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58篇 |
免费 | 1692篇 |
国内免费 | 3145篇 |
专业分类
108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4篇 |
2023年 | 264篇 |
2022年 | 370篇 |
2021年 | 401篇 |
2020年 | 408篇 |
2019年 | 437篇 |
2018年 | 266篇 |
2017年 | 282篇 |
2016年 | 284篇 |
2015年 | 396篇 |
2014年 | 594篇 |
2013年 | 492篇 |
2012年 | 691篇 |
2011年 | 626篇 |
2010年 | 550篇 |
2009年 | 558篇 |
2008年 | 592篇 |
2007年 | 583篇 |
2006年 | 507篇 |
2005年 | 446篇 |
2004年 | 326篇 |
2003年 | 279篇 |
2002年 | 217篇 |
2001年 | 223篇 |
2000年 | 218篇 |
1999年 | 144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8篇 |
1977年 | 4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5篇 |
1959年 | 3篇 |
1953年 | 5篇 |
195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吉林省下盾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革螨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下盾螨属一新种:白城下盾螨Hypoaspis baichengensis Ma,sp.nov.。 相似文献
62.
目的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球囊闭塞结合微血栓微球混悬液灌注方法造成心肌缺血坏死,探索建立稳定存活的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动物模型。方法选择中国五指山小型猪18头,行冠脉造影后沿血管送球囊至LAD中段,依次扩张球囊阻断前向血流1、2、5 min,每次间隔60 s,然后扩张球囊堵闭血流120 min。再以4F导管超选LAD,行微血栓微球混悬液分次注入,间隔10 min重复注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2级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15 mm Hg时停止注射,同时监测心电图及应用漂浮导管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行pigtail导管测量(LVEDP)的变化,待LVEDP稳定在15~18 mm Hg之间后结扎血管,并加压包扎。监测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和CK-MB)变化。分别于制模前,制模后第1天、7天、14天行心脏超声检查,制模第14天复查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并行心脏病理检查,认定和评价模型的成功率、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结果制模14 d后共有15头小型猪成活,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病理检查均符合AMI病理生理过程。其中14头小型猪达到动物模型标准【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8 mmHg和心输出量(CO)下降30%以上】,模型成功率为77.78%。制模后第14天PCWP明显升高(P0.01),CO平均下降50.76%;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P0.01)。病理检查显示心肌梗死面积占左心室面积的25.4%~34.9%。结论球囊闭塞结合微血栓微球混悬液灌注构建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具有闭胸、高成功率、稳定和重复性好等优点,较药物、冠状动脉结扎和起搏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更接近临床病理生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63.
MA Jun 《Insect Science》2000,7(1):53-57
Abstract Five isolates of Metarhizium anisopliae and one isolate of Nomuraea rileyi were bioassayed against larvae of Plutella xylostella. Larvae were treated by exposing cabbage leaf discs previously immersed in conidial suspension, and were then incubated at 25oC and observed daily. One of M. anisopliae isolates, F11248, originally from Mastotermes darwiniensis was found being most virulent against P. xylostella. The LC50 was estimated as 2.03 times 104conidia/ml with 9 d mortality data, and the LT50 was 4.97 d at concentration of 107conidia/ml. Isolate F163 (N. rileyi) showed virulence to P. xylostella in both tests, but no cadavers sporulated. 相似文献
64.
鼻咽癌组织中氧化性DNA损伤标志物8-硝基鸟嘌呤和8-羟基脱氧鸟苷的检测及与iNOS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硝基鸟嘌呤(8-nitroguanine, 8-NitroG)和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 8-OHdG)是2个氧化性DNA损伤生物标志物,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病理状态下催化细胞合成与氧化性DNA损伤有关的 氧自由基NO.本研究通过检测鼻咽癌组织中8-NitroG、8-OHdG和iNOS的免疫反应强度,初步探究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是否与氧化性DNA损伤有关以及8-NitroG、8-OHdG与iNOS表达的关系.利用多克隆抗体8-NitroG和单克隆抗体8-OHdG、iNOS,采用双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8-NitroG、8-OHdG和iNOS的免疫反应,秩和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鼻咽癌和慢性咽炎鼻咽组织之间8-NitroG、8-OHdG和iNOS免疫反应强度的差异.结果显示,19例鼻咽癌组织细胞中,8-NitroG、8-OHdG和iNOS均为强免疫反应,8-NitroG和8-OHdG阳性率100%,iNOS阳性率94.7 %,与13例慢性咽炎组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与氧化性DNA损伤有关,其原因与炎症等病理刺激下鼻咽组织高表达的iNOS催化细胞合成氧自由基NO引起的8-NitroG和8-OHdG DNA损伤密切相关.另外,8-NitroG和8-OHdG有望成为辅助鼻咽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5.
温度对桃离体花药散粉及花粉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目前生产栽培较多的‘湖景蜜露’、‘霞晖6号’和‘白凤’3个桃品种为试材,连续2年调查了不同温度处理下花药失水率、花药散粉时间以及花粉离体萌发特性等变化。结果表明:桃花药于相对低温条件下散粉失水率较低,随散粉温度升高失水率相应上升;花药开裂所需时间与处理温度呈相反趋势;3个品种花粉离体萌发率随散粉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离体花药在超过30℃的温度条件下散出的花粉在萌发过程中出现花粉管变短、花粉瘪小的概率增多的现象,表明高温促使花药脱水和散粉加快,但降低了花粉活力。在桃树花期以及制备花粉时外界环境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下。 相似文献
66.
本实验对家蚕Bombyx mori五龄健康的雌雄幼虫、氟中毒的雌幼虫、细胞质多角体病毒(CPV)感染的雄幼虫血淋巴内的烟酸、烟酰胺、吡哆辛(VB6)、硫胺素(VB1)及核黄素(VB2)含量,采用离子对反相色谱法进行了定量测定.在五龄幼虫发育阶段,血淋巴内每种维生素含量均是雌蚕高于雄蚕,健康者高于病态者,且病蚕含维生素的量持续下降;烟酸和烟酰胺浓度一直减少,可能是部分烟酸、烟酰胺在酶作用下与某些蛋白质结合,部分烟酸、烟酰胺形成NADP酶的缘故;VB6、VB1和VB2浓度增加,是幼虫大量摄食、贮存能量和营养,供日后生命循环需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67.
乳腺上皮细胞是研究泌乳的调控机理、乳腺癌发病机制以及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靶细胞。由于乳腺细胞体外培养生命周期较短并且增殖活力与体外培养时间呈负相关,到目前为止,能够适合体外研究的乳腺细胞系报道较少。因此,在优化了乳腺细胞体外培养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优化体系后培养的乳腺上皮细胞生物学的稳定性、蛋白表达情况及转基因的效率。结果表明:1∶1 DMEM/F12基础培养液+10%胎牛血清+2 mmol/L谷氨酰胺+10 ng/m L表皮生长因子+10 ng/m 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μg/m L的ITS+5μg/m L胰岛素+0.1 mmol/L非必须氨基酸是维持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最适条件。在此培养条件获得的乳腺上皮细胞生长旺盛,传代次数能延长到20代,生长后期仍然能稳定表达CK18,且具有较高的转基因效率。 相似文献
68.
9568D镰孢霉作用于死态龙血树形成血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 引 言剑叶龙血树血竭来自于剑叶龙血树 (Dracaenacochinchinensis)的树脂 ,早年的研究[[2 ] 发现人工割伤可以促进树脂的积累 .江东福等[4] 证实剑叶龙血树血竭的形成与真菌相关 ,用特异性真菌接种活体龙血树 ,激活龙血树的防御反应 ,产生含植物防卫素的血竭[1,3 ,6] .但人们注意到野外自然环境下一些衰老枯死的剑叶龙血树的材质上亦有血竭形成 ,其与真菌的作用是否有关联 ?本文采用分离自剑叶龙血树根部的内生真菌 95 6 8D镰孢霉接种于剑叶龙血树材质(经灭活处理 ) ,保湿培养 4~ 5个月后 ,在接种部位有红色… 相似文献
69.
中蜂囊状幼虫病(Chinese sacbrood disease,CSBD)是造成中华蜜蜂患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研究靶向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结构蛋白VP2基因的siRNA介导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作用和其对CSBV在中华蜜蜂幼虫体内复制的影响,设计合成针对CSBV VP2基因的特异性siRNA,以100 nM的浓度与pEGFPN1-VP2-CSBV融合表达载体共同转染至293T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和分析siRNA在体外对CSBV VP2基因表达的干扰效果。同时,将siRNA(1μg/μL)和1×10~7拷贝数的CSBV共同饲喂2日龄中华蜜蜂幼虫,检测幼虫体内CSBV拷贝数和幼虫存活率,研究siR-NA对中华蜜蜂幼虫体内CSBV复制的影响。荧光结果显示,在293T细胞中siRNA能抑制CSBV VP2蛋白的表达,并且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发现干扰效果接近40%。幼虫饲喂实验表明,饲喂siRNA组在各时间点幼虫体内CSBV拷贝数均低于CSBV对照组,且在摄入siRNA后感染CSBV的幼虫存活率明显上升,与CSBV组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本研究,证明了针对CSBV结构蛋白VP2基因的特异性siRNA能够介导产生RNAi,影响CSBV在中蜂体内的复制,为深入研究CSBV VP2基因的功能和研发抗CSBV生物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