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81.
1株抗菌植物内生菌EJH-2菌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从中药植物金银花的组织中分离到1株具有抗菌活性的植物内生菌EJH-2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通过总DNA提取,PCR扩增,得到1300bp的16S rRNA序列。PCR产物序列通过BLAST软件在NCBI网站中进行同源性比较。通过Bioedit7.0和Treedrawing软件绘制系统发育树。结果EJH-2的16SrRNA序列和数据库中的类多粘芽胞杆菌KCTC 1663菌株的序列的同源性为99.76%。在系统发育树中,EJH-2菌株和多粘类芽胞杆菌在同一分支。结论EJH-2菌株应归属于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人、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体内的遗传兼容性,为下一步研究H6亚型禽流感病毒重配和致病性变异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野鸭源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A/Mallard/SanJiang/275/2007以101EID50~106EID50的攻毒剂量经鼻内途径感染小鼠,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毒滴定和病理切片观察进行病毒学和组织学两方面检测对小鼠的致病性;同时,将此病毒与2009年A/H1N1流感病毒A/Changchun/01/2009(H1N1)混合感染豚鼠,分析两株病毒在哺乳动物体内的遗传兼容性。每天采集豚鼠鼻洗液并用噬斑纯化技术获得重配病毒,对获得的重配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结果 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能直接感染小鼠,但对小鼠不致死。106EID50的攻毒剂量可有效感染小鼠,攻毒后第5天,小鼠表现出被毛较粗乱、活动减少、体重下降、呼吸急促的临床症状,但至攻毒后第10天开始康复,而对照组(MOCK)小鼠在14 d的观察期内无明显临床症状。病毒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主要在小鼠肺脏和鼻甲骨中复制,病毒滴度可达104.5EID50/mL。病理学观察发现感染小鼠肺泡壁增厚,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渗出并伴有轻微出血;在A/H6N1和A/H1N1混合感染豚鼠的重配实验中,经过三轮噬斑纯化从豚鼠鼻洗液中分离到6株重配病毒,说明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与A/H1N1亚型流感病毒具有很好的遗传兼容性,能在豚鼠体内能发生重配。结论野鸭源A/H6N1亚型流感病毒无需适应就能够感染哺乳动物;该病毒与A/H1N1流感病毒具有很好的遗传兼容性,在哺乳动物体内能够发生基因重配,产生新的重配病毒,其公共卫生意义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3.
CO2浓度倍增对10种禾本科植物叶片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CO_2正常浓度(350μL/L)和倍增(700μL/L)条件下,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半野生小麦(T.aestivum ssp.tibeticum)、大麦(Hordeum vulgare L.)、野大麦(H.brevisubulatum(Trin.)Link)、水稻(Oryza sativa L.)、野生稻(O.meyeriana subsp.granulata)、谷子(Setaria italica(L.)Beauv)、狗尾草(S.viridis (L.)Beauv)、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和玉米(Zea mays L.)等10种禾本科植物幼苗期叶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CO_2浓度倍增条件下,除野大麦和玉米外,其它几种禾本科植物的叶片厚度普遍增加;表皮细胞密度下降(野大麦和谷子的远轴面除外)。其中C_3种类的平均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下降,C_4种类则呈相反趋势。在CO_2浓度倍增条件下,栽培种类表皮细胞密度和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数明显增加,野生种类则呈相反趋势。气孔密度与气孔指数基本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4.
表达犬细小病毒VP2蛋白重组犬2型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CAV-2的E3区的Ssp I片段进行缺失构建了E3区缺失载体pVAXΔE3,然后将CPV VP2表达盒连接到pVAXΔE3的E3区缺失处,构建了CPV VP2表达盒的转移载体pΔECPV-VP2,用SalI NruI分别对pPoly2-CAV2和pΔECPV-VP2进行双酶切,分别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目的片段,将含CPV VP2表达盒的SalI NruI片段定向克隆入pPoly2-CAV-2载体,获得了含CPV VP2表达盒重组CAV-2基因组的质粒pCAV-2/CPV-VP2。用AscI ClaI对pCAV-2/CPV-VP2进行双酶切,释放CAV-2/CPV-VP2重组基因组,将CAV-2/CPV-VP2基因组与去除SalI NruI片段的CAV-2基因组的两个片段混合,利用脂质体介导共转染DK细胞,出现病变,获得重组病毒CAV-2/CPV。并且,从形态学、基因组水平、目的基因的转录及重组病毒的生长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鉴定。结果证明,CAV-2/CPV具有典型的CAV-2形态特征,CAV-2/CPV在繁殖的过程中没有对CPV VP2表达盒片段进行缺失或重排,并且能够转录CPV VP2的mRNA。CAV-2/CPV的繁殖速度比野生型CAV-2的繁殖速度慢。  相似文献   
85.
流感病毒是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由RNA依赖的RNA聚合酶起始病毒的复制。流感病毒的特殊基因组结构和病毒蛋白的功能使其极易发生抗原转换和抗原漂移,这使得病毒能够逃避多种宿主的长效中和性免疫反应。本文从病毒结构、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质、病毒复制过程和病毒的易感宿主等几方面论述了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6.
本试验利用虎源H5N1禽流感病毒对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进行滴鼻感染,观测小鼠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变化,于感染后第3d和第5d每组分别处死3只小鼠,测定肺、脑、脾、肾、肝组织中的病毒含量;并测定该病毒对C57BL/6小鼠的MLD50。结果表明感染小鼠出现精神不振、体重下降、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测得感染后小鼠肺脏中病毒拷贝数和病毒滴度最高,其次是脑、肾、脾、肝等组织;该病毒对C57BL/6小鼠的MLD50为10-6.5/0.05mL。此研究成功进行了H5N1禽流感病毒对C57BL/6小鼠的感染,可以作为感染模型进行H5N1禽流感病毒的发病机制、疫苗评价、药物筛选等研究。  相似文献   
87.
旨在探讨丙酮酸和乳酸对猪(Susscrofa)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将NCSU-23培养基中的5.56mmol/L葡萄糖替换为0.2mmol/L丙酮酸、5.7mmol/L乳酸,并将此培养基命名为mNCSU-23。根据实验设计,孤雌胚及核移植胚转移到mNCSU-23或NCSU-23中培养。激活第2天统计孤雌胚及核移植胚中的5~8细胞胚胎数。激活第6天统计孤雌胚及核移植胚囊胚形成率及囊胚细胞数。实验结果表明,mNCSU/NCSU处理组的5~8细胞胚胎数及囊胚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纯使用mNCSU培养猪胚胎时,囊胚率最低,发育结果最差(P0.05)。本研究证实,在体外培养前两天,用乳酸和丙酮酸代替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对胚胎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88.
对在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采集的子囊菌进行鉴定,发现1个中国新记录种豹埋座菌Anthostoma decipiens,并描述和图示了该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9.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扩张及其经济溢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区域城市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不同的扩张模式对城市间经济增长溢出效应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Capello模型,计算了京津冀城市群地区13个城市扩张带来的经济增长溢出效应,通过比较扇状扩张城市和轴向扩张城市得到和给出的城市增长溢出效应,研究了不同扩张类型城市溢出效应的差异,以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地区城市间经济增长溢出效应明显,北京和天津给出的溢出效应远高于其他城市,扇状扩张城市比轴向扩张城市更有利于城市之间的增长效益溢出。京津冀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北京、天津、廊坊和唐山为中心的核心区,石家庄、保定为核心的次级核心区,位于城市群边缘的城市与核心城市联系较弱,在未来的城市群发展中,可通过政策和规划优化城市形态,使城市空间形态更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0.
蒙原羚是欧亚大陆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特有物种和数量最多的有蹄类动物。2010年11月—2011年1月,在内蒙古达赉湖地区开展了蒙原羚冬季采食生境选择研究。结果表明:蒙原羚冬季选择利用雪深<6cm,地上生物量>50g.m-2,距围栏1000~2000m,植被高度>20cm,植被盖度>40%,隐蔽条件(可视距离)3000~4000m,到居民点距离>2000m,距家畜>2000m,坡度<20°,中上坡位,针茅(Stipa spp.)和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nenses)等植被类型的生境采食;生境因子综合影响蒙原羚的冬季采食生境选择,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到围栏距离、地上生物量、雪深和隐蔽条件。逐步判别分析表明,由这4个变量构成的判别方程在对蒙原羚采食样方进行区分时,正确判别率为82.1%。因此,建立合理的围栏管理制度、提高可利用食物量等是蒙原羚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