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3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149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背景】假单胞菌PA1201是一株水稻根际促生菌,其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藤黄绿菌素(pyoluteorin,Plt)能够有效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生长,但在常规培养条件下Plt产量极低。【目的】研究碳源对Plt生物合成的影响,为提高Plt的产量以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MM)中甘露醇替换为不同的碳源及碳源组合作为PA1201的培养基,生长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取样提取Plt,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Plt的产量变化。【结果】建立了基于HPLC定性和定量检测Plt的方法;比较了PA1201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菌株生长和Plt的产量,发现果糖和甘露醇促进Plt生物合成;果糖和甘露醇对Plt生物合成没有增效作用;在含有甘露醇或果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或琥珀酸抑制Plt生物合成。【结论】果糖和甘露醇促进水稻根际假单胞菌PA1201合成藤黄绿菌素,这为提高藤黄绿菌素的生物合成效率和促进藤黄绿菌素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背景】萘普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人类疾病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甚至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目的】利用微生物降解萘普生类污染物是一种价格低廉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以萘普生为唯一碳源,培养驯化高效的萘普生降解菌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萘普生降解菌群的微生物群落变化,鉴定萘普生降解菌群种类;通过GC-MS分析萘普生降解菌群的降解途径。【结果】获得了以Rhodanobacter为主的萘普生高效降解菌群,确定了萘普生降解菌群的最佳降解条件为:30°C、pH7.0、摇床转速150r/min、接种量10%,萘普生降解率达60.58%,并预测出萘普生降解菌群的降解途径。【结论】获得了高效的萘普生降解菌群,明晰了降解机理和降解途径,不仅丰富了微生物资源种类,更为微生物的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翅多型现象是昆虫非遗传多型性的一种表现,包括不具飞行能力的短翅型或无翅型,以及可以进行长距离迁飞的长翅型或有翅型。翅多型现象常发生在可以携带病原并将其传播给植物宿主的媒介昆虫中,对植物病害的时空分布与暴发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翅型分化的遗传规律、诱导因素、分子机制和伴随翅型分化的其他生理表现4个方面,对植物病原主要传播媒介蚜虫和飞虱的翅型分化研究进行综述和梳理。昆虫翅型分化的诱导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光周期等非生物因素以及虫口密度、宿主营养、病毒等生物因素;而其内在的分子机制大多是通过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IIS)通路、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H 2-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Wingless和嗅觉受体SaveOrco等调控。翅型分化的同时伴随着生理状态的变化,表现为短翅型具有更强的繁殖能力和长翅型含有更丰富的飞行肌结构成分。目前,昆虫翅型分化的研究尚不够完善,有许多需要解答的问题,如找到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中真正发挥功能的靶基因,JNK如何调控翅型分化以及虫媒病毒影响媒介昆虫翅型的分子机理。本综述可为控制虫媒病原的传播以及其他昆虫翅多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半翅目昆虫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是柑橘类果树重要害虫,主要以高渗透压的植物韧皮部汁液为食,是柑橘毁灭性病害——柑橘黄龙病(HLB)的主要传播媒介。柑橘木虱取食韧皮部汁液时自身进化出一套完整的渗透调节机制调节其体内渗透压,将体内过量摄入的糖类转化成长链寡糖并以蜜露形式排出体外。本文从柑橘木虱蜜露排泄行为、蜜露组成成分以及影响蜜露排泄的多个因素进行了论述,同时综述了可能参与柑橘木虱蜜露排泄行为的渗透调节基因。研究表明,柑橘木虱雌雄成虫及若虫在蜜露排泄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排泄的蜜露在颜色、纹路及组成成分方面均有不同;寄主植物、杀虫剂、病原微生物及天敌化合物均会影响柑橘木虱蜜露排泄行为。分子机制探究发现,α-葡萄糖苷水解酶、水通道蛋白及糖基转移酶基因等关键渗透调节基因可能参与调控柑橘木虱蜜露排泄行为。本文可为未来有关柑橘木虱蜜露排泄行为方面的研究以及为研制柑橘木虱防治新型药剂开发新靶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106.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恒温扩增技术,与微流控芯片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对病原菌的快速检测,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本文根据不同终产物的检测方法对目前检测病原菌的相关微流控LAMP芯片进行了分类与介绍,并对技术的改进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水热增加下黑土细菌群落共生网络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  肖娴  孙波  梁玉婷 《微生物学报》2021,61(6):1715-1727
黑土是有机质含量高且肥沃的土壤类型之一,气候变化会显著改变黑土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同时影响群落间的潜在相互作用关系。[目的] 揭示水热增加对黑土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及潜在互作关系的影响。[方法] 基于土壤移置试验,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解析农田黑土(原位黑土、水热增加1和水热增加2)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对水热增加的响应;使用CoNet构建微生物群落共生网络,识别共生网络中的枢纽微生物;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相关性分析探究水热条件变化下土壤性质、微生物交互作用、多样性之间的直接、间接关系。[结果] 黑土中的微生物以疣微菌、变形杆菌、酸性杆菌和放线菌为主。水热增加下土壤微生物共生网络的拓扑性质发生显著变化,网络中表征微生物潜在竞争关系的负连线随着水热增加而显著增加。气候因素通过改变微生物潜在相互作用影响了群落水平分类多样性。物种竞争增强可能直接导致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降低。[结论] 水热增加会显著改变黑土中微生物之间的潜在交互作用,枢纽微生物的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08.
109.
Bacterial wilt caused by Ralstonia solanacearum is a serious soil-borne disease of Solanaceae crops. In this study, the soil microbial effects of silicon-induced tomato resistance against R. solanacearum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pot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ogenous 2.0 mM Si treatment reduced the disease index of bacterial wilt by 19.18 % to 52.7 % compared with non-Si-treated plants. The uptake of Si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Si-treated tomato plants, where the Si content was higher in the roots than that in the shoots. R. solanacearum inoculation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soil urease activity and reduction of soil sucrase activity, but had no effects on soil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Si supp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urease and soil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under pathogen-inoculated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the non-inoculated treatment, R. solanacearum infec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amount of soil bacteria and actinomycetes by 52.5 % and 16.5 %, respectively, but increased the ratio of soil fungi/soil bacteria by 93.6 %. After R. solanacearum inoculation, Si amendm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soil bacteria and actinomycetes and reduced soil fungi/soil bacteria ratio by 53.6 %.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i amendment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control R. solanacearum. Moreover, Si-mediated resistance in tomato against R. solanacearum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hanges of soil microorganism amount and soil enzym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10.
A new series of urea-based, 4-bicyclic heteroaryl-piperidine derivatives as potent SCD1 inhibitors is described.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focused on bicyclic heteroarenes and aminothiazole–urea portions are discussed. A trend of dose-dependent decrease in body weight gain in diet-induced obese (DIO) mice is also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