了天然胰岛素的活性,而且其口服降血糖作用也较天然胰岛素明显增加,其中琥珀酰胰岛素是天然胰岛素的口服降血糖作用的二倍以上.这为口服或肛门给药的胰岛素新剂型的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4.
甘南地区紫果云杉、岷江冷杉生命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径级(胸径间隔)为基础,编制甘南地区紫果云杉、岷江冷杉生命表。 一、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于1986和1987年,在甘肃省南部云、冷杉林主要分布地带的白龙江林区和洮河林区进行。选择原始状态下的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 Mast.)、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 Rehd.et Wils)林,海拔3000米至3600米之间,位于白龙江中上游;同时选取择伐后的云杉(Picae asperata Mast.)、岷江冷杉林  相似文献   
125.
126.
1984~1987年,在黑龙江、河北、河南、湖南、上海五个省市城乡10.08855人口中进行急性肝炎发病率、慢性肝炎患病率、与病毒性肝炎有关的肝病死亡率的研究。急性肝炎标化发病率为152.19/10万,主要发生在20~50岁组人群;因无甲肝暴发流行,除上海外各点季节发病率分布均衡。慢性肝炎标化患病率为158.25/10万(诊断标准为6个月前有明确急性肝炎病史,现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体征,肝功能异常,故实际慢肝患病率要高于此数字);与病毒性肝炎有关的肝病死亡(包括肝癌)标化率为22.65/10万,其中肝病为 13.14/10万。男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27.
为了解四川省自贡地区3~5岁幼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并探索与感染有关的因素,1985年调查了1167名幼儿,其HBV总感染率为41.13%,HBsAg阳性率12.68%。幼儿的HBV感染与母亲HBsAg阳性密切相关。共检查母亲409例,38例HBsAg阳性,其幼儿HBsAg阳性率为50%(19/38),HBsAg阴性的母亲371例,其幼儿HBsAg阳性率9.97%(37/371),来自HBsAg阳性母亲的阳性子女占33.3%(19/56)。1986年随访HBV易感幼儿448例,HBV年感染率为12.95%(58/448),HBsAg年阳转率3.79%。HBV年感染率与原幼儿班级HBsAg阳性率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8.
转移及非转移肿瘤移植后615小鼠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道高转移瘤株FC、淋巴合并血道高转移瘤株U14、淋巴道高转移瘤株H22、非转移瘤株P615分别接种于336只纯系近交615小鼠.不同时间取血并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将转移瘤发展过程分为潜伏期、侵袭期、转移早、中、晚期,非转移瘤发展过程分为潜优期、增殖期、囊腔形成期及中心坏死期.本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转移能力及途径肿瘤发展的不同时期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不同,因而表明肿瘤侵袭、转移与血液流变学变化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紧密关系.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意义被讨论.  相似文献   
129.
130.
新生儿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的免疫策略和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6种新生儿血源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方案,其中一种只免疫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效果最差,群体有效率仅17.79%,成本效益比值亦低。其它5种方案都是对全部新生儿进行免疫,效果均好。这5种方案是10μg与3μg两种剂量的不同组合,其中用10μgg3JI疫者成本效益比值最高,有效率为78.61%。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按30μg×3,而阴性母亲婴儿首剂用30μg,第2、3剂各10μg,有效率高达87.47%,但成本效益比值最低。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与群众的承受能力,对各地区选用不同的新生儿免疫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