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3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5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研究了Fmoc-Asn(Trt)-OH与Wang树脂的酯化反应工艺。探讨了反应策略、溶剂体系、投料比、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等条件对手工合成Fmoc-Asn(Trt)-Wang树脂反应的影响。并用微波辅助方法与常规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了采用HBTU/HOBt/DIEA方法的连接效率最高。对反应的优化结果为:NMP/DCM体积比为1:7,体系、摩尔比为3:1,每次反应时间4 h,温度40℃。微波对本酯化反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42.
243.
通过比较天祝白牦牛(Bos grunniens)与黄牛(Bos taurus)NGB蛋白三级结构,分析天祝白牦牛NGB蛋白氨基酸位点突变对其三级结构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网站及软件对天祝白牦牛和黄牛NGB蛋白的同源性、系统发育进化、三级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天祝白牦牛NGB蛋白进化趋于保守,83号位点为未...  相似文献   
244.
Measurement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s from dark-starved cells, light-grown cells and mixotrophic cells of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were obtained using a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PAM) fluorometer. Photosystem Ⅱ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Ⅱand the extent of reduction of Q-A in the three kinds of cells described above were compared. The millisecond delayed light emission (MDLE) of light-grown cells and mixotrophic cells were also det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fluorescence kinetic parameters, comparison of the slow phase of MDLE and the influence of inhibitors of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3-(3,4-dichlorophenyl)-1,1-dimethylurea(DCMU), 2,5-dibromo-3-methyl-6-isopropyl-p-benzoquinone (DBMIB) on the mixotrophic growth of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reasons for higher growth rate under mixotrophic than that under photoautotrophic might be that glucose promoted the photoautotrophic growth of mixotrephic cells and the donation of eletrons to the plastoquinone pool from the respiratory substance and the transform of energy was promoted by photosynthetic system, which provided the energy needed by anabolism of cells caused by the glucose added to the medium.   相似文献   
245.
以坝莜一号为材料,研究连续4a施用保水材料聚丙烯酰胺(PAM)与聚丙烯酸钾(PAM-K),对旱作农田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量变化与相应土层土壤含水量、容重、电导率、养分及燕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区农田施用PAM-K和PAM的微生态效应存在时空差异,以连续施用4a效果最佳,其大小顺序表现为连续施用4a施用3a2a1a对照。连续施用4a PAM-K和PAM,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了27.18%和34.40%;土壤容重、土壤电导率分别平均降低了2.33%和6.64%、29.50%和22.70%;相对显著增加了耕层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增幅平均达24.11%、31.89%、46.52%和69.96%、35.21%、52.70%,尤其是连续施用4a PAM,1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增幅达98.95%及0—10cm、20—40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增加最明显,增幅分别达31.13%和74.49%、62.27%和49.91%。连续施用4a PAM-K和PAM,植株鲜重、干重、株高、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90.53%和146.91%、101.56%和128.13%、33.67%和76.39%、19.27%和22.40%。可见,连续多年施用PAM-K和PAM对施入层(0—20 cm)和近施入层(20—40 cm)改善效果显著;PAM对旱区土壤的适宜性优于PAM-K,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46.
木薯粉同步糖化发酵(SSF)产丁二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优化产琥珀酸放线杆菌GXAS137同步糖化发酵木薯粉产丁二酸的发酵培养基,提高丁二酸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先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丁二酸发酵的重要参数,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重要参数的最佳水平。【结果】价格低廉玉米浆可用作氮源,影响丁二酸产量的重要参数是木薯粉、玉米浆、碱式碳酸镁和糖化酶浓度。最佳条件为(g/L):木薯粉100,玉米浆14,糖化酶2.0 AGU/g底物,碱式碳酸镁75。优化后丁二酸产量达到69.31 g/L,丁二酸得率为90.01%,生产强度为1.44 g/(L·h)。与初始条件(52.34 g/L)相比,丁二酸浓度提高了32.42%。并利用1.3 L发酵罐对SSF与SHF两种发酵工艺进行了比较,SSF丁二酸产量(72.21 g/L)远高于SHF(56.86 g/L)。【结论】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同步糖化发酵木薯粉丁二酸产量高,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7.
抑制性能量消耗模型(constrained model of energy expenditure,CMEE)是近年来学术界提出的用来解释人体在运动中能量供应过程或机理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机体的能量代谢存在一种保护性机制或能耗补偿模式,即人体的活动量与能耗并不存在等比例关系或线性关系,并认为人体每日的能量消耗是有上限的,且越接近这个上限,身体便越会以其他方式减少能量消耗。目前,国内关于该理论尚缺乏系统性的介绍,因此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抑制性能量消耗模型的理论提出背景、理论介绍和作用机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48.
宁夏草地土壤有机碳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是重要的碳汇资源库,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明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区域生态系统碳汇管理,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三种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点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草甸草原高于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最低,垂直剖面上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有机碳空间变异自表层向下逐渐增大,典型草原在20—40 cm土层变异系数达到最大。有机碳分布在区域上从南部六盘山山地向中部干旱风沙带逐渐降低。路矩分析发现,海拔高度、地上生物量、降水量、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可解释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91.4%。海拔高度对土壤有机碳总效应最大(作用系数为0.78),海拔高度引起的降水和温度等要素区域分异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地上生物量对土壤有机碳的直接正向效应最大(0.559);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效应分为直接效应和作用于生物量及土壤含水量的间接影响;温度表现为通过生物量对土壤有机碳间接产生负向效应(-0.259)。宁夏草地土壤有机碳...  相似文献   
249.
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不仅反映种群的生态调控能力和环境可塑性机制,也是其在群落中地位与生存能力的外在表现。在宁夏盐池县,选择以蒙古冰草为优势种的荒漠草原为对象,按丛径将蒙古冰草个体划分Ⅰ级株丛(0—5 cm)、Ⅱ级株丛(5.1—10 cm)、Ⅲ级株丛(10.1—15 cm)、Ⅳ级株丛(15.1—20 cm)和Ⅴ级株丛(﹥20 cm)5个株丛级,采用点格局分析中的O-ring函数统计方法,分析了蒙古冰草种群的株丛结构、各级株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结果表明:(1)蒙古冰草种群中Ⅰ、Ⅱ级株丛占比(79.24%)明显高于Ⅳ、Ⅴ级株丛占比(8.46%),种群中可供更新的幼苗充足,种群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2)在小尺度范围内,蒙古冰草Ⅰ、Ⅱ、Ⅲ级株丛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而且个体越小聚集程度越高,随尺度的增大,逐渐过渡到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Ⅳ、Ⅴ级株丛在所有尺度上均为随机分布。(3)蒙古冰草种群Ⅰ级株丛与Ⅱ、Ⅲ级株丛,Ⅱ级株丛与Ⅲ级株丛在小尺度内呈显著正关联,随研究尺度的增大趋于无关联,其余各级株丛在0—5 m尺度上主要呈无关联。  相似文献   
250.
[背景]噬菌体具有特定的杀菌能力,对生态和细菌的进化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由于多重耐药细菌的全球出现,噬菌体疗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的]对一株新型裂解K63荚膜型肺炎克雷伯菌的噬菌体vB_KpnP_IME308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的分析。[方法]以一株从临床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菌为宿主菌分离噬菌体,应用双层平板法进行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optimal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一步生长曲线(one-step growth curve)、温度以及pH敏感性实验测定,纯化噬菌体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应用标准的苯酚-氯仿提取方案提取噬菌体全基因组,使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噬菌体全基因组测序,测序后对噬菌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组装、注释、进化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分离到一株新型的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命名为vB_KpnP_IME308;其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其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约为20 min,裂解期约为80 min,平均裂解量330PFU/cell;噬菌体vB_KpnP_IME308在4-50℃和pH 5.0-10.0范围内稳定;电镜观察该噬菌体属于短尾噬菌体科(Podoviridae)。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噬菌体基因组全长为43 091bp,(G+C)mol%含量为53.9%,(A+T)mol%含量为46.1%。BLASTn比对结果表明,该噬菌体与目前已知噬菌体基因组仅84%区域有相似性。噬菌体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噬菌体属于Autographivirinae亚科的Drulisvirus属的成员。[结论]从医院污水中分离鉴定了一株新型的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表征并分析了噬菌体全基因组序列,这些结果均表明该噬菌体具有开发为抗肺炎克雷伯菌制剂的潜力,为噬菌体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