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3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173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4年   5篇
  1966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Genetic analysis of three H1N2 viruses indicated that only HA genes of H1N2 viruses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A/Guangdong/6/91(H1N1) virus (PR8-like strain), while the other seven genes of them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H3N2 virus circulating in man in 1995. Therefore, it could be considered that the H1N2 viruses were derived from reassortment between PR8-like strain and H3N2 virus circulating in man in 1995. However, the genomes of H1N2 viruses were very similar to each other. So the H1N2 viruses isolated in 1998 were not derived from new reassortment between PR8-like strain and H3N2 virus circulating in man in 1998, but derived from the evolution of H1N2 virus found in 1995.  相似文献   
992.
在土壤干旱下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的渗透调节能力大于抗旱性弱的品种。土壤缓慢干旱时,几种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增加的先后次序为:Pro,K~ ,然后是可溶性糖和其他游离氨基酸,后两者几乎平行增加、在土壤干旱下的渗透调节物质中,有机溶质为可溶性糖、其他游离氨基酸、Pro和Mal;无机离子为K~ ,Ca~(2 ),Mg~(2 )等。对渗透调节的相对贡献率为:K~ >可溶性糖>其他游离氨基酸>Ca~(2 )>Mg~(2 )>Pro。六种物质总和对渗透调节的相对贡献率为:轻度干旱56%~70%;中度干旱70%~79%;严重干旱79%~88%。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报道5个新组合:金银忍冬短胖孢(Cercosporidium diervilae (Ell. Et Ev) Baiet Cheng,comb.Nov.);紫穗槐菌绒孢(Mvcovelloslclla passaloroidzs(Winte r)Bai et Chengcomb.Nov.);朝鲜槐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ladrastidis(Jacz.) Bai et Cheng·comb. Nov);白头翁假尾孢(pscudoccrco spora]ilitormis(D;vi s)Bai et Chengt comb·nOV·)荚燕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varia(Peck)Bai et Cheng。Comb.nOV·)这5个新组合是从Cercospora属转来修正的。  相似文献   
994.
用长度计和多导仪记录狗左心室胸面近心外膜层心肌的长度,长度变化速率(dL/dt),压力-长度环和心肌作功量等项指标,从心肌运动功能的角度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降低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1)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后5s 左右,-dP/dt-max 降到最低值时,LVEDP 和心肌舒张末期长度相应增加,此时非缺血区心肌(n=8)收缩增强,作功量增加,长度曲线、dL/dt 曲线和压力-长度环的时相关系正常;而缺血区心肌(n=16)收缩功能减弱,并出现射血晚期和舒张早期的反向异常运动(由缩短转为延长),故长度曲线反向膨出,压力-长度环由正常的逆钟向环变为“8”字形顺钟向环,心肌作功降低并转为负功;(2)阻断 LAD 后,在-dP/dt-max 降低并达到最低值时,-dP/dt-max 瞬间的心肌缩短速率(dL/dt)也逐渐降低并转为负值(-dL/dt),此时长度曲线和压力-长度环尚无可见的变化。随后,-dL/dt 增大,并且在时间上不再对应而是逐渐趋前于-dP/dt-max 瞬间。说明缺血心肌的反常运动首先发生在等容舒张相对应-dP/dt-max的瞬间,随后才扩展到射血晚期,这一现象可以为缺血早期心室舒张功能损伤、-dP/dt-max下降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995.
竹红菌甲素对红细胞膜的光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敏化剂竹红菌甲素在可见光区有三个吸收峰,其波长为475nm、545nm和585nm。在有竹红菌甲素存在时,红细胞膜样品用250W碘钨灯照射,其光强度为48尔格/平方毫米·秒。辐照后观察到以下一些效应:1)膜蛋白SH基含量减少。2)膜蛋白敏感的氨基酸残基,如组氨酸、半胱氨酸和色氨酸含量降低。3)膜蛋白发生光??聚集作用。4)多聚不饱和类脂发生过氧化作用。竹红菌甲素光照不同时间后和竹红菌甲素光照后放置一段时间,再加到红细胞膜中,均能观察到膜蛋白SH基含量降低。提示竹红菌甲素的光氧化产物是稳定的,能引起红细胞膜的光损伤。  相似文献   
996.
优化并全合成里氏木霉几丁质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实现分泌表达。产物几丁质酶的蛋白浓度达0. 17mg/ml,最适pH为5. 6,最适温度为65℃,酶活为0. 52U/ml。该酶在50℃及以下较稳定。利用该酶水解低脱乙酰度壳聚糖并对产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 MS)检测及分析结果显示,酶解产物中包含至少41种聚合度2~18,不同脱乙酰度的壳寡糖组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检测及分析结果显示,产物壳寡糖的还原端主要为N-乙酰氨基葡萄糖,非还原端则同时含有N-乙酰氨基葡萄糖及氨基葡萄糖。相关结果可为壳寡糖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环磷酸腺苷(3',5'-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是普遍存在于生物机体内并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称为第二信使。cAMP于1957年被首次发现报道,随后因为它在生命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而被大量研究,外源性cAMP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发成人类临床药物,在动物生产领域也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目前已知临床用cAMP原料药全部由化学法合成。而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菌种则以节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为代表;运用代谢调控机理和技术,用节杆菌发酵生产cAMP的产量据报道已达≥7.23 g/L,用枯草芽孢杆菌也已达到6~7g/L,而酵母作为典型的模式生物,虽然cAMP-PKA信号转导途径基础研究历史悠久,但发酵生产cAMP则近几年才有报道。目前,除了进一步改造菌株、优化发酵技术提高产量和解决分离提纯问题外,充分发挥微生物发酵法的潜力和优势、弥补化学法合成的不足,是赢得其产业化契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8.
湖泊水体形态是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对于湖泊景观水体形态的研究多囿于定性描述,本文引入了定量方法对城市湖泊景观的水体形态展开研究,采用基本几何、分形几何与欧式几何形态指标对水体形态进行描述,以28个公众认可度高的城市湖泊为案例,通过定量评价得到水体形态指标数值或区间,并基于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各个指标之间的影响及关联,解析归纳了湖泊景观水体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99.
固定化硝化菌群联合芽孢杆菌处理对虾养殖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高度集约化的对虾养殖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同步高效降解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对虾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目的】通过分别固定化硝化菌群(Nitrifyingbacterialconsortia,NBC)和芽孢杆菌,优化菌群空间结构,提高菌群功能,实现同步高效降解对虾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亚硝酸盐和氨氮,保障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采集养殖虾塘底泥进行硝化细菌自养富集和连续培养,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硝化菌群组成。从5株芽孢杆菌中筛选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降解能力最强的菌株。选用吸附和成球效果好的无毒包埋材料,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固定化配方提高机械强度。选择硝化菌群和芽孢杆菌最适使用浓度进行分别固定化并联合应用于对虾养殖废水的处理。【结果】高通量分析结果显示硝化菌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61.10%)占绝对优势,具有自养硝化功能的类群丰度达12.69%并呈高多样性。还包含丰度达47.44%的具有反硝化功能或者潜在反硝化功能的优势菌群和丰度达12.85%的光合细菌,是高有机负荷下硝化作用的重要补充,并可通过反硝化作用实现真正脱氮。COD降解能力最强的是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YL-10,48h内COD降解率达100%。固定化最佳配方为贝壳粉5%、海藻酸钠3%、交联剂氯化钙为4%、优化后的固定化小球其机械强度可达129.68m N。固定化使硝化菌群的氨氮和亚硝酸盐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28.13%和130.11%(P0.05),但对芽孢杆菌YL-10的COD降解率无明显提高。1×10~8 CFU/mL为硝化菌群和芽孢杆菌YL-10在养殖废水中最适使用浓度。在固定化硝化菌群和芽孢杆菌YL-10联合作用下,对虾养殖废水的氨氮、亚硝酸盐和COD浓度在48h内分别由初始的6.32±0.12、5.69±0.11和65.29±1.14 mg/L降至0.03±0.03、0.06±0.01和0 mg/L (P0.05),降解率分别为99.57%、99.03%和100%。【结论】通过优化固定化有效提高硝化菌群的硝化作用,联合COD降解能力强的芽孢杆菌,同步高效降解对虾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盐,为规模化应用于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上过度施用化学氮肥造成了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引起土壤板结、次生盐渍化和重金属污染。此外,由于田间大量的氮素流失和淋溶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使得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最终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的健康。因此,通过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生物固氮菌,从而减少化学氮肥施用量,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对从玉米根部分离得到的联合固氮菌Kosakonia radicincitans GXGL-4A进行Tn5转座突变,从而创制大量的突变体,经筛选后应用于对固氮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和氮代谢调控网络解析等研究。【方法】以固氮菌K.radicincitans GXGL-4A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法克隆得到GXGL-4A菌株的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BD。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MOD-egfp-tet,并利用电击转化法将转座复合体导入GXGL-4A野生株,进行Tn5转座突变,从而获得大量突变菌株。【结果】筛选到4株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的突变株,并克隆了突变株M36突变位点的侧翼序列。【结论】对玉米联合固氮菌K.radicincitans GXGL-4A进行Tn5转座突变是可行的,初步建立了该菌株稳定有效的插入突变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