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27篇 |
免费 | 2590篇 |
国内免费 | 12001篇 |
专业分类
334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0篇 |
2023年 | 736篇 |
2022年 | 1118篇 |
2021年 | 1157篇 |
2020年 | 1091篇 |
2019年 | 1213篇 |
2018年 | 822篇 |
2017年 | 783篇 |
2016年 | 786篇 |
2015年 | 1048篇 |
2014年 | 1564篇 |
2013年 | 1382篇 |
2012年 | 1894篇 |
2011年 | 1893篇 |
2010年 | 1657篇 |
2009年 | 1720篇 |
2008年 | 1879篇 |
2007年 | 1796篇 |
2006年 | 1782篇 |
2005年 | 1419篇 |
2004年 | 1190篇 |
2003年 | 1065篇 |
2002年 | 982篇 |
2001年 | 923篇 |
2000年 | 835篇 |
1999年 | 603篇 |
1998年 | 292篇 |
1997年 | 181篇 |
1996年 | 150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95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93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64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49篇 |
1984年 | 46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58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14篇 |
1964年 | 13篇 |
1957年 | 18篇 |
1955年 | 12篇 |
1954年 | 16篇 |
1950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诱导小鼠系膜细胞内脂质沉积的可能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的小鼠系膜细胞(MMC)分为正常对照组、刺激组、刺激+空质粒组(sh-HMGB1)和刺激+质粒组(sh-SREBP-1);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沉积;RT-PCR检测HMGB1、SREBP-1和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表达;Wes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油红O检测显示IFN-γ刺激组MMC细胞中出现明显脂滴;IFN-γ刺激能够上调HMGB、SREBP-1和FASmRNA及蛋白表达;沉默HMGB1能够降低IFN-γ诱导的SREBP-1和FAS上调,并减少细胞内脂质沉积;沉默SREBP-1能够减少HMGB诱导的MMC细胞内脂质沉积。结论:IFN-γ可能通过上调HMGB/SREBP-1/FAS的表达促进小鼠系膜细胞内脂滴沉积。 相似文献
992.
人用狂犬病疫苗过敏性反应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滤浓缩技术生产人用狂犬病疫苗后,疫苗效力得到明显提高;胆在使用中,包括过敏反应等在内的不良反应等有所增多且严重程度明显增大。以豚鼠为实验动物模型,探讨人用狂犬病疫苗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结果显示,地鼠民分是引起过敏的重要物质,过敏的严重程度随制品浓缩倍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93.
对玉米Hz85(O2/O2)和 Hz85(o2/o2)以及S7913(O2/O2)和 S7913 (o2/o2)两种不同核背景下的近等基因系(NIL),采用cDNA芯片杂交技术研究玉米o2突变基因及赖氨酸形成和胚乳发生相关基因在RNA水平上的表达差异。在两套NILs中检测到共同的表达差异克隆87个,对其序列分析得到26个TUGs(tentative unique genes)、11个未命名蛋白和6个新序列。这些TUGs分别参与了生长发育、胁迫响应、物质运输、信号转导、电子传递链、细胞防御、代谢等细胞过程,以及作为细胞组分和贮存蛋白。基于O2/o2 NILs间胚乳发育中基因表达的差异,讨论了o2籽粒中的不透明粉质胚乳形成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探讨急性低氧时藏系绵羊(Ovis aries)的血气特点,揭示其低氧适应机制,将7只雄性藏系绵羊和5只雄性移居绵羊分别置于高低压氧舱内,测定模拟海拔0、2 300和4 500 m时各动物清醒状态下的血气指标。用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使用血气分析仪和EG7血样板,测定动脉及混合静脉血的血气指标,按Ficks方法计算氧耗量。结果显示,随着模拟海拔高度的升高,藏羊和移居羊的动静脉血氧饱和度(So2)、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都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血红蛋白浓度(Hb)、血液pH、心输出量及氧耗量虽无明显的差异性改变,但它们在4 500 m处的绝对值是增加的。在相同海拔,藏羊的Hb明显低于移居羊(P<0.05),4 500 m时藏羊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组织摄氧量显著高于移居羊(P<0.05)。表明藏羊在急性低氧时表现出的高Sao2及高组织摄氧量,低Hb、低pH是它适应高原低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在浙江天童山国家森林公园,研究了鼠类在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灌丛几种生境内对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的捕食和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和针毛鼠(N.fulvescens)是栲树种子的主要捕食者.种子在刚布下后的几天内消失的最快,随后其日消失率便逐渐降低,在不同生境中,其日消失率也有所不同,在灌丛中日消失率最高(7.54%),其次是马尾松林(7.29%),而常绿阔叶林中3条样带的日消失率较低.在损失的种子中,各种种子命运所占比例在样带中存在着差异,灌丛中失踪的种子比例最高,占97.77%,而样带2的则最低,只占8.91%.这与不同样带中的植被组成密切相关.同时,鼠类对栲树种子扩散的距离比较近,观察到的最远扩散距离为12.7 m. 相似文献
996.
模拟酸雨对污泥堆肥中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环境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模拟酸雨淋溶土柱的方法,研究了酸雨(pH=5.0和2.9)作用下污泥堆肥中Zn、Cu和Ni的溶出和迁移性。分析了酸雨对重金属形态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酸雨强度下,淋出液中重金属含量与其在土柱中迁移距离大小次序为Zn〉Cu〉Ni;重金属在相同深度的土层中含量大小次序为Zn〉Ni〉Cu。淋溶液pH的降低和污泥堆肥施加比例的提高均会增加重金属在淋出液和土柱中的含量,但不影响重金属在土柱中的迁移距离。土壤酸化会促使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向活性形态转化,而且迁移距离增加。 相似文献
997.
STIG M. BERGSTRÖM XU CHEN JUAN CARLOS GUTIÉRREZ‐MARCO ANDREI DRONOV 《Lethai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la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2009,42(1):97-107
The extensive work carried out during more than a decade by the International Subcommission on Ordovician Stratigraphy has resulted in a new glob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Ordovician System into three series and seven stages. Formal Global Boundary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s (GSSPs) for all stages have been selected and these and the new stage names have been ratifi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Based on a variety of biostratigraphic data, these new units are correlated with chronostratigraphic series and stages in the standard regional classifications used in the UK, North America, Baltoscandia, Australia, China, Siberia and the Mediterranean‐North Gondwana region. Furthermore, based mainly on graptolite and conodont zones, the Ordovician is subdivided into 20 stage slices (SS) that have potential for precise correlations in both carbonate and shale facies. The new chronostratigraphic scheme is also tied to a new composite δ13C curve through the entire Ordovician. 相似文献
998.
遗传重组微生物 (GMM)的环境监测作为生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正越来越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密切关注。综述了目前遗传工程菌和重组DNA的环境监测的主要方法。一是基于培养的方法,包括利用选择性培养技术,报告基因,基因探针和PCR,免疫监测等;一是基于免培养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测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基于直接提取微生物总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等。重点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报告基因和基于直接提取总DNA的DGGE TGGE方法,同时指出我国应加强GMM遗传监控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999.
1000.
CSN1S2、CSN3和β-Lg基因对西农萨能奶山羊产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CRRFLP技术对69只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的CSN1S2基因、CSN3基因和βlg基因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SN1S2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产奶性能间存在相关性:FF基因型个体前4胎平均产奶量显著低于NN基因型个体(P<0.05),FF基因型个体第2胎产奶量比NN基因型个体低90kg以上(P<0.01),提示CSN1S2基因座F等位基因可能与低产奶量有关。在CSN3HindⅢ基因座中,DE和EE基因型个体在第1、2、3、4胎产奶量和平均产奶量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CSN3TaqⅠ基因座中,TT、TC和CC3种基因型个体在第1、2、3、4胎产奶量和平均产奶量上差异不显著(P>0.05);CSN3基因经HaeⅢ酶切没有发现多态性。对βlg基因5′侧翼区的分析发现,AA基因型个体各胎次产奶量均比AB型高,其中在第2、3胎产奶量和平均产奶量3项指标上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提示βlg基因的A等位基因可能与高产奶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