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38篇 |
免费 | 2598篇 |
国内免费 | 12002篇 |
专业分类
334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0篇 |
2023年 | 736篇 |
2022年 | 1118篇 |
2021年 | 1157篇 |
2020年 | 1091篇 |
2019年 | 1213篇 |
2018年 | 823篇 |
2017年 | 783篇 |
2016年 | 786篇 |
2015年 | 1049篇 |
2014年 | 1564篇 |
2013年 | 1383篇 |
2012年 | 1896篇 |
2011年 | 1894篇 |
2010年 | 1658篇 |
2009年 | 1721篇 |
2008年 | 1881篇 |
2007年 | 1795篇 |
2006年 | 1787篇 |
2005年 | 1421篇 |
2004年 | 1190篇 |
2003年 | 1065篇 |
2002年 | 983篇 |
2001年 | 924篇 |
2000年 | 836篇 |
1999年 | 603篇 |
1998年 | 293篇 |
1997年 | 181篇 |
1996年 | 150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95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93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64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49篇 |
1984年 | 46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58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14篇 |
1964年 | 13篇 |
1957年 | 18篇 |
1955年 | 12篇 |
1954年 | 16篇 |
1950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不同杂种优势类群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特性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Reid、唐四平头和其他种质等3个杂种优势类群共30份玉米自交系为实验材料,以玉米幼胚作为外植体,研究基因型、培养基、激素、继代培养次数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能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但是只有部分自交系能再生植株.通过对不同杂种优势类群自交系玉米幼胚培养特性的分析,从Reid、唐四平头和其他种质类群的供试自交系中,筛选出了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和绿苗分化率均较高、适合于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如黄野四/京24//C108/黄野四选系、黄早四/先早17//吉853选系、R43//黄野四/711选系、京7、京7黄、3189/4380选系、4380/陕综5选系、8103、先早17、18-599红、501、178和冀53. 相似文献
992.
993.
人源性抗HBsAg Fab抗体的发酵生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利用fed—batch方法,重组人源性抗HBsAg Fab抗体酵母工程菌在30L发酵罐中进行了高密度发酵,发酵最适温度30℃,pH值范围5.0~5.3,溶氧范围20%~30%。发酵液OD600值达到300时开始诱导,甲醇最佳诱导浓度为10mL/L。重组人源性抗HBsAg Fab抗体经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纯化产品经SDS-PAGE、Western blot进行分析和ELISA方法进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重组Fab抗体在Fed-batch发酵系统中可高效表达,经过192h的发酵生产,重组人源性抗HBsAg Fab抗体的表达量可达412mg/L。发酵上清经过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获得纯度为95%的重组Fab抗体,该Fab抗体经ELISA分析具有较高的HBsAg抗原亲和力和特异性。结果证实可以通过高密度发酵毕赤酵母工程菌来高效生产重组人源性抗HBsAg Fab抗体,为后续的工业化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995.
I-Hsin SUNG Sôichi YAMANE Kai-Kuang HO Wen-Jer WU Yue-Wen CHEN 《Entomological Science》2004,7(3):263-269
To examin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among queens, workers and males, 14 external body characters were measured in two colonies of the Taiwanese stingless bee Trigona ventralis hoozana. Queens were largest in all of the body parts measured except eye width and mesoscutum length, and values for most variables in queens did not overlap with those of workers and males. In contrast, the worker : male size ratios for 11 variables were close to 1.0, showing that overall body size and shape of workers resembled that of males rather than of queens. Males had the largest eyes and their mesoscutum length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queens. ancova between 14 morphometric variables and mesoscutum width chosen as standard body size showed that allometric growth in most variables was not linear. Plotting of some variables on mesoscutum width showed that queens had a proportionally wider first metasomal tergum and longer antennal scape, but a proportionally narrower head and eye than workers and males. These tests suggest that the morphological caste differences in this species belong to a category of complete dimorphism. 相似文献
996.
猪苓营养菌丝与栽培菌核蛋白质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猪苓(Polyporus umbellate)营养菌丝与栽培菌核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猪苓营养菌丝中各物质质量分数是:粗蛋白325.9g·kg-1,必需氨基酸总量34.924 g·kg-1,氨基酸总量91.956 g·kg-1;栽培菌核中各物质质量分数是:粗蛋白49.1 g·kg-1,必需氨基酸总量8.465 g·kg-1,氨基酸总量35.847 g·kg-1。营养菌丝中所含粗蛋白、氨基酸的量显著高于栽培菌核中粗蛋白、氨基酸的量。 相似文献
997.
贵州地方山羊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180条引物对黔东南小香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和黔北麻羊4个贵州地方山羊品种(种群),以及南江黄羊和波尔山羊进行RAPD分析,其中27条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图谱。这27条引物共扩增出281条带,多态带为115条,平均多态频率为40.92%(范围20%~80%);每条引物平均扩增条带为10.41条(范围4~16条);扩增带分子量在210~2800bp。贵州白山羊与贵州黑山羊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0.0605)最小,而波尔山羊与其他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0.1059~0.1488)最大。NJ法聚类结果显示,贵州白山羊与贵州黑山羊间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黔北麻羊,而黔东南小香羊与其他3个贵州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较南江黄羊还远。分析表明,黔东南小香羊在遗传上为一独立的品种;而贵州地方山羊品种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遗传变异较小,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8.
999.
冉家路口旧石器遗址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冉家路口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境内,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干流的第Ⅲ级基座阶地底部,石制品经过了短距离的搬运和扰动。2001年进行的第2次发掘揭露面积500m^2,出土石制品680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原料全部就地选取河滩砾石,以锤击法生产石片。石器以大型和中型为主,砍砸器和刮削器是主要类型,其它有凹缺器、薄刃斧、手镐、两面器和石球等;石器毛坯以石片为主,占80.5%;石器采用锤击法加工,以单向加工为主,另外有少数错向和双面加工,器型比较稳定;石器类型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的特点,同时呈现较强的石片工业特点。地貌对比和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冉家路口遗址的时代处于中更新世晚期,属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相似文献
1000.
水体异味及其藻源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在淡水水体中,藻源次生代谢产物中对水环境影响最大的是蓝藻毒素和异味物质,由于蓝藻毒素对人类的健康有直接危害,针对毒素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多。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饮用水、水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水体异味,特别是藻源异味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由藻源次生代谢产物引起的水体异味问题是一个严重且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国外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对水体异味的研究,至今已成为当今世界水环境研究热点之一,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相关研究工作也较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