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20篇 |
免费 | 967篇 |
国内免费 | 3773篇 |
专业分类
107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5篇 |
2023年 | 258篇 |
2022年 | 364篇 |
2021年 | 395篇 |
2020年 | 405篇 |
2019年 | 437篇 |
2018年 | 266篇 |
2017年 | 281篇 |
2016年 | 276篇 |
2015年 | 396篇 |
2014年 | 592篇 |
2013年 | 491篇 |
2012年 | 690篇 |
2011年 | 628篇 |
2010年 | 550篇 |
2009年 | 558篇 |
2008年 | 593篇 |
2007年 | 583篇 |
2006年 | 509篇 |
2005年 | 447篇 |
2004年 | 327篇 |
2003年 | 280篇 |
2002年 | 220篇 |
2001年 | 225篇 |
2000年 | 220篇 |
1999年 | 144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8篇 |
1977年 | 4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5篇 |
1959年 | 3篇 |
1953年 | 5篇 |
195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获得一定规模的小麦单倍体植株以构建小麦DH(Double Haploid)群体,采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2n=42)与玉米(Zeamays,2n=20)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胚,经胚拯救产生单倍体植株,研究了1/2MS培养基中幼胚取材时期、幼胚大小、4℃处理时间、暗处理时间对单倍体胚培养再生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12天~16天取材的幼胚经胚拯救后成苗率无明显差异;0.5mm~1.0mm大小的幼胚成苗率显著高于0mm~0.5mm和1.0mm~1.5mm大小的幼胚成苗率;1天~3天短期4℃处理对胚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处理3天后,出愈率和成苗率降低;胚培养过程中12天左右的24h暗处理能有效提高成苗率。 相似文献
42.
43.
分析黑龙江省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基因片段的序列 ,确定该基因所产ESBLs的亚型。用双纸片法初筛检测产ESBLs菌株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ESBLs编码基因片段 ,并将其克隆至pUC19载体中 ,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以确定亚型。测序结果证实所获得的ESBLs基因片段含10 4 7个核苷酸 ,其基因型为SHV型 ,与SHV 12型ESBLs编码基因相同。上述结果表明 ,黑龙江省内分离的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含有SHV 12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44.
本文报导四川省西部鱼类寄生粘孢子虫粘体虫属六新种,即异型粘体虫,新种Myxosoma disparis sp.nov.,四川粘体虫,新种Myxosoma sichuanensis sp.nov.,光唇粘体虫,新种Myxosoma acrossochilusi sp.nov.鳅粘体虫,新种Myxosoma nemachilusi sp.nov.斜囊粘体虫,新种Myxosoma obliqua sp.nov.,雅安粘体虫,新种Myxosoma ya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45.
转座子Sleeping Beauty和PiggyBa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得益于转座子Sleeping Beauty(SB)和PiggyBac(PB)的发现和完善,转座子作为一种遗传工程工具在脊椎动物的基因遗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SB和PB宿主范围极其广泛,从单细胞生物到哺乳动物都能够发挥作用.转座过程需要转座序列和转座酶的存在,类似于"剪切"、"粘贴"的方式.转座子载体系统转座时可携带一段外源DNA序列,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用于实现目的基因的转移,现已广泛用于转基因动物、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治疗等领域.当转座系统与基因捕获技术相结合,不仅可研究插入突变基因的功能,还能通过所携带的报告基因获得捕获基因的表达图谱.作为非病毒载体的SB和PB转座系统,由于具有高容量、高效率和高安全性等优势,并且PB在转座后不留任何足迹,不会造成遗传物质的不可预测改变,在动物基因工程以及基因治疗方面具有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46.
脾脏是人体外周最大的免疫器官,其与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关系密切,对脾内及外周血内的免疫活性细胞的量和比例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的研究愈来愈深入,尤其是神经对脾脏免疫的调控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支配脾脏的神经主要是腹腔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其既参与调节脾脏免疫功能,同时也受到免疫应答系统的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完成脾脏功能.明确相互之间作用机制,对临床某些疾病发病机理以及治疗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硝普纳处理对白刺愈伤组织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其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检测结果显示,白刺愈伤组织在SNP处理下细胞中NO含量显著增加,而N-硝基-L-精氨酸(L-NNA)处理使细胞中NO水平降低。低浓度SNP(10和25 μmol·L-1)处理后,白刺愈伤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减少,而高浓度SNP(100 μmol·L-1)和L-NNA(0.5 mmol·L-1)处理后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与对照比,SNP处理诱导白刺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却使脯氨酸含量减少。白刺愈伤组织在不同浓度SNP处理下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呈增加的变化趋势,低浓度SNP处理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弱,而50 μmol·L-1 SNP处理后POD活性约增加为对照的119%。结果提示,外源NO可促进白刺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的合成,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增强了白刺愈伤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表现出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8.
49.
50.
大狼耙草是危害生物多样性的一种恶性杂草。使用使它隆、二甲四氯、草甘膦3种除草剂对大狼耙草进行不同浓度、不同防治时期防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使它隆对大狼耙草平均致死率为92%,二甲四氯为85%,草甘膦为82%,但三者差异不显著;高、中、低3种浓度(使它隆分别为0.47、0.40、0.33g·L-1,二甲四氯分别为2.80、2.33、1.87g·L-1,草甘膦分别为5.18、3.89、2.59g·L-1)对大狼耙草致死率差异极显著,高浓度溶液防除效果较好;大狼耙草植株在幼苗期(植株高20cm)、生长盛期(植株高40cm)、花期(植株高60cm)3个防治时期致死率差异极显著,幼苗期防除效果理想。研究表明,在大狼耙草幼苗期使用0.47g·L-1浓度的使它隆防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