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9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141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全世界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毒病原体,免疫缺陷个体容易发生严重感染,目前尚无理想RSV感染动物模型用于研究。我们用细胞免疫缺陷裸鼠感染RSV,旨在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为RSV感染的防治研究奠定基础。裸鼠滴鼻感染RSV后肺组织分离到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SV抗原阳性,空斑形成实验检测肺组织病毒滴度在感染后第3天达高峰,并持续到第9天仍能检测到病毒。免疫组化检测RSV抗原主要分布在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内。肺组织病理学显示RSV感染导致裸鼠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肺间质性炎症,电镜分析超微结构可见到细胞内病毒颗粒和气血屏障的破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显示裸鼠RSV感染炎症高峰在感染后第9天。裸鼠RSV感染的病毒复制和病理改变特点与人相似,病毒持续高水平复制,是客观而实用的评价抗RSV制剂效果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932.
目的:为了解芽变毛白杨(以下称芽变杨)新品种的特点及融合亲本。方法:试验以芽变杨、毛白杨和大官杨为研究对象,进行形态学、同功酶等分析。结果:在外部形态上芽变杨既有毛白杨和大官杨的特点,具有两亲本折中的形态。显微观察,导管壁较厚,管腔占木质部的比例小。同功酶谱带具有两亲本特有的条带,这为芽变杨是大官杨和毛白杨两者的融合突变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933.
凝结芽胞杆菌(TBC169)片治疗便秘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凝结芽胞杆菌片(BC1)对便秘的药理作用和I临床疗效。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BC1片(3个剂量)和BCz片治疗组小鼠口服BC。片和BC2片,空白对照组小鼠和模型对照组小鼠口服自来水,每天1次,共7d。之后,两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在禁食12h后.均口服复方地芬诺酯(CDX)片,引发便秘。成人慢性便秘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分别口服BC1片和金双歧片(BG),每天3次,共14~21d。结果BC1片能明显地减少便秘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P〈0.05)和显著地增加大便粒数及重量(P〈0.05)。在临床试验中,治疗成人慢性便秘,BC1片的治愈率为45%,总有效率为70%,而相对的BG片分别为44%和72%,两药均未见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结论BC1片对小鼠实验性便秘和成人慢性便秘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临床试验中未见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相似文献   
934.
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接种.对分离出的2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 phylococcs aureus,Sau),用头孢菌素显色法测定其β-内酰胺酶。结果2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产β-内酰胺酶171株,产酶率为77.7%,产酶株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及复方新诺明敏感外,对其它的抗生素均呈现不同程度耐药,其中青霉素G、氨苄西林耐药率均为99.4%,红霉素为86.1%。结论产β-内酰胺酶株对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呈现高度耐药,临床治疗不宜使用此类抗生素,提示临床选择药物时,应在药敏试验的指导下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935.
目的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融合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的表达载体pEGFP—C1—hri,为探讨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用亚克隆法,将目的片段从表达载体pGEX-6p-1-hri克隆到pEGFP-C1上,用双酶切筛选得到阳性重组质粒pEGFP—C1—hri,用脂质体法将其瞬时转染到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中,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其表达。结果pEGFP—C1—hri中插入了hri序列,绿色荧光高效表达于B16细胞浆中。结论pEGFP—C1—hri表达载体已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936.
本文介绍了植物基因的G-box、GT元件等光调控元件及其结合蛋白的类型、结构特点和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37.
1植物名称香蜜儿(Boronia heterophylla F.Muell.)。2材料类别茎段。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1)启动培养基(初代培养基):MS+6-BA2.0mg·L-1(单位下同)+NAA0.2;(2)增殖培养基:MS+6-BA1.0+NAA0.1;(3)生根培养基:1/2MS+NAA0.2+IBA0.3+2,4-D0.01。  相似文献   
938.
性诱剂在沙棘木蠹蛾监测和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性诱剂在全国7个省9个地区对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Chen进行连续3年的野外监测和控制,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性诱剂具有较好的野外监测和诱集效果,其中,平均诱蛾量最高的达26.6头/诱捕器,日诱蛾量最高的为45.9头/d,诱捕器之间的最佳设置距离为120 m,诱捕效率达50%以上。沙棘木蠹蛾性诱剂已成为沙棘木蠹蛾控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9.
胡留成  崔巍  汪霞  娄永根 《昆虫学报》2010,53(9):1001-1008
植物在受植食性昆虫为害时能产生防御反应,并且植物的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 迄今为止对于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的诱导防御反应很少有研究报道。为此, 本实验通过测定油菜内茉莉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研究了油菜在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为害后的抗虫性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在油菜诱导抗虫性与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系。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能导致油菜体内茉莉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系统性上升,外用茉莉酸甲酯处理也能系统性增加油菜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并且取食茉莉酸甲酯处理或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过的叶片能显著降低斜纹夜蛾幼虫的体重,两者的体重分别为对照植株上的67.5%和60.2%。机械损伤加斜纹夜蛾幼虫口腔分泌物处理能引起处理叶中茉莉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增加,但其诱导效果与机械损伤加水没有显著差异,并且两者明显低于虫害的诱导效果,两种处理的茉莉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分别为虫害诱导的68.4%和24.4%及62.9%和36.9%;多次连续机械损伤的诱导效果与一次损伤的没有明显差异。结果说明斜纹夜蛾幼虫诱导的油菜抗虫性与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有关,而其激活油菜抗虫反应的机理则可能与其特定的取食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940.
下一代测序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微生物、人类、动物、植物等的基因组分析.样品制备是开展大规模测序的必要前提和测序成功的根本保证.对大规模测序造成干扰的主要因素有: polyA干扰测序信号及高丰度基因对低丰度基因的掩盖等.文章以堇菜(Viola verecumda A.Gray)叶片为试材, 提取总RNA, 合成双链cDNA, 利用DSN核酸酶对双链cDNA进行均一化处理, 并对双链cDNA polyA进行了切除, 将处理后的cDNA进行了TA克隆, 挑取100个克隆随机测序.结果表明, 未处理的cDNA样本测序有15个克隆由于polyA的存在而影响了附近碱基的正确阅读, 独立克隆只有62个, 而处理后的cDNA样本经测序未发现polyA, 独立克隆有94个.序列分析发现, 经过处理的cDNA样本随机测序有两个克隆是经MALDI-TOF检测在样本中有蛋白质峰, 而基因克隆一直没有分离到的序列.以处理后的cDNA样本为模板扩增2个已知表达丰度差异较大的基因显示, 处理后这2个基因的PCR扩增产量差异明显减小.这些结果表明polyA切除、DSN核酸酶处理的cDNA样本完全满足大规模测序、寻找新基因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