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6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132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4篇
  1967年   2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比较研究了高海拔锄足蟾类29种成体和蝌蚪的外形,25种的骨骼,8种的核型和带型,9种的眼晶体薄层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图谱等性状,并结合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及习性等因素综合而较全面地对中国锄足蟾科Pelobatidae的齿突蟾属Scutiger,猫眼蟾属Aelurophryne和齿蟾属Oreo-lalax三个类群的属间分类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齿蟾属Oreolalax应为有效属,不宜作为齿突蟾属Scutiger的亚属;猫眼蟾属Aelurophryne与齿突蟾属Scutiger应同归一属,前者应为后者之亚属。  相似文献   
12.
车文炎  许政拱 《动物学报》1989,35(2):170-176
用P.inui广西株经蚊传和血传接种4只猴子,让大劣按蚊每6小时吸血感染1次,连续数周,以蚊胃感染情况判断配子体的感染性。结果发现:本虫株配子体发育成熟的需72n+K小时;配子体生理寿命约12小时;配子体的感染性具有每隔2天,在后半夜出现高峰的周期性变化;血中大环状体百分比高峰与蚊媒感染高峰一致。  相似文献   
13.
蝙蝠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海林  国正鸣 《病毒学报》1990,6(3):269-271
  相似文献   
14.
大鼠肝癌模型CBRH—3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强家模  叶红 《动物学报》1996,42(2):166-171
用DENA诱发近交系Wistar大鼠,经三个月后得原发性肝癌,移植于同品系幼鼠,从而建立了 一株染色体众数正常,AEP阳性的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命名为CBRH-3,病理鉴定为肝细胞型肝 癌。至今已传至60余代,目前生长稳定。  相似文献   
15.
Alternating self-complementary oligonucleotides starting with a 5'-pyrimidine usually form left-handed Z-DNA; however, with a 5'-purine start sequence they form the right-handed A-DNA. Here we repor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decamer d(GCGCGCGCGC) with a 5'-purine start in the Z-DNA form. The decamer crystallizes in the hexagonal space group P6(5)22, unit cell dimensions a = b = 18.08 and c = 43.10 A, with one of the following four dinucleotide diphosphates in the asymmetric unit: d(pGpC)/d(GpCp)/d(pCpG)/d(CpGp). The molecular replacement method, starting with d(pGpC) of the isomorphous Z-DNA hexamer d(araC-dG)3 without the 2'-OH group of arabinose, was used in the structure analysis. The method gave the solution only after the sugar-phosphate conformation of the GpC step was manipulated. The refinement converged to a final R value of 18.6% for 340 unique reflections in the resolution range 8.0-1.9 A. A result of the sequence alternation is the alternation in the nucleotide conformation; guanosine is C3'-endo, syn, and cytidine is C2'-endo, anti. The CpG step phosphodiester conformation is the same as ZI or ZII, whereas that of the GpC step phosphodiester is "intermediate" in the sense that zeta (O3'-P bond) is the same as ZII but alpha (P-O5' bond) is the same as ZI. The duplexes generated from the dinucleotide asymmetric unit are stacked one on top of the other in the crystal to form an infinite pseudocontinuous helix. This renders it a quasi-polymerlike structure that has assumed the Z-DNA conformation further strengthened by the long inner Z-forming stretch d(CG)4. An interesting feature of the structure is the presence of water strings in both the major and the minor grooves. In the minor groove the cytosine carbonyl oxygen atoms of the GpC and CpG steps are cross-bridged by water molecules that are not themselves hydrogen bonded but are enclosed by the water rings in the mouth of the minor groove. In the major groove three independent water molecules form a zigzagging continuous water string that runs throughout the duplex.  相似文献   
16.
纵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空间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叶辉  李隆术 《昆虫学报》1994,37(3):311-316
在昆明地区,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成虫蛀梢多集中在蛀干木附近。 种群密度以蛀干木为中心向周围呈指数递减,散布半径约30m。在蛀梢过程中,该种群逐渐向新区扩张。在树冠内,纵坑切梢小蠹主要分布在4-10轮枝上。第7轮枝虫口百分率最高。6-7轮枝受害率最大。 树冠上层受害较其下层严重。从树冠水平层次考察,树冠外层虫量相对集中,约为树冠中、内层虫量之和。 树冠内层虫量最少。纵坑切梢小蠹在树冠内的种群分布系由梢径、种群密度、蛀梢行为、降落方式、光照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Makino  Wataru  Suzuki  Hiromichi  Otake  Yurie  Ban  Syuhei  Urabe  Jotaro 《Limnology》2023,24(3):151-159
Limnology - Chydorus sphaericus (O.F. Müller, 1776) (Crustacea: Cladocera) sensu stricto is distributed in Europe: C. sphaericus-like organisms in other regions represent a group of...  相似文献   
18.
近50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速率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对高原有蹄类的种群分布和多样性维持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以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鹿种群为例,通过2013年和2021年对马鹿和牦牛种群数量、分布的调查,并整合了物种分布模型和种群动态模型,评估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放牧、道路、居民点等)对马鹿种群适应性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马鹿种群在2013—2021年由890头增加到1 400头,根据种群增长模型预计在2050年马鹿种群数量将达到1 735头,但其适宜栖息地在2050年代下降43.4%,2070年代下降5.1%,表明马鹿种群增长与适宜栖息地缩小之间的冲突将不利于马鹿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当前马鹿与牦牛栖息地重合率为19%,2050年代为60%,2070年代为37%,且牦牛与马鹿存在食物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马鹿原有的适宜栖息地。为保护马鹿,建议减少牦牛的饲养量1 000~1 500头。本研究将种群增长模型、种间竞争关系与物种分布模型整合,把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延伸到种群层面,对其他物种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R环(R-loop)是一种DNA∶RNA杂合链(DNA∶RNA hybrids),由一条RNA单链侵入双链DNA,与其中一条DNA模板链结合,从而释放出一条DNA单链而产生。R-loo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基因组稳定性、转录调控,以及表观修饰等重要生物学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因素参与对R-loop的调控,例如RNA转录和加工、染色体的修饰、DNA损伤反应等;同时,许多酶蛋白,如核糖核酸酶、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等也参与调节细胞内的R-loop水平。了解R-loop的调控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基因组稳定性的维持机制,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较为完善的分类学处理后所得的包含207科,1026属,2540种植物的名录基础上,本文初步报道了地处滇中南的无量山的种子植物区系组成的初步结果,并在山体各海拔段进行了属的分布区类型每一类分布的详尽统计,得出了热带和温带两大基本成分在无量山达到平衡(各占50%)海拔点,称之为区系平衡点。该点从历史角度看可以反映无量山种子植物区系成分随自然历史变迁所发生的演变,从现实看表明了该地植物区系的过渡性质,同时,寓意着我国亚热带地区客观存在着一条区系平衡线,并且,该点还是热带成分的一个重要性限制点;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植物引种和选择引种驯化锻炼基地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