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6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Ⅰ-超家族芋螺毒素是芋螺毒素中较复杂的超家族之一,它可分为Ⅰ1和Ⅰ2两组.通常由33~46个氨基酸所组成.具有相同的4对半胱氨酸骨架,可特异性作用于各种离子通道及受体.现对该芋螺毒素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生理学活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2.
该文依据寡糖药物抗病毒机制,分别介绍阻止病毒黏附的糖序列模拟物,具有酶抑制剂活性的抗病毒寡糖及糖模拟物,刺激体内免疫作用的糖疫苗及其他一些机制方面抗病毒糖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3.
张庆芳  王严  郭星  杨超  迟乃玉  姜南 《微生物学报》2022,62(11):4367-4384
【目的】本文通过对高原牛胃肠道菌群结构组成的分析,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Akkermansia与高原牛肺水肿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沈阳地区健康娟姗牛为对照,以引进入拉萨半年的健康娟姗牛、拉萨本地健康黄牛以及引进入拉萨半年患肺水肿病的娟姗牛的粪便作为分析样本,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样本中微生物16S rRNA基因V3–V4区序列,通过比较4种粪便样本菌群组成及丰度的差异,探讨Akkermansia与高原牛肺水肿病的相关性。【结果】VerrucomicrobiaAkkermansia在拉萨本地健康黄牛的胃肠道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引进入拉萨半年的健康娟姗牛,在引进入拉萨半年患肺水肿病的娟姗牛胃肠道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引进入拉萨半年的健康娟姗牛。在属水平上,沈阳地区健康娟姗牛胃肠道菌群中Akkermansia丰度占比为0.07%;引进入拉萨半年的健康娟姗牛胃肠道菌群中Akkermansia丰度占比为0.09%;拉萨本地黄牛胃肠道菌群中Akkermansia丰度占比为6.62%,是优势菌属;引进入拉萨半年的患肺水肿病的娟姗牛胃肠道菌群中Akkermansia丰度占比为11.85%,且是第一优势菌属。【结论】首次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Akkermansia与高原牛肺水肿病的关系,为将Akkermansia丰度作为诊断肺水肿病的监测指标提供参考,但具体丰度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4.
杨强强  徐光来  章翩  池建宇 《生态学报》2022,42(10):4169-4180
研究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环境质量对水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青弋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9月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及水体理化因子的调查,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及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运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及冗余分析法探究了底栖动物群落受到的干扰程度及其主要影响环境因子,最后利用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对河流水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共采集鉴定大型底栖动物61种,隶属于3门6纲17目,平均丰度为265.9个/m~2,平均生物量41.6 g/m~2。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显示,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及扁蜉(Ecdyrus)为群落中的主要优势种。(2)由群落相似性分析知,Jaccard相似性系数较低,调查点位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3)冗余分析表明,电导率、氨氮浓度及流速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4)生物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该流域水质为轻度污染或中度污...  相似文献   
75.
石臼湖原生动物种群分布及其同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臼湖地处长江中下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通江淡水湖。为探讨湖泊与入湖支流不同生境中原生动物种群结构及其相似性,于2012年平水期和枯水期分别对石臼湖及其周边入湖支流进行原生动物调查,研究河流和湖泊区域原生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季节变化,同时与同一地区的相邻湖泊固城湖作对比,通过计算相似性指数,探讨原生动物对生境同质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原生动物57种,平水期种类多于枯水期;石臼湖河流区各站点原生动物相似性指数在Ⅰ~Ⅲ级之间,为完全不同-轻度相似;湖区站点相似性指数在Ⅱ~Ⅳ之间,为极不相似-中度相似;河流区种类季节之间的相似度极低(0.050~0.267),而湖泊区种类季节之间处于中等相似水平(0.250~0.375),说明河流区原生动物种类的季节变化较湖泊区明显,生物组成的异质性也高于湖泊;原生动物分布对水质有很好的响应关系,氮磷元素在影响原生动物种类组成和分布中起了主要作用;通过石臼湖与固城湖及长江中下游其他湖泊的对比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境尺度的增加,生境的同质化会提高生物同质化水平,但超过景观尺度,原生动物地域性特征逐渐显现,即使生境同质,其生物也未必同质;且随着距离的增加,不同区域的生物相似性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6.
三峡水库运行期间原生动物群落的时空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金秀  池仕运  李聃  汪红军  胡菊香 《生态学报》2015,35(11):3569-3579
于2010年10月—2011年6月三峡水库正常运行周期内对库区干流原生动物进行调查,研究其空间分布及水库周期排蓄期间的变化。共检测到原生动物99种,蓄水后纤毛虫有增多的趋势。水库运行的不同阶段优势种不同,大致演变为:砂壳纤毛虫(蓄水期)—非砂壳类纤毛虫(高位运行期间)—有壳肉足虫(低位运行期间)。不同水域优势种也存在差异,从上游到下游特征指示种变化为:有壳肉足虫(变动回水区)—纤毛虫(湖泊区)。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原生动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P0.05),影响原生动物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透明度、温度、电导率和叶绿素a。原生动物平均密度为952.19个/L,平均生物量为8.14μg/L。蓄水期上游现存量高于下游,低位运行期间则低于下游。原生动物Marglef和Shannonn-Weiv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78和2.18,1月份最低,6月份最高。蓄水175 m后上游变动回水区原生动物具有较高的丰度。水库冬蓄夏排的运行模式模糊了河流本身的季节变化,使原生动物的种类和现存量更多的受水库水动力学的影响,使水体理化因子和水文特征呈现明显的时空差异,最终形成原生动物种群的时空异质性分布。  相似文献   
77.

Background

Soybean (Glycine max) is a photoperiod-sensitive and self-pollinated species. Days to flowering (DTF) and maturity (DTM), duration of flowering-to-maturity (DFTM) and plant height (PH) are crucial for soybean adaptability and yield. To dissect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these agronomically important traits, a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309 early maturity soybean germplasm accessions was genotyped with the Illumina Infinium SoySNP50K BeadChip and phenotyped in multiple environments.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was conducted using a mixed linear model that involves both relative kinship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Results

The 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 decayed slowly in soybean, and a substantial difference in LD pattern was observed between euchromatic and heterochromatic regions. A total of 27, 6, 18 and 27 loci for DTF, DTM, DFTM and PH were detected via GWAS, respectively. The Dt1 gene was identified in the locu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both DTM and PH. Ten candidate genes homologous to Arabidopsis flowering genes were identified near the peak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associated with DTF. Four of them encode MADS-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s. Additionally, a pectin lyase-like gene was also identified in a major-effect locus for PH where LD decayed rapidly.

Conclusions

This study identified multiple new loci and refined chromosomal regions of known loci associated with DTF, DTM, DFTM and/or PH in soybean. It demonstrates that GWAS is powerful in dissecting complex traits and identifying candidate genes although LD decayed slowly in soybean. The loci and trait-associated SNPs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can be used for soybean genetic improvement, especially the major-effect loci associated with PH could be used to improve soybean yield potential. The candidate genes may serve as promising targets for studies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elated traits in soybean.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10.1186/s12864-015-1441-4)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78.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和不确定性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 其对温度升高的敏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循环之间的反馈关系。为了深刻理解地下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本文综述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因子及其内在机制,并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确定性。土壤生物、底物质量和底物供应显著调控着土壤呼吸的Q10值,但研究结论仍然有很大差异。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则通过对土壤生物和底物的影响而作用于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呼吸的Q10值下降;水分过高或过低时Q10值降低。另外本文从土壤温度测定深度、时空尺度、土壤呼吸不同组分温度敏感性差异、激发效应以及采用方法的不同等几方面分析了温度敏感性研究存在的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 指出了未来拟重点加强的研究方向:(1)土壤呼吸不同组分温度敏感性差异的机理;(2)底物质量和底物供应对温度敏感性的交互影响;(3)生物因子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A series of cobalt complexes of the potent DNA minor groove alkylator 1-(chloromethyl)-3-(5,6,7-trimethoxyindol-2-ylcarbonyl)-2,3-dihydro-1H-pyrrolo[3,2-f]quinolin-5-ol (seco-6-azaCBI-TMI) were prepared from a series of N-substituted cyclen ligands. The final N-substituted complexes carried formal overall charges ranging from +2 to -2 and showed limited improvements in solubility. They showed similar stabilities to that of the complex with the unsubstituted cyclen ligand, and large but variable attenuation of the cytotoxicity of the free alkylator (2-30-fold), compared to 150-fold for the unsubstituted ligand. However, they had oxic/hypoxic ratios (2-22-fold)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unsubstituted cyclen complex (5).  相似文献   
80.
采用来源于产碱杆菌(Alcaligenes eutrophus)的PHB合成酶基因phbA,经PCR扩增后,将验证正确的phbA插入到烟草质体表达载体pBio3-GFP中,取代载体中的gfp,形成prrn-phbA-aadA-TpsbA-ter表达盒,得到质体表达载体pCTHBA,通过基因枪介导,用包裹有质粒pCTHBA的金粉子弹轰击拟南芥无菌苗叶片,经壮观霉素筛选后获得拟南芥抗性植株12株;PCR验证初步表明,phbA已整合进拟南芥的质体基因组中;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花器官表型和花粉显微观察表明,phbA基因在拟南芥中得到表达,显现出雄性不育的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