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0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169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4年   5篇
  1966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角类肥蛛(Lariniodes cornuta)头胸部和腹部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角类肥蛛的酯酶是单体酶,头胸部和腹部的酯酶酶谱差异显著。腹部的酯酶呈现4个位点:Est-1、Est-2、Est-3、Est-4。Est-1和Est-4位点为纯合基因型,Est-2和Est-3位点为杂合基因型。头胸部的酯酶仅表现出2个位点:Est-2和Est-3,且这2个位点是纯合基因型。不同个体之间头胸部的酯酶没有明显差异,Est-2b和Est-3a可以作为鉴别角类肥蛛的特征酶带;腹部的酯酶则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Est-2和Est-3位点的基因杂合度为h2=h3=0·4779。由此可见,酯酶同工酶可以作为角类肥蛛遗传变异的分子标记,是研究个体间遗传差异、居群的遗传结构以及种间进化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2.
<正>遗传多样性反映了物种应对环境变化与进化的潜力,遗传多样性越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就越强(沈浩和刘登义,2001)。对于经历过人类猎杀导致种群危机的野生物种,随着短时间内大量个体的消亡,很多潜在的优良基因单倍型也会丧失,在后续种群数量恢复过程中,这些单倍型并不会随着种群个体数量的增加而迅速恢复,即遗传多样性的恢复明显滞后于种群数量的恢复(Frankham et al., 2002)。  相似文献   
953.
黑龙江省的旧石器考古发掘与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迄今为止已有正式报道或发表的遗址和地点100余处,分布在黑龙江省境内各处,年代上均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2017年初,根据齐齐哈尔市查哈阳农场群众提供的线索,笔者等在甘南县环太平湖水库周边发现多处旧石器地点以及原料产地.经对该地区的踏勘调查和对一处地点的小规模剖面清理发现...  相似文献   
954.
为了解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关系,对广州龙眼洞林场内闽楠(Phoebebournei)-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混交林进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0.37 hm2样地内共有128种植物9 563株,隶属于57科99属;其中乔木35种,灌木61种,草本98种。在乔木层中,重要值排名前5的植物分别是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33.86%)、闽楠(17.24%)、樟(12.96%)、三桠苦(Melicopepteleifolia)(7.92%)和山苍子(Litseapungens)(3.70%);灌木层以茜草科(Rubiaceae)植物为主;草本层以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主。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230、1.708和1.754,Simpson指数分别为0.635、0.680和0.707,表明该人工混交林下草本物种丰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不同样方的物种组成相似性并不一致,部分样方含有偶见种。群落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其中11.64%为幼苗,苗木占比6....  相似文献   
955.
毛蕊花糖苷是由咖啡酸、羟基酪醇、葡萄糖和鼠李糖组成的苯乙醇苷类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多种天然药用植物中,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镇痛、神经保护、改善性功能、免疫调节和改善细胞记忆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然而,植物提取来源的毛蕊花糖苷存在含量低、环境污染问题,无法实现绿色可持续的规模化生产.利用合成生物学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956.
通过研究陕西省宝鸡市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不同植被类型的底泥中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差异,为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优化选择提供依据。以芦苇、香蒲、白茅、水葱、荷花等典型湿地植物底泥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底泥样本DNA的ITS1片段进行基因测序,获取底泥中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并预测其功能信息,测定样本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11 778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划分为34个门、58个纲、134个目、244个科、599个属;真菌群落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主;芦苇底泥样品的真菌多样性最低;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与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与总碳、总有机碳含量以及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底泥真菌群落主要包括3类营养型和6类互有交叉营养型功能菌群。探讨了湿地中不同植物群落的底泥中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潜在功能的差异,分析相关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筛选人工湿地植物、有效利用湿地资源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7.
丙酮酸羧化酶(PEP)是控制油菜蛋白质/油脂含量比例的一个种子的含油量.本研究利用PCR法从甘蓝型油菜花油5号(H045)克隆了PEP基因片段,并与载体pBI121-B构建了反义PEP基因的种子特异性植物表达载体,通过激光微束穿刺法将其转化到甘蓝型油菜中,目前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958.
959.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