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2篇 |
免费 | 321篇 |
国内免费 | 925篇 |
专业分类
38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96篇 |
2021年 | 108篇 |
2020年 | 108篇 |
2019年 | 141篇 |
2018年 | 80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153篇 |
2014年 | 200篇 |
2013年 | 196篇 |
2012年 | 254篇 |
2011年 | 258篇 |
2010年 | 172篇 |
2009年 | 196篇 |
2008年 | 225篇 |
2007年 | 192篇 |
2006年 | 172篇 |
2005年 | 169篇 |
2004年 | 138篇 |
2003年 | 110篇 |
2002年 | 127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4篇 |
1973年 | 2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静态密闭箱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两个样地的N2 O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凋落物对林地土壤N2 O排放的影响是显著的 ,其对全年N2 O排放的平均贡献率是 36 89%。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是大气N2 O一个重要的源 ,但在极少的天气状况下也能吸收大气中的N2 O ,而起着汇的作用。其排放通量的变化范围是 - 4 1 4 8~ 2 91 84μgN2 O·m-2 ·h-1,平均通量是 6 8 7μgN2 O·m-2 ·h-1,高于其他类型林地的排放通量 ,且变动范围也较其他森林类型大。无凋落物林地土壤N2 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是 - 2 3 2 4~ 93 75 μgN2 O·m-2 ·h-1,平均通量为 33 79μgN2 O·m-2 ·h-1。两个样地N2 O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 :夏季N2 O的排放通量最高 ,春季次之 ,秋冬两季较低且趋于平稳。昼夜变化趋势也相似 :N2 O排放通量的最大值都出现在 18∶0 0 ,最小值都出现在 12∶0 0和 14∶0 0。研究还表明 ,林地土壤N2 O的排放通量与地表温度和地下 5cm温度的相关性较好 ,无凋落物的样地N2 O的排放通量仅与地下 5cm温度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2.
113.
目的:分析某医院剖宫产的现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方法:整理分析了南京某大型医院2009年共1411名入院产妇的病历资料,按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信息、身体状况、产时情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结果:该医院2009年度剖宫产产妇为608人,占总产妇的43.09%。剖宫产产妇的年龄和体重明显高于自然分娩产妇(P0.01),既往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入院时多无产兆、宫口未开,且产妇宫高、腹围、胎心率明显较高(P0.05或P0.01)。B超检查也显示,羊水异常(过多或过少)、巨大儿、胎位不正(主要为臀位)以及脐带绕颈的比例也明显高于自然分娩产妇(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高龄(35岁)、入院产兆、胎位不正、产妇腹围过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超重等皆为剖宫产的独立影响因素。此外发现19.24%的剖宫产产妇无临床指征(即社会因素)。结论:该医院剖宫产的比例不低,要根据影响因素合理选择剖宫产,尤其要有效控制无指征的剖宫产选择,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4.
【目的】为了明确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优质防效的生防细菌——抗生素溶杆菌13-1菌株抗菌物质及对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13C核磁共振谱、氢核磁共振谱、电喷雾质谱等分析方法。【结果】13-1产生4种抑菌活性组分:6-甲氧基-10-氧基-1-吩嗪醇、吩嗪、吩嗪-1-羧酸及1-羟基-6-甲氧基吩嗪。4种吩嗪类物质对水稻白叶枯病原细菌均具有抑菌活性。田间小区试验表明,菌株13-1发酵液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在60%以上。【结论】研究明确了菌株13-1产生的抗菌物质为吩嗪类物质,这是国内关于吩嗪类物质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5.
116.
利用基于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的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酵母表达生物技术药物产品中宿主DNA残留量。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 fg/μL, DNA浓度在1.0 fg/μL~1.0 ng/μL范围内线性良好,其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以上。应用该方法对3批不同实验样本进行测定,宿主DNA残留量分别为8.635×105 fg/μL、6.265×102 fg/μL和1436 fg/μL 。实验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生物技术药物产品中酵母DNA残留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7.
Jung‐Gu Han Chihyun Hwang Su Hwan Kim Chanhyun Park Jonghak Kim Gwan Yeong Jung Kyungeun Baek Sujong Chae Seok Ju Kang Jaephil Cho Sang Kyu Kwak Hyun‐Kon Song Nam‐Soon Choi 《Liver Transplantation》2020,10(20)
High‐capacity Li‐rich layered oxide cathodes along with Si‐incorporated graphite anodes have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 outperforming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used in existing commercial products. Hence, they are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nergy‐density lithium‐ion batteries (LIBs). However, structural degradation induced by loss of interfacial stability is a roadblock to their practical use. Here, the use of malonic acid‐decorated fullerene (MA‐C60) with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and water scavenging capability as an electrolyte additive to overcome the structural instability of high‐capacity electrodes that hampers the battery quality is reported. Deactivation of PF5 by water scavenging leads to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interfacial structures of electrodes. Moreover, an MA‐C60‐added electrolyte deactivates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constructs an electrochemically robust cath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for Li‐rich cathodes. This work paves the way for new possibilities in the design of electrolyte additives by eliminating undesirable reactive substances and tuning the interfacial structures of high‐capacity electrodes in LIBs. 相似文献
118.
119.
分子标记在猕猴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分子标记目前已成为研究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工具,为此,简要综述了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RFLPs、RAPD、mtDNA、微卫星DNA、SNPs)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猕猴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为国内猕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