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54篇
  免费   8135篇
  国内免费   16244篇
  55533篇
  2025年   13篇
  2024年   1068篇
  2023年   1247篇
  2022年   1878篇
  2021年   2045篇
  2020年   1894篇
  2019年   2073篇
  2018年   1401篇
  2017年   1364篇
  2016年   1439篇
  2015年   1978篇
  2014年   2819篇
  2013年   2410篇
  2012年   3423篇
  2011年   3330篇
  2010年   2791篇
  2009年   2906篇
  2008年   3151篇
  2007年   3016篇
  2006年   2838篇
  2005年   2315篇
  2004年   1777篇
  2003年   1477篇
  2002年   1356篇
  2001年   1311篇
  2000年   1256篇
  1999年   750篇
  1998年   404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31篇
  1958年   21篇
  1957年   19篇
  1955年   16篇
  1954年   19篇
  1950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两种不同配比的控释复合肥CRFA(4%树脂包膜,N∶P2O5∶K2O为14∶14∶14)和CRFB(4%树脂包膜,N∶P2O5∶K2O为20∶8∶10)及普通复合肥CCF(N∶P2O5∶K2O为15∶15∶15)对杭白菊营养吸收和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复合肥CCF1(每盆6 g氮素用量的CCF)和CCF2(每盆3 g氮素用量的CCF)施入土壤后30 d,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分别为163.29和145.26 mg·kg-1、180.39和163.13 mg·kg-1、300.08 和213.15 mg·kg-1,而后迅速下降.控释复合肥养分释放较慢,其土壤碱解氮含量在施肥后缓慢升高,在施肥后60 d达到高峰,此时CRFA1(每盆6 g氮素用量的CRFA)、CRFB1(每盆6 g氮素用量的CRFB)、CRFA2(每盆3 g氮素用量的CRFA)、CRFB2(每盆3 g氮素用量的CRFB)分别为129.51、138.65、118.36、126.31 mg·kg-1;CRFA1和CRFA2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与CCF处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施肥后30 d分别达到169.54和133.46 mg·kg-1,CRFB1和CRFB2处理在施肥后60 d左右达到释放高峰,含量分别为137.13和84.68 mg·kg-1,然后缓慢下降.两种不同养分配比的控释复合肥处理植株叶面积、叶面积系数、分枝数、开花率、每株花数、鲜花直径等农艺性状均明显优于等氮素用量的普通复合肥处理,其中CRFB控释效果优于CRFA,其更符合杭白菊对养分的需求,且在本试验条件下,CRFB2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2.
花榈木组培苗茎段低温胁迫培养及耐冷性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榈木组培苗茎段为试材,在低温胁迫条件下进行耐冷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结果表明,5℃是花榈木茎段低温胁迫培养及耐冷性诱导的最适温度。经过5℃低温胁迫培养获得的耐冷性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MS+6-BA 2.0 mg/L+NAA 0.25 mg/L上的分化率达70.0%,且再生植株的低温伤害率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43.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评估半城市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对引导其城市化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厦门市集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集美区2004~2006年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变化,着重分析了2006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2004~2006年间,集美区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每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逐渐减小,这说明集美区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物生产的产出率正逐渐提高,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耗能型向集约、科技型转变.然而,2006年集美区总生态足迹仍是其生态承载力的6.8倍左右,处于严重的生态赤字状态.  相似文献   
44.
付聪  练士龙  李强 《生物磁学》2011,(19):3774-3776
目的:本文针对表面肌电(sEMG)信号探讨动作电位传导速度(APCV)估计问题。方法:以生理学仿真sEMG信号为基础,采用基于互相关分析的时延估计技术来获取相应的APCV估计值,并利用重采样技术来提高估计的精度。结果:实验表明。针对重采样后的仿真信号,其APCV的估计误差得到了明显降低。结论:所采用方法能够有效获取满意的APCV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45.
通过枢纽蛋白与其互作邻居之间的共表达关系在从前列腺正常组织到原位癌及原位癌到转移的两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寻找在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动态改变的枢纽蛋白,为探讨前列腺癌的发病与转移机理提供线索。基于前列腺正常组织、原位癌与癌转移后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在前列腺癌的两个发展阶段分别检测到1578和2347个动态改变的枢纽蛋白。平均超过95%的在一个发展阶段动态改变的枢纽蛋白与在另一发展阶段动态改变的枢纽蛋白中的至少一个蛋白共享显著多的互作邻居。另外,两组动态改变的枢纽蛋白中有780个交叠蛋白,其中大约50%的蛋白与其互作邻居之间的共表达关系在两个发展阶段的强弱变化方向相反。结果提示,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动态改变的枢纽蛋白影响的功能通路高度一致,但是它们与其互作邻居之间有着不同的共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46.
贵州赫章县野生韭菜资源调查与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是野生葱类资源的重要分布地区,特别是赫章县野生韭菜的分布面积较广。为了详细了解和研究野生韭菜的分布,对赫章县野生韭菜地理分布、生境及气候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对其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赫章县主要分布有3种野生韭菜,它们分别为多星韭(Allium wallichii Kunth.)、卵叶韭(Allium ovalifolium Hand.-Mazz.暂定名)和近宽叶韭(Allium hookeri Thwaites暂定名);对17种水解氨基酸检测表明,除脯氨酸外,野生韭菜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均较栽培韭(Allaum tuberosum Rottler ex Spreng.)的含量高;而野生韭的含糖量却明显低于普通的栽培韭;在9种微量元素中,卵叶韭的锰、锌、铁的含量明显高于栽培韭和其他野生韭菜;对4种重金属检测表明,镉的含量在3种野生韭中均超标,特别是卵叶韭中的镉含量明显高于栽培韭和其他2种野生韭,卵叶韭的砷、汞、铅的含量也较高,超出了国家限量标准;原生境的多星韭的叶片和薹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栽培韭菜。本次调查中的野生韭菜资源生物学特征有明显特异性,营养成分存在很大差异,对这些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将对丰富我国韭菜资源保存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韭菜营养品质改良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本试验旨在研究用部分麦麸替代基础日粮中的玉米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24周龄的海兰褐蛋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麦麸替代基础日粮中玉米的5%,10%,15%,20%的试验日粮,预饲期7 d,正式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麦麸替代玉米提高了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产蛋率、料蛋比、蛋比重和哈夫单位(P<0.05)。试验表明,麦麸替代玉米,可以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且替代10%的玉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8.
葡萄实生树阶段转变过程中的内源多胺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年生巨峰葡萄自然实生树不同节位叶片、芽、韧皮部中内源多胺含量的结果表明,随着节位的升高,在3种组织中的腐胺(Put)和亚精胺(Spd)含量增加,21~25节腐胺增加幅度最大,自21节起亚精胺含量陡增;21~25节叶片中的精胺(Spm)含量出现高峰.说明21节左右可能是童性消失进入生殖生长期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49.
内蒙古图牧吉冬季大鸨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大鸨(Otis tarda)属大型草原鸟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西部及内蒙古的东部,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图牧吉自然保护区是大鸨的主要栖息地,繁殖数量约200多只。1998年开始记录到越冬大鸨个体,2003年冬季,本区越冬数量达到165只(其中保护区内记录到85只)。本文对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大鸨的越冬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大鸨越冬行为及食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分析,对大鸨越冬地管理及越冬鸟类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0.
NaCl胁迫下AM真菌对棉花生长和叶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 Na Cl胁迫条件下 AM真菌对棉花生长和叶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土壤中加入 0、0 .1%、0 .2 %、0 .3%浓度 Na Cl条件下 ,Na Cl胁迫对 AM真菌的接种效果有显著影响。接种 AM真菌提高了棉花根系菌根侵染率 ,增加了棉株的生物产量 ,以 0~ 0 .2 % Na Cl浓度时 AM真菌接种效果最好。 AM真菌对棉株生理参数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因生育期和 Na Cl浓度不同而异 ,现蕾期和低盐浓度 (0~ 0 .1% )下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 ;中高盐水平 (0 .2 %~ 0 .3% )和生育后期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 SOD、POD、CAT等保护酶活性显著提高 ,MDA含量明显降低 ;棉株 K、Ca、Mg含量因植株部位和盐浓度不同而变化。 AM真菌增强宿主植物的耐盐性可能源于促进宿主根系对土壤矿质元素吸收的直接作用和改善植物体内离子平衡和生理代谢活动、提高保护酶活性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