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8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1501篇
  406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2n团头鲂为对照,对诱导产生的同源四倍体、自繁后代(4n-F1)和倍间交配后代(正交3n和反交3n)的染色体组型及形态遗传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团头鲂四倍体(包括4n和4n-F1)和正反倍间交配三倍体的染色体众数分别为96和72,是2n团头鲂的2倍和1·5倍;在四倍体团头鲂组型排列中,sm1的四条较大的染色体明显可见,可视为标记染色体;(2)9个比例性状的测量结果显示,多倍体的体长/体高、体长/头长比例值显著小于2n团头鲂(P<0·05);而对于背棘长/体长比例值,多倍体则显著大于2n团头鲂(P<0·05);(3)29个参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团头鲂同源4n、4n-F1、倍间交配3n及2n团头鲂等5个不同倍性群体的传统形态差别很大部分是由躯干部的形态差异,主要是体长/体高引起的,可作为团头鲂多倍体与二倍体群体鉴别的形态依据;(4)聚类结果显示,正交3n和反交3n相聚类,亲缘关系最近,然后,它们与4n-F1聚类后,再与4n奠基群体聚类,与二倍体群体的聚类关系较远[动物学报51(3):455-461,2005]。  相似文献   
152.
在以前的研究中,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获得了三突变体白细胞介素_2基因(编码125位半胱氨酸→丙氨酸;18位亮氨酸→蛋氨酸;19位亮氨酸→丝氨酸) ,并在毕赤酵母中加以表达。进一步优化表达条件,其最适诱导条件:80 %以上的通气,诱导2d ,初始pH60 ,甲醇终浓度为10%。在上述条件下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大约200mg L。建立了一套从毕赤酵母表达上清中分离纯化分泌型表达蛋白IL_2的方法,经离心,超滤浓缩,强阳离子交换S柱和分子筛层析得到纯化的突变型和野生型IL-2 ;其得率为27% ,纯度达电泳纯并且HPLC检测只有一个峰。纯化的突变蛋白对CTLL-2细胞具有刺激性;与野生型IL-2相比,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储存的突变蛋白保留有更高的活性;突变型IL-2的活力是野生型的4~5倍,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3.
人乳腺癌细胞系 MCF-7 及其转移亚克隆 LM-MCF-7 为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 .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两种具有不同转移能力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寻找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 . 提取两种细胞总 RNA ,分别用 Cy5-dCTP 、 Cy3-dCTP 标记 LM-MCF-7 和 MCF-7 的 cDNA ,并与含有 21 329 个基因的芯片进行杂交并扫描,利用 GenePix Pro 4.0 图像分析软件处理数据判断基因是否在两个细胞中存在表达差异 . 经互换荧光标记物重复两次实验,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 67 个,其中 41 个在 LM-MCF-7 细胞中表达上调, 26 个在 LM-MCF-7 细胞中表达下调 . 应用实时定量 RT-PCR 对 7 个表达差异明显的基因进行了验证 .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上述发现的差异基因编码产物与细胞内信号转导、转录调节、应激反应、新陈代谢、发育、细胞运动、细胞凋亡和细胞粘连等功能有关 . 据文献报道,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中有 35 个与肿瘤有关,其中 9 个与乳腺癌转移有关, 6 个可能参与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 . 根据基因芯片检测的结果,从功能上对 LM-MCF-7 细胞和 MCF-7 细胞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具有高转移倾向的 LM-MCF-7 细胞与 MCF-7 细胞相比,抗凋亡能力较强 . 上述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  相似文献   
154.
目的建立兔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和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普通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组。UUO组于输尿管结扎后2、4、6、8周进行血生化肾功能指标检测,并取肾组织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通过SPECT动态观察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UUO组术后第2周,出现明显的血肌酐升高,尿素氮术后第8周开始升高(P〈0.01)。②UUO组术后第4周,肾脏组织出现了早期间质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术后第8周肾小球开始出现硬化,间质纤维化明显,皮质明显变薄。术后第12周,肾小球硬化比例增加,肾小管玻璃样变性,间质纤维化进一步加重(P〈0.05)。③SPECT动态观察肾小球滤过率,UUO组第4周GFR值比正常对照组降低,到第8周时,GFR值进一步下降,结扎侧肾脏功能降低甚至丧失。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GF-β1在术后第4、8、12周均明显增强,并且各时间点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侧输尿管结扎法成功制作比较稳定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UUO后第8周符合肾脏间质纤维化模型标准。  相似文献   
155.
目的:通过临床非随机性对照研究,比较经胸前壁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美容效果上的不同,探讨经胸前壁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甲状腺手术,其中46例患者采用经胸前壁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为内镜组,40例行传统甲状腺手术为传统组。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均未发生术后大出血、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无显著差异。与传统组比较,内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疼痛明显降低(P<0.05),功能恢复即术后自行下床洗漱时间明显缩短(P<0.05),住院费用显著增加(P<0.05),手术美容效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相对传统甲状腺手术,经胸前壁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美容满意度高等优点,是治疗甲状腺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产自国内外4个地区的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并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从4个产地13批次丁香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72种(匹配度均高于75),其中,主要成分含量排名前两位的均为丁香酚、(-)-α-芹子烯,排名第三位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顺式-α-没药烯(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平均为3.75%)、罗勒烯(中国广东,平均为4.21%)、亚麻三烯(中国广西,平均为3.74%)、丁香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平均为3.60%)。表明同一产地的丁香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产地丁香挥发性成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对丁香产地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既可以将4个产地的丁香很好地区分开来,又能反映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采用HS-SPME-GC-MS方法检测不同产地丁香挥发性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法,能有效区分4个产地的丁香,该方法可作为丁香产地的鉴别方法,也为进一步比较不同产地丁香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7.
农田土壤固碳速率是评价土壤固碳效应和潜力的重要指标,精确估算区域农田土壤固碳速率对土壤地力及环境效应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黄淮海平原典型潮土区河南省封丘县为研究区域,按照土壤利用-土壤类型联合单元布点法,于2011年采集了70个耕层土样,测定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机械组成、容重、pH,并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981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地统计方法和GIS技术研究了该地区近30年农田土壤固碳速率的空间变异特征,利用显著性检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该区域农田土壤固碳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近30年封丘县域土壤固碳速率平均值为0.33 t C·hm-2·a-1,变异系数为74%,属于中等变异性;土壤固碳速率的变化在东西方向上表现为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呈片状分布,区域结构性因素是引起农田土壤固碳速率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如土壤类型、机械组成、容重、pH,可解释空间变异的59.5%,其次是随机性因素,如秸秆还田量、施肥量,可解释空间变异的40.5%.  相似文献   
158.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许多湿地被改造利用成为城市湿地。如何科学评估城市湿地功能及其改变程度,是科学认识城市湿地的重要内容。基于水文地貌法,通过选取区域受城市化影响小、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接近于自然湿地的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利用遥感和GIS的手段以及野外实地调查方法,从湿地水环境功能角度,对南京仙林区域内典型城市湿地的水环境特征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城市湿地水环境功能明显降低,其蓄水功能、净水功能、水文调节功能明显低于参考湿地;(2)受城市化景观复杂性影响,城市湿地水环境功能的改变程度呈现个性化特征,纪家边、采月湖和西湖西这3个湿地可以作为城市化过程中湿地改造的典范。这一结论可为城市化区域内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湿地的保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9.
如何通过优化造林模式来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已受到广泛关注。以南亚热带8年生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纯林(PE)、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纯林(PC)、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纯林(PM)及格木×红锥×米老排混交林(MECM)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格木、红锥和米老排不同器官平均碳含量分别为512.4—561.7 g/kg,474.2—553.4 g/kg和512.8—556.3 g/kg。相同树种不同器官之间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各器官碳含量的平均值大小顺序为格木(539.3 g/kg)米老排(532.7 g/kg)红锥(515.3 g/kg)。不同林分间,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含量均以米老排纯林最高,混交林(MECM)居次,红锥纯林和格木纯林最低;不同林分之间的土壤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0—10cm,10—30cm,30—50cm和50—100cm土壤碳含量均以米老排纯林最高,红锥纯林居次,格木纯林和混交林(MECM)土壤碳含量最低。生态系统碳贮量大小顺序为米老排(308.0 t/hm2)混交林(182.8 t/hm2)红锥纯林(180.2 t/hm2)格木纯林(135.2 t/hm2),相同组分不同林分间以及相同林分的不同组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混交林与红锥纯林间碳贮量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造林模式对人工林碳贮量及其分配有显著影响,营建混交林有利于红锥和格木地上碳的累积,不利于土壤碳的固定,而营建纯林既有利于米老排生物量碳的吸收,也有利于土壤碳的固定。因而,对碳汇林造林模式的选择,应根据树种固碳特性而定。  相似文献   
160.
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在体外分别测定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α-生育酚(Vε)、抗坏血酸(VC)、L-硫辛酸、表没食子酸儿茶素的还原能力,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比较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与其他抗氧化剂抗氧化能力.结果: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体外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能力的半数有效量(EC50)分别为184.5μg、48.7μg、66.1 μg.与常见抗氧化剂相比,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对氧自由基及氮自由基都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作用.结论: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体外抗氧化作用明显,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