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中国绢斑蝶属Parantica Moore,1880进行了系统分类.我国已知4种:绢斑蝶P.aglea(Stoll)、大绢斑蝶P.sta(Kollar)、西藏绢斑蝶P.pedonga Fujioka和黑绢斑蝶P.melaneus(Cramer),确认琼绢斑蝶P.hainanica Chouet Yuan,2001是绢斑蝶P.aglea(Stoll)的新异名.文中提供该属鉴别特征,世界种类名录及分布,中国绢斑蝶属分种检索表、形态描述和特征图、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42.
GA3、6-BA对金钗石斛生长发育及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高分蘖期前用GA3和6-BA进行浸根处理,分析GA3和6-BA对金钗石斛生长发育及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A3、6-BA处理使金钗石斛SOD、POD活性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用0.5~1.0mg·L-1GA3和10 mg·L-16-BA处理可使金钗石斛的总生物碱含量分别增加6.7%~10.1%和3.4%;石斛碱的含量不受GA3和6-BA的影响.0.5~1.0 mg·L-1 GA3和10~50 mg·L-1 6-BA处理可使金钗石斛生物产量分别增加13.3%~30.7%和17.3%~40.0%,有效分蘖率提高63.2%~68.9%和63.1%~82.1%,GA3可显著促进茎的延长生长.内源IAA含量在5-8月份较高,其中以6月份含量最高(4.84 μg·g-1),1月份最低(2.97 μg·g-1);内源ABA含量在1月份达最高(0.61 μg·g-1).用含有1.0 mg·L-1 GA3和50 mg·L-1 6-BA的激素营养液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金钗石斛生物产量(比CK增产38%),而且总生物碱含量也增加5.6%.  相似文献   
43.
1. We used high‐frequency in situ dissolved oxygen measurements to investigate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and factors regulating metabolism in a subtropical alpine lake in Taiwan between May 2004 and October 2005, specifically exploring how the typhoon season (from June or July to October) affects lake metabolism. 2.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GPP) and ecosystem respiration (R) both peaked in early summer and mid‐autumn but dropped during the typhoon season and winter. Yuan‐Yang Lake is a net heterotrophic ecosystem (annual mean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39.6 μmole O2 m?3). 3. Compared to the summer peaks, seasonal averages of GPP and R de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50% and 25%,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typhoon season. Ecosystem respiration was more resistant to external disturbances than GPP and showed strong daily variation during typhoon seasons. 4. Changes in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controlled the temporal dynamics and metabolic regulation. External disturbances (typhoons) caused increased allochthony, increasing DOC and water colour and influencing lake metabolism. 5. Seasonal winter mixing and typhoon‐induced water mixing in summer and autumn play a key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lake is a seasonal carbon sink or source to the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44.
丑欢欢  唐红 《植物研究》2017,37(4):603-612
以芍药属牡丹组全部9个野生种、5个紫斑牡丹栽培品种及3个中原牡丹品种为试材,进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叶绿体成熟酶K (matK)基因片段测序分析,探讨ITSmatK序列为牡丹组所有野生种种间关系提供分子证据。从GeneBank中选取了1个牡丹及3个外类群芍药、川赤芍和草芍药的ITSmatK序列。对试验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并双向测序得到44条序列,人工校正后将所得44条序列进行比对;计算碱基组成频率、变异位点、简约信息位点数、转换/颠换比率、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以邻接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组所有个体ITS序列长度在750~800 bp,含有86个多态位点,74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比率(R)为1.2;而matK序列含有20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比率(R)为1.7。ITS序列分析将牡丹组野生种分为两大枝,稷山牡丹、紫斑牡丹、卵叶牡丹和杨山牡丹聚为一枝,狭叶牡丹、滇牡丹、黄牡丹和大花黄牡丹聚为另一枝,这两枝分别与革质花盘亚组和肉质花盘亚组相对应,而四川牡丹位于革质花盘亚组最底端,支持前人研究将四川牡丹归为革质花盘亚组。matK序列分析的牡丹组野生种间遗传距离结果不理想,未能清晰的表明野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由此说明,ITS序列更适合牡丹组野生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5.
中国蝴蝶新种、新亚种及新记录种(VI)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记述蛱蝶科12新种,2新亚种,1新型,6新记录,4个在《中国蝶类志》中未记载的已知种。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46.
记述中国盾蚧科2新种:拟额瘤并盾蚧Pinnaspis pseudotuberculatua sp.nov.和云南兜盾蚧Duplachionaspis yunn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47.
本文记述了作者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勐养的袖蜡蝉科Derbidae国内一新记录属和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小袖蜡蝉属Rhotanella Fennah,中国新记录Rhotanella Fennah,1970,Nat.Hist.Rennell Isl.,6(64):67;Rhotanella,Zelazny,1981,Pacif.Ins., 23(3-4):275. 模式种:Rhotanella thy rssi Fennah,1970,Nat.Hist.Rennell Isl,6(64):68. 头顶背面狭三角形,顶和额相连呈圆形。额两侧脊在端部不分开,触角下突起和前胸背板在肩板复眼之间的短纵脊很发达。触角长略大于宽。喙短,不达到或刚达到后足基节。前翅宽,卵圆形,前缘有1个较长,2个中等长和2个较短的前缘室,第二、三  相似文献   
48.
扁蓟马属Hydatothrips世界曾记录14种,我国有分布记录的仅3种。该属的主要特征:触角8节,第Ⅱ节无背侧鬃;前胸背板有一明显膜片域(blotch area);腹背板Ⅰ-Ⅴ节中央无微刺(microtrichia);后胸腹板有一强V型叉内骨。作者在近期研究中发现3新种,记录如下。模式标本均保存于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49.
德氏钝绥螨的生物学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绥螨Phytoseiidae在螨类生物防治上被认为是有用的类群已有七十多年历史。Parrott等。首先注意到革绥螨Seius pomi可以控制梨叶肿瘿螨Eriophyes pyri(Pgst.);Gilliatt(1935)饲养成功少数个体并对它们的食量进行了观察。 Garman(1948)对植绥螨一些属从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使对一些常见种类的鉴定有所依据;Nesbitt(1951)在Garman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植绥螨亚科进行了校正,并且认为这一类群在世界各地都是叶螨类的最重要天敌。此后,对植绥螨的生物学、分类、生态及利用方面的工作进展迅速。McMurtry(1964)观察到有些植绥螨种类可以用花粉进行正常繁殖,并设计了大量饲养植绥螨的工具和方法,使人工繁殖利用植绥螨工作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50.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1974年在山东省邹县进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结果。重点是摸索放蜂时间、次数、数量和蜂菌配合的防治效果,同时还探明了玉米的不同播种方式、长势及玉米螟落卵量的不同与放蜂效果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明显,卵寄生率一般可达70—90%,防治效果达60—80%。赤眼蜂每次放逢量一般以1万头为宜,寄生率可达80%左右,蜂量再多似无必要。放蜂时间要掌握在卵初期,防治效果可达82.6%,若在卵盛期放蜂,防治效果降低34.8%。放蜂的次数主要根据玉米螟全卵期的长短和赤眼蜂在当时的田间温度下发育一代所需时间而确定,一般放蜂3—4次即可。玉米的长势与赤眼蜂寄生率的关系极为密切,长势好的地块赤眼蜂的寄生率明显高于长势差的地块。以蜂灭卵,以菌扫残(幼虫),蜂菌配合可明显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