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东北落叶松上球蚜的研究及一新种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1960—1962及1964—1966年工作的阶段总结。文中对黑龙江伊春带岭地区落叶松上的四种球蚜——落叶松球蚜(Adelges laricis Vall.);落叶松绿球蚜(Sacchiphantes viridis Ratz.);落叶松梢球蚜(Cholodkovskya viridana Chol.);落叶松红瘿球蚜(Sacchiphantes roseigallis新种)的生活史及部分虫型的形态做了记述。提供了在野外工作中可利用的检索表。对这类害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也做了初步的探讨。并对落叶松球蚜的大面积防治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82.
本文研究了人工饲料某些理化因素对蚕儿摄食和生长的影响,从而阐明家蚕生长发育过程中在摄食行为和营养上的特点和变化。 1.试验表明:绿原酸、桑色素、肌醇可增进蚁蚕摄食:β-谷固醇、没食子酸对保证小蚕正常发育甚为重要,绿原酸、桑色素、肌醇也有良好影响;相比之下,上述一些因子对5龄大蚕的作用较小。此外未看到β-谷固醇对蚁蚕的摄食促进效果。 2.大豆粉的醚溶性成份中,含有影响蚁蚕摄食的忌避物质。大豆粉经90%甲醇处理,可以除去某种水溶性因子,有利小蚕生长;对比之下,上列因素对大蚕的损害较小。比较了二种常见防腐剂对家蚕摄食、成长的影响:山梨酸的饲蚕成绩优于丙酸。 3.在本试验基本组成条件下,收蚁、小蚕、大蚕所用饲料的含水率分别以77%、73%、71%左右为宜。实验说明,蚕儿饲育效果还受饲料中具有成形作用组份的影响。 4.调查了饲料pH和蚕儿摄食、成长的关系:以某些适宜的有机酸(如柠檬酸、抗坏血酸)调节饲料的pH在5左右为好。 5.由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蚕儿对摄食、成长促进因子的感受性和对忌避因素的耐受性均不相同,从而提出,对蚕儿作全龄饲育,至少应分别设计为收蚁用、1—4龄小蚕用、5龄大蚕用三种饲料。此外,不同品种家蚕对人工饲料适应性的差别,与对饲料理化条件需求的不同也有一定联系。灵活运用上述结果,将有助于改良饲料组成,降低成本和广辟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83.
察隅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1973年6月至8月间,中国科学院考察队沿着察隅河东支(即桑曲)南下至察隅河下游;随即北上,沿着察隅河西支(即贡日(口戈)布曲)采集,在八嘎、沙马、洞穷、梯玉、呷枪、本堆等地,采得不少白蚁标本,兹经鉴定,均为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计有两种,其中有一新种:察隅散白蚁,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84.
85.
马尾松毛虫普遍发生在我国华东、华中和华南的丘陵地区。根据作者等1955年在湖南省调查研究结果,感觉到它的发生动态和松林的受害程度有密切关系。巴尔达鲁耶夫(B.O.oapyeB)1955年在苏联动物学杂志第34卷第4期发表的“西伯利亚松毛虫(Dendrolimus sibiricus Tschetw.)的生殖力与食料专门化”一文,就更进一步证实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86.
本文系应用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thuringiensis)粉制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此菌的致病力高,防治效果好,大有应用的前途。应用时,菌剂的浓度应随幼虫龄期的增加而递增,含孢子数的有效幅度为1,500-27,000万/c.c.死亡率可达90-100%。此菌如与稀浓度化学药剂(如666、DDT、敌百虫)混合使用,防治抵抗力较强的4-7龄幼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7.
作者在闽南地区以饱和盐水漂浮检查土样法,调查台湾蠛蠓孳生地,发现台湾蠛蠓孳生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荔枝、桂圆、树兰花树林及竹林内小片潮湿而含腐植质的土;另一种是树荫下和半遮荫处青苔下面的土,此外在树荫下较高而密的草下亦有孳生。这些孳生地都是有遮荫、含砂质和腐植质,土质较松而潮湿。在过于潮湿和腐植质过多,地面较硬和完全向阳的场所都未发现该虫孳生。土壤分层检查结果看来,孳生主要在地面下一厘米范围内。其孳生与雨量有密切关系,雨季孳生地广泛,长时间干旱则大部分孳生地变得干硬,不适于其孳生,只在经常有水的清水沟及泉潭附近的青苔下面土内尚有孳生。  相似文献   
88.
华北稻区灰稻虱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灰稻虱为华北稻区主要害虫之一,在天津地区每年发生4-5代,以第4代或第5代的3-4龄若虫在稻田沟边、荒地杂草、土缝、稻茬内越冬;10月中旬能出现第6代的卵期,但由此孵出的若虫至11月中旬相继死去,故第6代若虫能否安全越冬尚待进一步考查。各代的发生期间互相重迭。 当春天2月末越冬若虫迁到杂草上取食、活动;4月末羽化为成虫迁入返青麦田,并在麦田内繁殖第1代;5月末以羽化后第1代成虫转入秧田,6月初至7月初移到本田,9月中水稻收获后转到荒地或新麦苗上为害。 灰稻虱卵期平均5.5-19.5天,若虫有2-7龄,一般为5龄,各龄期随不同世代而异:平均第1龄期3.1-8.9天,第2龄期2.6-8.8天,第3龄期2.2-11.1天,第4龄期2.2-10.1天,第5龄期3.5-6.8天,第6龄期3.3天,第7龄期2.5天。成虫有长翅型及短翅型两类,在天津地区—般可见短翅型雌虫而短翅型雄虫却极为稀罕。短翅型雌虫的发生和温度及饲料有关:高温和以稗子、三棱草为饲料者,短翅型雌虫发生较多。不同翅型在不同时期的成虫其产卵量不同:长翅型成虫平均每雌产卵119.2粒,而短翅型为158.1粒。 灰稻虱在本田中的消长与水稻生育期中的温湿度有关:其发生高峰处于水稻抽穗期及乳熟期。下雨后,高温有利于灰稻虱的发生。 灰稻虱每年在大田中发生数量的多寡可能受当年7-9月份降雨量的影响,7月份干旱以及7-9月降雨量较少,可能使短翅型雌虫增加,从而引起灰稻虱的猖獗。  相似文献   
89.
长江大堤上黑翅土白蚁的地面活动与其巢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1961年3—4月在长江大堤上观察黑翅土白蚁的地面活动与地下蚁巢位置的关系,知道蚁巢上方地面,一般具有一块直径3米大的白蚁活动区域,在春季以每半个月调查一次,连续四次调查中,至少有三次发现白蚁在此区域内活动,可称为“常现区”。这种“常现区”,常与地下巢位十分接近;给黑翅土白蚁巢位判断上提供了便利的目标。白蚁的一个单独活动点(泥被、泥线),一般不能作为巢位判断的根据。  相似文献   
90.
油桐尺蠖的一种微孢子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翠  蔡秀玉 《昆虫学报》1994,37(2):251-2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