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166篇 |
免费 | 4728篇 |
国内免费 | 10178篇 |
专业分类
340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16篇 |
2023年 | 769篇 |
2022年 | 1140篇 |
2021年 | 1175篇 |
2020年 | 1108篇 |
2019年 | 1219篇 |
2018年 | 824篇 |
2017年 | 792篇 |
2016年 | 817篇 |
2015年 | 1059篇 |
2014年 | 1574篇 |
2013年 | 1390篇 |
2012年 | 1911篇 |
2011年 | 1913篇 |
2010年 | 1672篇 |
2009年 | 1735篇 |
2008年 | 1896篇 |
2007年 | 1810篇 |
2006年 | 1792篇 |
2005年 | 1434篇 |
2004年 | 1196篇 |
2003年 | 1072篇 |
2002年 | 984篇 |
2001年 | 925篇 |
2000年 | 837篇 |
1999年 | 603篇 |
1998年 | 292篇 |
1997年 | 182篇 |
1996年 | 150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95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65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49篇 |
1984年 | 46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58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14篇 |
1964年 | 13篇 |
1957年 | 18篇 |
1955年 | 12篇 |
1954年 | 16篇 |
1950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为了探讨载脂蛋白A5基因(APOA5)-1131T/C多态性在中国镇江地区的频率分布及其与血浆脂质代谢和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152例健康人及7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APOA5 -1131T/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同时采用生化方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显示: 糖尿病组APOA5 -1131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430 vs 0.296, P = 0.006)。CC纯合子患糖尿病的风险是TT纯合子的3.75倍(OR = 3.75, 95% CI: 1.57~8.92), 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 校正年龄、BMI和血浆HDL-c、LDL-c及ApoB水平等其他混杂因素影响后, 这种差异仍具有显著性意义(OR = 2.70, 95%CI: 1.24 ~ 5.86)。糖尿病组C等位基因携带者TG水平显著高于非C等位基因携带者(P < 0.01), TC水平和LDL-c水平亦明显升高(P < 0.05)。但是在两组中, 不同基因型患者 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均无显示差异。提示APOA5-1131T/C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人群血浆TG水平有影响, -1131C等位基因与血浆TG、TC和LDL-c水平增高有关, 但是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关指标无关; APOA5 -1131C等位基因可能与人群糖尿病的发生相关联。 相似文献
72.
RONG-JING ZHANG REN-ZHANG ZHOU FU-WU XING HONG-FENG CHEN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2006,151(2):289-292
Magnolia polytepala Law, R.Z. Zhou & R.J. Zhang sp. nov. (Magnoli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Fujian, south-east China,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The species was found growing only in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of Mount Wuyishan at altitudes of 500–1200 m. Notes are also presented on the phenology and conservation status of the new species.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Magnolia liliiflora Desr., but differs from the latter in its stunted habit (less than 2 m tall) and tepals, which are more numerous (12–16) and not contorted at the base. © 2006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 2006, 151 , 289–292. 相似文献
73.
74.
短杆菌肽A-DMPC通道内离子输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最近提出的构建膜体系初始构象的有效方法 ,构建了在DMPC脂膜环境下短杆菌肽A通道模型 (GA -DMPC)。通过对Na 、Ca2 、Cl-三种不同离子在GA -DMPC通道内不同位置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研究离子在通道内输运过程中与通道及通道内水分子的相互作用 ,从分子动力学的角度阐明离子在通道内的输运机制。主要计算结果表明 :(1)离子在通道内的输运使GA的构象发生变化 ,GA的柔性是离子在通道内通透的重要因素 ;(2)Cl- 离子可扩大通道半径 ,Na 离子和Ca2 离子则减小通道半径。Cl-离子不能在GA通道内通透 ;(3)离子的出现使通道内水分子的偶极方向发生变化。上述结果均与实验相符。 相似文献
75.
赤霉素受体(GID)是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成员,直接影响着赤霉素对植物体效应的发挥。该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首次从紫花苜蓿中克隆得到1个赤霉素受体基因,命名为MsGID1b。序列分析发现,MsGID1b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053bp,编码350个氨基酸,推测其蛋白质分子量为39.839kD,是一个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的亲水性蛋白。序列比对结果表明,MsGID1b基因与蒺藜苜蓿MtGID1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8%,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且具有HSL家族典型的HGG和GXSXG保守结构域及GA、DELLA蛋白结合位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sGID1b基因在紫花苜蓿各组织中的表达丰度依次为:根盛花初花茎叶荚果;经GA3、ABA、NaCl、PEG和黑暗诱导后该基因表达上调,尤其是在GA3诱导下,MsGID1b基因的表达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MsGID1b基因可能参与紫花苜蓿的抗逆调控。 相似文献
76.
目的构建地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研究主题确定咨询专家人选37人,采用Delphi法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两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70.27%和76.92%。权威系数为0.855;第二轮指标体系的协调系数为0.486。结论本次研究构成的地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77.
为了考查白及有效部位在肠道的可吸收成分及其代谢特征。基于在体肠灌流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对收集到的健康SD大鼠循环肠灌流液、血清、胆汁进行分析检测,并结合对照品、质谱碎片信息和Masslynx V4.1工作站中的Single Mass Analysis功能,初步推测吸收和代谢产物的结构式。在大鼠血清和胆汁中,初步鉴定出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α-异丁基苹果酸酯原型产物。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血清和胆汁中,共鉴定出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的脱糖后硫酸化代谢产物和二氢菲5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其代谢产物主要生水解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该方法初步探究了白及有效部位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可吸收成分和代谢特征,为阐释白及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8.
利用依据马铃薯Y病毒(PVY)pl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的一对引物YP1,YP2,以带毒烟草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了0.83kb的目的条带,测序结果表明为PVY pl基因。通过对PVY P1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PVY不同分离物间P1蛋白氨基酸序列存在明显差异,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64%~94%间。依据P1蛋白氨基酸序列建立了PVY系统关系树并对PVY进行了类型分析。 相似文献
79.
田基黄(口山)酮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萃取,硅胶及凝胶柱色谱等方法从田基黄全草中分离得到了7个San酮类化合物,利用UV、IR、^1H NMR、^13C NMR、MS等波谱技术将他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6-脱氧异巴西红厚壳素(1)、异巴西红厚壳素(2)、1,3,5,6-四羟基San酮(3)、1,3,6,7-四羟基San酮(4),1,3,5,6-四羟基-4-异戊烯San酮(5)、1,3,5-三羟基San酮(6)和bijaponicaxanthone(7),其中化合物3、4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San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0.
中国林蛙变态蝌蚪对pH、盐度和碱度的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水温16~18℃的野外条件下,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水环境中pH、盐度和碱度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变态蝌蚪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林蛙变态蝌蚪对pH的适应范围为4.3~9.7,最低耐受限3.6,最高耐受限10.7;对盐度的最高耐受限为9.98g·L^-1,适应盐度上限7.14g·L^-1,安全盐度上限1.70g·L^-1;对碱度的最高耐受限为19.96mmol·L^-1,适应碱度上限8.76mmol·L^-1。安全碱度上限2.41mmol·L^-1.野外变态蝌蚪饲养池水体pH应控制在6.5~8.5,盐度控制在2.0g·L^-1以下,碱度不超过4.0mmol·L^-1.中国林蛙变态蝌蚪是一种狭酸碱、低耐盐、低耐碱生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