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探讨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对虫草素的生物转化。采用L.casei与虫草素共培养的方法,以虫草素水溶液为底物,接入L.casei活菌体进行厌氧培养,培养液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质联谱(LC/MS)检测后有新产物生成,标记为CA。产物CA由制备液相分离、纯化后经核磁共振波谱(NMR)检测,被确定为3′-脱氧肌苷(3′-Deoxyinosine)。结果表明,L.casei能够对虫草素进行生物转化,可将虫草素C-6位的氨基水解为羟基,生成3′-脱氧肌苷,并在培养72 h时使虫草素转化率达91.2%。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活化/抑制CD59 分子对T 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Jurkat细胞分别电转入pSUPER-siCD59 质粒及用CD59 活化 抗体刺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电转情况及CD59 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及表达;MTT 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 Western blot检测CD59 分子表达及T细胞活化相关蛋白ZAP70磷酸化水平。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电转染细胞表达绿 色荧光,转染效率约为40%。转染pSUPER-siCD59 质粒后CD59荧光强度强度降低,CD59 分子均匀分布于细胞膜与正常Jurkat 细胞分布一致。抗体活化后CD59 在细胞膜成簇状分布。抗体活后细胞增殖速率和磷酸化ZAP70 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 (P<0.05),而细胞电转质粒后则恰恰相反。结论:CD59 通过与信号转导分子的相互作用促进T 细胞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83.
岷山北部竹类开花状况及对大熊猫的影响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6年12月、2007年7~8月对岷山北部4县的竹类开花及大熊猫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该区域竹种单一,仅有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和缺苞箭竹F.denudata两种竹类,其中华西箭竹的分布面积最大;(2)该区域竹类从2004年开始出现开花现象,到2007年调查时开花过程已基本结束,开花竹面积达73 082 hm2,占竹类分布面积的51.36%;(3)在整个开花过程中,大熊猫实体被发现的频次增加,没有发现病、饿、死大熊猫的个体,现有大熊猫分布在竹类未开花的迭部县东部和舟曲县境内.此次竹类开花枯死,使该区域原有的大面积的大熊猫栖息地消失,因此需要加强对栖息地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使之尽快恢复成为大熊猫适合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84.
以番茄灰霉病生防菌株木霉T-23和链霉菌A的融合子为实验材料,在SDS-CrAB法、改进CTAB法和氯化苄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比较和研究了真菌融合子基因组DNA的提取,找到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为进一步对融合子进行生防机制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SDS-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 OD_(260)/OD_(280)为1.909,DNA浓度约为42.0ng/μL,可以满足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需要。并将提取的基因组DNA直接用于PCR扩增,得到了多态性的RAPD图谱。  相似文献   
85.
目的建立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探讨Tim-3通路在阻断或激活时对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 A)8周,建立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无菌取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取外周血分离血清后于-20℃保存,取肝脏组织放入4%的多聚甲醛中固定备用。在96孔板上将脾淋巴细胞平均分成5组,即阻断实验组、阻断对照组、激活实验组、激活对照组和Con A对照组。用Tim-3的单克隆抗体即Anti-Tim-3来阻断Tim-3通路;用Tim-3的重组配体galectin-9来激活Tim-3通路,37℃、5%CO2培养箱中培养72 h,收集细胞上清液于-20℃保存。生化分析法测血清中ALT、AST和ALB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测肝脏组织中IL-17A和ROR-γt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测细胞上清液中IL-17A及IL-6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测各组脾淋巴细胞ROR-γt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E染色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肝脏组织损伤及较多的假小叶,免疫组化可见IL-17A和ROR-γt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与阻断对照组相比,阻断实验组中IL-17A和IL-6的水平升高(P0.05);与激活对照组相比,激活实验组中IL-17A和IL-6的水平降低(P0.05);实时定量PCR显示与阻断对照组相比,阻断实验组中ROR-γt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免疫性肝损伤的发病与Th17细胞密切相关,免疫调控Tim-3通路可通过影响Th17细胞效应,进而参与免疫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对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途径。方法:用海人酸(KA)损毁大鼠双侧小脑顶核,术后第8d用血细胞计数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动物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和血清中抗绵羊红细胞(SRBC)特异性IgM抗体水平。用电损毁小脑上脚交叉中顶核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检测动物淋巴细胞数和抗SRBC特异性IgM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KA注入双侧小脑顶核后第8d,在Nissl染色的小脑切片,呈现双侧顶核内神经元胞体破坏。作为对照,在生理盐水注入顶核的动物脑片上,可见正常的Nissl小体。小脑顶核损毁后第8d,动物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以及血清中抗SRBC特异性IgM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顶核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动物。电损毁小脑上脚交叉处顶核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后第8d,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抗SRBC特异性IgM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损毁小脑上脚交叉的对照动物。结论:小脑顶核的神经元胞体损毁导致淋巴细胞功能增强,小脑顶核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损毁同样引起淋巴细胞功能增强,这些结果提示小脑顶核至下丘脑的神经投射参与介导小脑顶核对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基于钙黄绿素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建立一种测定谷胱甘肽的新方法。方法:在pH=8.0介质中,铜(Ⅱ)与钙黄绿素配位引起荧光猝灭,由于谷胱甘肽与铜(Ⅱ)的亲和力很强,可从钙黄绿素-铜离子的络合物中夺取铜离子而使钙黄绿素游离出来使荧光强度得以恢复,荧光恢复的程度与加入谷胱甘肽的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线性。结果: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谷胱甘肽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10-6~1.4×10-5mol.L-1,F=8.1964C+196.43,检测限为1.0×10-6mol/L。结论:用此法测定谷胱甘肽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88.
五种淡水微藻的适宜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淡水中分离得到绿球藻(Chlorococcum sp.)SHOU-F3、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SHOU-F33、小球藻(Chlorella sp.)SHOU-F46、空星藻(Coelastrum sphaericum)SHOU-F10和栅藻(Scenedesmus sp.)SHOU-FX,分别在光照培养箱中研究了温度、光照强度对5种微藻增殖的影响,并分析了5种微藻的细胞组成。结果表明:绿球藻SHOU-F3、纤维藻SHOU-F33、小球藻SHOU-F46、空星藻SHOU-F10和栅藻SHOU-FX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9.8、23.5、31.4、34.4和24.7℃;最适光照强度分别为16、119、42、82和106μmol·m-2·s-1;在适宜培养条件下,绿球藻SHOU-F3的色素、蛋白以及总糖的百分含量最高,纤维藻SHOU-F33的脂肪百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