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3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1502篇
  407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猕猴桃茎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猕猴桃组培苗茎尖细胞在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研究发现:在预培养、PVS2脱水处理过程中,茎尖细胞内液泡逐渐变多、变小,质壁分离愈加显著,表明细胞的抗冻力增强;在随后的冷冻和解冻过程中,部分细胞的质壁分离更加严重,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出现液腔,细胞器变得模糊,有些细胞的细胞膜、甚至细胞壁撕裂,细胞腔内留下破碎的细胞膜和细胞残片,细胞结构破坏严重,这可能是导致材料在恢复培养中死亡的原因之一;部分细胞经过7d的恢复培养后,细胞器清晰,细胞膜完好并紧贴细胞壁,细胞中央出现较大的液胞,具有与对照相似的结构特征,最终存活下来并能够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92.
脂溶性维生素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溶性维生素是很重要的营养素,在食品或饲料业中作为添加剂,使用范围广泛。这类维生素可在体内贮存,缺乏或过量都会影响机体生长和代谢功能。本文综述脂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与来源、缺乏与过量时的危害,以及添加时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3.
大野芋种子形成丛生芽的微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野芋(Colocasiagigantea)的成熟种子(褐色)和未成熟的种子(淡黄色)在1/2MS培养基上均能萌发,种子萌发率最高达50%,种子没有休眠期。在室温下,种子在1/4MS 1%蔗糖培养基上,寿命约可达1年。种子在MS BA2mg·L-1 IAA0.25mg·L-1的培养基上,产生丛生芽。增值率1∶4/60d。生根培养基为MS NAA0.3mg·L-1,生根率达95%以上。通过诱导大野芋种子产生丛生芽,建成了快繁无性系,并成功地实现了种子的离体保存。本研究工作的完成,对于芋头的这一野生近缘种的保存和利用、芋头品种的改良,均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94.
滇东南岩溶山地退化植被土壤种子库的储量与组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云南省东南部3个典型岩溶地点的土壤种子库储量与组成的研究表明,不同地点代表不同退化与恢复阶段的次生林、灌丛与退化草地的土壤内均储藏有丰富的植物种子,其密度值变动于4 090~14 930粒·m-2之间;物种数23~45种,其中草本物种及其种子储量最丰, 灌木次之,乔木和藤本及其种子稀少。在0~10 cm土层内,随着深度的加深,种子密度由0~2 cm,2~5 cm,5~10 cm逐渐减少,次生林的降低幅度相对较小。相对而言,种子密度值、物种数都以次生林为高,灌丛与退化草地之间的差异较小。同时次生林种子库中的乔、灌木的种子数量相对较多,而草本相对较少。从物种组成来看,少数物种的种子在库中的储量十分丰富,且各种子库间在物种组成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同一地点的3种植被类型间的两两相似性系数在0.6~0.7之间,不同地点的任一两类型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4~0.6之间。9.3%的物种在所有样地内都出现。每一种子库中储量最丰的前3位都来自菊科的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劲直白酒草(Conyza stricta)、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唇形科的鸡骨柴(Elsholtzia fruticosa),蔷薇科的长毛绣线菊(Spiraea martinii var. pubescens)。  相似文献   
95.
脂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脂质组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脂质组学是对生物体、组织或细胞中的脂质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分子进行系统分析的一门新兴学科.脂质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功能,脂质代谢异常可引发诸多人类疾病,包括糖尿病、肥胖症、癌症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目前,脂质组学研究已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并广泛地应用到包括药物研发、分子生理学、分子病理学、功能基因组学、营养学以及环境与健康等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6.
APP蛋白经过降解,形成老年痴呆症患者脑内老年斑的主要成分.由PS(早老素),NCT, PEN-2和APH-1 4种膜蛋白组成的γ分泌酶催化该降解过程.为了了解人类nicastrin( NCT )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确定了其在人脑中的转录起始位点以及其编码区上游大小不等片段的转录起始活性.EMSA分析证实NCT启动子区的4个AP-1结合位点和2个NFAT结合位点能够与相应的转录因子结合,能够改变转录因子调控能力的定点突变和PDTC诱导使得NCT启动子在HeLa细胞和大鼠皮质神经元中的启动活性都有所改变.以上结果说明:AP-1和NFAT确实参与了人类NCT基因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97.
广西扶绥黑叶猴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2002 年8 月至2003 年7 月,对生活在完全被周围农田隔离的石山中的一群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进行研究。采用以群为单位的焦点动物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每月对猴群连续10 d 跟踪观察。结果表明:3 月至10 月,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由8 个环节组成,11 月至2 月由9 个环节组成,移动、觅食和休息在活动节律中重复出现,晒太阳仅出现在11 月至翌年2 月。休息占黑叶猴日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觅食、移动、晒太阳和理毛。黑叶猴的日活动时间分配具有明显的月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温度、栖息地的食物丰富度和光照强度是影响黑叶猴日活动时间分配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认为,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体现了叶食性灵长类的特点,更体现了黑叶猴对北热带喀斯特石山环境的适应特点。  相似文献   
98.
2007-2008年, 广西崇左智人洞发现了3件智人化石标本, 智人Ⅱ号为下颌右侧第3臼齿伴有部分下颌骨, 智人Ⅱ号为游离的下颌右侧第2或第3臼齿, 智人Ⅲ号为人类下颌骨中间部分残段。釉系测年结果显示其为距今10万年左右, 是目前东亚地区最古老的早期现代人。这3件化石标本显示出一系列的病理及异常现象:智人Ⅱ号牙齿齿根大部分暴露, 牙槽骨萎缩, 个体生前患有严重的牙周炎; 智人Ⅱ号牙齿龋病严重伴随齿根部大区域突起的白色钙化状的牙骨质增生, 个体生前可能患有严重的牙周组织炎症; 智人Ⅲ号下颌骨牙列拥挤, 双侧中门齿扭转, 双侧前臼齿对称性出现根尖周炎症状, 最大可能个体生前双侧前臼齿具有畸形中央尖, 突出的牙尖折断后牙髓感染导致根尖部牙槽腔扩大。更新世古人类出现龋病的情况非常罕见, 智人洞发现的人类龋齿是目前我国乃至东亚地区报道的最早的龋病病例。智人Ⅲ号下颌显示的牙列拥挤与牙齿扭转对于探讨人类咀嚼器官的退行性演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
慢性电极植入以及无线刺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动物自由活动状态下的脑区功能研究。实现刺激器与脑内植入电极过渡连接的转接装置需固定在颅骨之上。鸟类特殊的骨质构造不利于转接装置的长期固定。以鸽子(Columba livia)为例设计制作了一种用于慢性运动诱导实验的9通道电极转接装置,长12.8 mm、宽9.5 mm、高5.5 mm,重0.42 g;根据鸽子颅骨特点在固定过程中对颅骨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增加固定时与牙科水泥的接触面积,并选取特定位点拧入螺钉进行固定,有效延长了转接装置的固定时间。经实验验证能够在鸽子头部稳定固定6个月以上,满足鸽子长期运动诱导研究的需求,未对动物正常活动产生影响。该装置及其固定方法亦可为其他小型动物的脑区功能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0.
以挖掘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节本增效技术,探讨一膜两年覆盖系统土壤水分平衡为目标,通过大田定位试验,量化研究了一膜两年覆盖条件下,全膜沟垄作(F1M)、全膜平作(F2M)、半膜平作(F3M)和不覆膜平作(F4M,对照)玉米的产量、经济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分平衡.结果表明: 2年全膜沟垄作、平作的生物产量较对照平均增加32.8%和32.9%,籽粒产量增加60.8%和51.7%,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平均增加59.8%、35.9%和87.6%、64.4%.新覆膜全膜沟垄作、平作属于高产高投模式,其总产值较对照增加51.0%、41.2%,产投比较对照降低15.1%和16.2%;一膜两年覆盖全膜沟垄作、平作属于节本增效型生产模式,其总产值较对照增加40.8%和42.2%,产投比增加40.3%和42.2%.在606.5 mm的低降水条件下,一膜两年覆盖全膜沟垄作、平作的总耗水量分别达731.3和746.8 mm,土壤水分亏缺分别达124.8和140.3 mm,较对照增加22.7%和38.0%.一膜两年覆盖使全膜沟垄作、平作休闲期土壤水耗水量较对照降低了28.6%和30.0%,休闲效率较对照增加178.9%、148.3%.这说明全膜沟垄作、平作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该技术结合一膜两年覆盖技术能实现节本增效,但在推广应用时需考虑低降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亏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