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8篇
  免费   507篇
  国内免费   2177篇
  594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曹伊凡  苏建平 《兽类学报》2006,26(4):407-410
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是研究食草动物食性的主要方法,其常规装片技术需要使用Hoyer's 装片介质对植物碎片进行封片,而Hoyer's 封片液的粘性易导致植物碎片在装片过程中发生卷曲和重叠,影响植物碎片的识别效果。本文提出的新装片技术采用没有粘性的饱和NaCl 溶液代替Hoyer's 装片介质,结合特定的定量取样方法和装片程序,可以有效地减少植物碎片的卷曲率和重叠率。对比试验显示,新装片技术可使植物碎片卷曲率从10.4% 下降至3.8%,重叠率从25% 下降至8.1% ,说明新装片技术在减少植物碎片卷曲和重叠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装片方法。  相似文献   
912.
间伐对落叶松人工林内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毛志宏  朱教君  刘足根  谭辉  曹波 《生态学杂志》2006,25(10):1201-1207
通过对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林分和未间伐林分林下草本植物的调查以及林下光照条件的测定,分析间伐对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组成的影响及其与光照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除均匀度指数在春、秋季表现不同外,间伐林分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间伐林分,说明间伐后草本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依据草本物种在间伐前后出现与否和密度变化情况将其划分为正反应种(间伐后密度明显增加和间伐后新出现的种)、中性反应种(间伐后密度变化不明显或没有变化的种)和负反应种(间伐后密度明显减小和间伐后消失的种),间伐后出现大量新的草本种类,同时在间伐和未间伐林分的共有种中有许多表现为负反应种。在间伐林分中,间伐行和未间伐行的共有种春季有11个、秋季有10个,分别占间伐林分草本总种数的17.74%和15.15%,表明各行草本植物组成差异较大;各指数均呈现了从间伐行到未间伐行逐渐减小的趋势。主要的正反应种、中性反应种和负反应种均表现出与光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与间伐和非间伐林分之间各草本物种与光照的相关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13.
土壤水分逆境是限制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重要生态因子,明确土壤水分逆境下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及调优技术途径,对于深化小麦品质生理生态研究和指导小麦调优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在防雨池栽条件下,设置渍水、干旱和对照3个水分处理,每个水分处理下再设置120和240 kg.hm-2两个施氮水平,研究了花后渍水和干旱逆境下氮素对两个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植株氮代谢和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处理相比,花后干旱和渍水均降低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片总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干旱处理提高了茎鞘总氮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而渍水处理则使其降低。水分逆境下增施氮肥提高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片与茎鞘总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籽粒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花后干旱和渍水均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增施氮肥提高适宜水分和水分亏缺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但不利于渍水下小麦产量的提高。这说明,花后渍水和干旱逆境下施用氮肥对小麦植株氮代谢和籽粒蛋白质积累有明显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914.
张志伟  李瑜  陈雪莲  尹婵  英智  曹建国 《生物磁学》2009,(13):2436-2439
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T-47D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平皿克隆形成实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BrdUrd(溴脱氧尿苷)掺入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1.0μg/mL,3.0μg/mL,10μg/mL,30μg/mL,100μg/mL)对T-47D细胞锚定依赖性生长和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及核酸合成的抑制作用。结果:①随着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对T-47D细胞的生长呈现明显抑制作用;②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对数生长期T-47D细胞核酸合成。结论: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核酸合成而抑制T-47D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915.
傅氏凤尾蕨配子体发育及其无配子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傅氏凤尾蕨(Pteris fauriei Hieron.)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傅氏凤尾蕨孢子深褐色,呈四面体形,三裂缝,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赤道面观近半圆形。孢子自播种3~7 d左右开始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18 d左右发育为丝状体,大约为6~10个细胞长;25 d左右,丝状体可通过顶端细胞或中间细胞分裂产生片状体。播种40~50 d左右,在片状体的侧面产生分生组织,发育成原叶体,发育类型为水蕨型。雄配子体形状不规则,其上可产生精子器。大型原叶体形状较规则,顶端为心形,发育2~3个月左右,在生长点下方产生无性胚芽,进行无配子生殖。此后不久,在胚芽和生长点之间产生导管连接孢子体和配子体。经多次培养表明傅氏凤尾蕨不产生颈卵器,为专性无配子生殖。  相似文献   
916.
pBV220载体中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的自动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BV220载体是国内科学家构建的原核系统表达载体,目前仍在广泛应用.但是,实现 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需要综合考虑诸如RNA二级结构等多种因素,极其耗时费力.为此,基于我们提出的pBV220载体中外源基因高效表达数学模型,编写了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的自动化设计软件,并可定性用于原核系统其它载体中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分析,最终为加快实验进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17.
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不同生育时期耐冷性鉴定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204份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发芽期、芽期、幼苗期、孕穗期等耐冷性鉴定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各生育时期耐冷性在籼粳亚种间、各种质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粳稻种质的耐冷性明显强于籼稻种质,但籼稻种质中也存在耐冷性较强的种质。高阳淀稻大红芒、肥东塘稻、木樨球、卫国、兴国、山酒谷、中花8号等粳稻种质和包选21号、红米三担白、寸谷糯、红谷等籼稻种质在水稻各生育时期均表现较强的耐冷性,在水稻耐冷性育种及耐冷基因发掘研究中应加以利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水稻结实率与低温下发芽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死苗率呈显著负相关,即低温下发芽期耐冷性和芽期耐冷性强的水稻种质一般表现为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认为低温下发芽率和芽期低温处理后的死苗率可以作为孕穗期耐冷性早期鉴定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918.
四川2种丛生竹木质素和纤维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四川4个地区2种丛生竹(慈竹和硬头黄)为研究对象,对其木质素和综纤维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竹种间综纤维素含量差异显著;除青神地区外,其它几个地区木质素含量差异不大.纬度对木质素积累的作用因竹种而异,对慈竹木质素含量的作用呈极明显的正效应,对硬头黄的作用则呈不明显的正效应,对综纤维含量的影响不大.竹龄影响木质素和综纤维素含量的积累,对慈竹木质素和综纤维的积累呈显著的正效应,但对硬头黄的作用却不明显.研究认为,青神、长宁和绵阳地区的硬头黄以及长宁地区的慈竹是造纸的较好原料.  相似文献   
919.
稻鸭共育对稻田水体藻类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鸭共育技术是我国传统稻田养鸭技术的继承和发展,鸭子全程露宿放养赋予稻田养鸭新的稻鸭共育机制,形成了以稻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这种养殖方法,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的粪便可作为肥料1,稻鸭共育技术具有控虫防病、除草松土、培肥土壤、 改善水稻群体结构、甲烷减排等方面的作用1,2。    相似文献   
920.
目的:利用真核表达质粒pRSC,构建结核杆菌抗原85A(Ag85A)与小鼠白细胞介素21(mIL21)共表达重组体pRSC-mIL21-Ag85A,为研究新型结核杆菌DNA疫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从质粒pcDNA3.1-mIL21中经PCR扩增出mIL21基因,并插入质粒pRSC中构成pRSC-mIL21;再从pIRES-Ag85A质粒中经PCR扩增出Ag85A基因,构建于pRSC-mIL21重组质粒上,成为共表达DNA疫苗pRSC-mIL21-Ag85A。结果:经酶切、基因测序证实,该疫苗构建正确并能成功表达目的基因。共表达DNA疫苗免疫小鼠后,CTL活性、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及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均呈有意义的提高。结论:结核杆菌Ag85A与mIL21共表达DNA疫苗能诱导小鼠免疫反应,为进一步研究DNA疫苗抗结核杆菌攻击的免疫防护效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