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92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6篇
  1971年   6篇
  1965年   10篇
  1963年   12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17篇
  1955年   20篇
  1954年   17篇
  1953年   15篇
  194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中分离了一个类核糖核酸酶(WRN1)基因的cDNA。WRN1的转录受自然衰老和黑暗诱导衰老的负调控。在幼嫩组织中WRN1也有表达。由于在两个保守的位置上组氨酸被替换,WRNl很可能已经失去了核糖核酸酶的活性。Southern分析表明,在普通小麦基因组中,WRN1以一个小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72.
中国西北地区蚂蚁区系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有德  贺达汉 《动物学报》2002,48(3):322-332
于1997-2000年对宁夏、甘肃、青海及内蒙古西北部地区进行了系统的蚁类标本采集,获得标本1000余号,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鉴定,获得蚂蚁3亚科16属79种。本调查区蚁类区系组成呈现以下特征:古北界分布的有15属,代表属为蚁属、红蚁属、毛蚁属、原蚁属、箭蚁属、收获蚁属等;东洋界分布的有9属,代表属为火蚁属、细胸蚁属、酸臭蚁属、光胸臭蚁属和弓背蚁属等;在种级水平上,古北界分布的有79种,东洋界分布的仅17种。蒙新区分布的成分有15属,其中以铺道蚁属、原蚁属及箭蚁属为主体,蚁属和心结蚁属次之;区分布的成分有4属,以蚁属和毛蚁属为主体;东北区分布的成分有5属,蚁属和毛蚁属为主体;华北区分布的成分有15属,其中以蚁属、红蚁属和毛蚁属为主体,仅心结蚁属无分布;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分布的成分均不明显。在种级水平,华北区和蒙新区分布的成分为主体,分别占51和49种,其次为华中区、青藏区和东北区的成分,分别占17、15和15种,华南区和西南区的成分最少,分别为8和5种。在区系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优势种、特有种,并结合植被、地形、地貌将调查区划分为6个蚁类区:黄土高原蚁类区、荒漠蚁类区(其下设4个蚁类亚区;荒化草原蚁类亚区、草原化茺蚁类亚区、典型荒蚁类亚区和荒漠绿洲蚁类亚区)、荒漠沼泽蚁类区、高寒灌草丛蚁类区、贺兰山蚁为区和六盘山蚁类区。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草原类型的蚂蚁群落进行了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荒漠化草原群落、草原化荒漠群落、典型荒漠群落和荒漠绿洲群落明显靠近,构成荒类集团,荒漠森林草原(贺兰山)群落明显远离于荒漠类群,反而与典型草原(黄土高原区)群落靠近,这与蚁类区划结果是十分吻合的。此外,利用主成分分析对79种蚂蚁划分为10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73.
精子特异性乳酸脱氢酶的免疫学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精子特异性乳酸脱氢酶特异地存在于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成熟睾丸和精子中,为精子的运动和存活提供能量,它是一种自身抗原,其天然抗体不与体细胞LDH同工酶发生交叉反应,用LDH-C4免疫小鼠或免疫等能够诱导免疫应答,导致生育率的降低,因此在人类避免和鼠害控制方面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4.
分子标记及其在鸟类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子生态学是一门相当新的分支学科,从前人的研究工作来看,分子标记在这个学科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描述了RFLP、RAPD、MinisatelliteDNA,MicrosatelliteDNA和AFLP这5个分子标记的优缺点及其在鸟类分子生态学中的应用和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75.
中国西北地区箭蚁属三新种记述(膜翅目:蚁科:蚁亚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采自我国西北地区的箭蚁属3新种。光唇箭蚁Cataglyphis glabilabia sp.nov.与C.aenescens (Nylander)接近,但本种唇基前缘无一排长缘毛;头腹面无立毛;上颚基齿钝到不明显。黄胫箭蚁Cataglyphis flavitibia sp.nov.与C.aenescens(Nylander)接近,但本种上颚、触角、足腿节端半部以外均为浅黄色;头腹面无立毛;工蚁多型不明显;社群很小,仅几十头。贺兰山箭蚁Catalyphis helanensis sp.nov与C.aenescens(Ny-lander)十分接近,但本种腹部第一节背板具立毛;体具十分粗糙的细密纵刻纹;唇基仅具刻点;体黑色,暗无光泽。模式标本保存在宁夏农学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6.
已经证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一种有价值的前列腺癌(PCa)肿瘤标记物,血清PSA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使晚期癌患得明显减少。然而,PSA对PCa的检测缺乏特异性,由于其高的假阳性率,引起许多不必要的活检。为了提高PSA对PCa诊断的特异性,降低不必要的活检,众多学正在探讨与PSA相关的几项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本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7.
在哺乳动物中,Y染色体决定着雄性性别,这是由于在其短臂上存在一个编码睾丸决定因子 (TDF) 的基因。1990年,人们克隆了睾丸决定因子基因并命名为SRY。序列分析表明SRY基因中存在一个保守区,与染色体高迁移率组 (HMG) 蛋白质上的DNA结合结构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基于HMG基序的保守性人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基因家族Sox基因家族。凡是在HMG区域与SRY基因具有50%以上相似性的基因被称为Sox基因。Sox基因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参与多种发育途径,具有重要的作用。参与诸如性别决定、骨组织的发育、血细胞生成过程、神经系统的发育、晶状体的发育等多种早期胚胎发育过程。 虎(Panthera tigris)作为世界上最濒危的兽类之一,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 Temminck)是其中的一个亚种,被列为一类珍稀动物。本文对其发育基因家族—SOX基因进行了研究。 利用肌肉组织为材料制备基因组DNA, 应用特异于HMG-box区域的兼并引物, 扩增了东北虎的SOX基因。在扩增产物中发现一条220bp的扩增带。经过克隆与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检索,发现5个基因片段(Fig.1&2)。其与人SRY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75%、56%、51%、67% 和48%;与小鼠Sry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73%、54%、57%、66% 和 48% (Table 1)。因此这5个DNA片段为东北虎的5个Sox基因片  相似文献   
178.
中国蹄盖蕨属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缨  王全喜  包文美 《植物研究》2001,21(3):T001-T005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产蹄盖蕨属44种植物的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属孢子形态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豆形。外壁表面光滑,由周壁形成表面纹装饰。根据周壁的结构和表面纹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周壁外层发达,形成粗大的脊状纹饰,有11种属此类型;二是周壁外层很薄或不完全发育,由周壁内层或中层形成表面纹饰,有33种属此类型纹饰。本文还就本属的孢子形态特征以及与本属的属下分类关系、本属与邻近属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9.
180.
Abstract 1. Crypsis is one of the main defences that insects use to avoid predators, and both the juveniles and adults of many geometrid moths are remarkable in their ability to blend into different host backgrounds. The larvae of Synchlora frondaria have two methods to achieve crypsis: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colouration that enable them to hide more effectively on their host plants, and a self‐decorating behaviour whereby the larvae camouflage themselves with materials from their host plants. 2. Larvae of Synchlora frondaria reared on three different host plants showed systematic differences in relative growth rate, survivorship and larval colouration. 3. Larval colouration varied across diet treatments in a way that was consistent with diet‐induced phenotypic plasticity, and larvae also exhibited characteristic decorating behaviour on all three hosts. 4. Larvae showed highest survivorship on Heterotheca subaxillaris (Asteraceae), and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elative growth rates on H. subaxillaris (Asteraceae) and Lantana camara (Verbenaceae) than on Bejaria racemosa (Ericaceae). 5. Synchlora frondaria provides an example of a species where both decorating behaviour and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larval colouration produce a cryptic form that is remarkably responsive to its backgrou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