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9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213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通过花粒期遮阴(S)和增光(L)研究不同光照对花后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与运转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遮阴后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显著降低;而增光有利于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提高.2011-2013年,遮阴处理的产量较对照(自然光下)分别降低了59.4%、79.0%、60.6%;增光后产量分别增加16.3%、12.9%、6.8%.遮阴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大于其对植株氮、磷吸收量的影响,植株体内氮、磷等养分含量有所上升,而钾吸收量的下降幅度大于干物质积累,钾素相对含量降低,氮、磷、钾向籽粒的分配比例降低.增光后干物质积累和氮、磷吸收量显著上升,但对氮、磷吸收的影响更大;增光条件下,氮、磷、钾等养分向籽粒的分配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992.
该研究集成高分辨率无人机(UAV)影像和激光雷达(LiDAR)点云数据估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林分基本特征变量。首先, 基于LiDAR点云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构建林下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 然后利用UAV影像对序列构建植被冠层上层三维点云, 并借助DEM进行高度信息归一化, 提取高度和冠层点云密度相关的特征变量; 最后, 构建预测模型并估算Lorey’s高、林分密度、胸高断面积、蓄积量。结果表明: 联合提取的特征变量与Lorey’s高的敏感性最高, 蓄积量次之, 林分密度和胸高断面积最低; 利用UAV灵活快速的手段获取森林冠层信息, 辅以高精度LiDAR数据获取的地形信息, 两者互补实现一种可重复的快速、廉价和灵活的林分特征的反演方式。  相似文献   
993.
T-钙粘附素是钙粘附素家族中的一个特殊成员,缺乏跨膜区和胞浆区,是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附着于细胞膜上.T-钙粘附素的异常表达参与到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如肿瘤细胞的凋亡、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T-钙粘附素还可能参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胞内外的信号传导过程.本文就T 钙粘附素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作一综述,该蛋白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94.
鼠脑驱动蛋白(rat brain kinesin)是一种利用水解ATP所释放的能量在微管束上高速并且连续性运动的常规驱动蛋白. 它在神经突触的物质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驱动蛋白是如何将ATP中储藏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动能是理解其运动机能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获得了鼠脑驱动蛋白单体与ATP结构类似物AMPPCP形成的复合物晶体结构. 将这个晶体结构与鼠脑驱动蛋白单体-另一种ATP结构类似物AMPPNP形成的复合物晶体结构以及鼠脑驱动蛋白单体-ATP水解产物ADP形成的复合物晶体结构进行相互比较,揭示了活性中心的开关区域I中丝氨酸203可能作为质子的供体,加速了ATP中gamma-磷酸和beta-磷酸的断裂,从而导致ATP的水解.  相似文献   
995.
Fifty six species (varieties) of Daphne, forty five species (varieties) of Wikstroemia and twelve species of outgroups from Thymelaeaceae, with ten phenotypic characters we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leaf epidermal microfeatures by using light microscopy, Results reveal that Daphne and Wikstromia are consistent in most of leaf features. The epidermal cell are polygonal and irregular in shape. The patterns of anticlinal wall are straight, curved and U shape. The cell sizes range in 30-40μm × 10-20μm. Some species have singly hair on surface. Stomatal distribution is random, size range in 20-36μm × 17-25μm, most are broadly elliptical and narrowly elliptical, stomatal frequency are 100-250S/mm2, and the anomocytic stomatal type is dominate. It is apparently that many stomatal and epidermal features in Daphne and Wikstromia are crossed, and no distinguishable features are suitable for separating this two genera. Results from epidermal characters analysis don’t support monophyletic status of Daphne and Wikstroemia. Eriosolena should not be include in the genus Daphne as the special papillae only found in Eriosolena composita rather than in other genera of Thymeleaceae. In compare with other genera, Rhamnoneuron, Eriosolena, Stelleropsis, Daphnopsis and Edgeworthia in Thymelaeoideae, Daphne and Wikstroemia might be derived and originated latter based on the stomatal features.  相似文献   
996.
为探讨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C、N、P的变化,通过测定鼎湖山3种演替阶段的森林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含量,对他们的化学计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鼎湖山3种森林土壤SOC和TN随演替阶段而增加,演替中后期表层土壤(0~20 cm)与演替初期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都呈现显著的表层富集现象,且表层土壤与其他土层均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TP含量随演替阶段没有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不同演替阶段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演替阶段土壤TP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表现不同,演替前期土壤TP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演替后期土壤TP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演替中期土壤TP含量在各土层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C∶N不受土层深度和演替进程的影响,而土壤C∶P和N∶P均表现为随演替阶段而增加,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这些揭示了森林土壤SOC、TN和TP含量随演替进展及其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取决于土壤C、N、P的来源方式。  相似文献   
997.
建立UPLC测定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阿克替苷含量的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阿克替苷提取工艺,通过静态、动态吸附与解吸实验筛选适合富集阿克替苷的大孔树脂,并对富集工艺进行研究。UPLC条件:色谱柱HSST3柱(2.1×100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A)-乙腈(B);梯度90%A 5 min,75%A 7.5 min,30%A 9 min,90%A;检测波长310 nm;柱温25℃;流速0.3 mL·min~(-1);保留时间5.21 min。在UPLC条件下阿克替苷在0.25~100 ng进样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89.002X-4.8275,R=0.9999。单因素实验显示,70%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料液比1∶10,提取时间12 h。静态、动态吸附和解吸实验确定HP-20大孔树脂为最佳富集材料。富集工艺为4倍体积15%乙醇洗脱除杂后收集4倍体积40%乙醇洗脱的部分。  相似文献   
998.
999.
气味结合蛋白在昆虫对寄主挥发性气味识别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本研究通过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 普通气味结合蛋白Ⅰ(Lsti-GOBP1)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的基础上, 分离纯化得到体外重组的Lsti-GOBP1蛋白。并利用N-苯基-1-萘胺(N-phenyl-1-naphthylamine, 1-NPN)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Lsti-GOBP1蛋白与醇类、 醛类、 酯、 烯等50种气味标样的结合特性, 结果表明Lsti-GOBP1可与其中35种气味化合物结合, 但只有1-己醇、 1-庚醇、 肉桂醛和莰烯4种气味标样能在20 μmol/L浓度(探针与蛋白结合的饱和浓度值)下将1-NPN从Lsti-GOBP1中替换50%, 其结合常数分别为8.997, 7.283, 7.289 和9.814 μmol/L。据此可以得出, Lsti-GOBP1蛋白的气味物质结合谱很广, 同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其中1-己醇、 1-庚醇、 肉桂醛、 莰烯等化合物在草地螟识别寄主植物气味物质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环境因子对沟金针虫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应用多通道昆虫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O2浓度、光照强度和湿度条件下沟金针虫的呼吸率。结果显示: 沟金针虫的呼吸模式为不规则波动型。温度和光照强度对沟金针虫的CO2释放率影响突出, 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 不同温度条件下, CO2释放率最小和最大值分别为5℃时的7.22 μL/h和35℃时的180.74 μL/h, 两者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强光条件下的沟金针虫呼吸代谢强度大约是无光条件下的2倍(P<0.05)。不同的O2浓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沟金针虫的CO2释放率无明显影响。同时确定了沟金针虫呼吸速率对温度的敏感性——Q10值。结果表明沟金针虫在呼吸代谢过程中对温度和光照反应敏感, 对低氧和湿度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