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9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9 毫秒
21.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一晦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行小切口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切口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协会(AOFAS)推荐的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观察并记录完全恢复患者例数、完全恢复时间、小腿最大周长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AOFAS评分为(98.6±9.7)分,痊愈率96.00%,痊愈时间(20.2±3.2)周,两侧小腿最大周长差为(0.79+0.68)cm,共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8%;而对照组的AOFAS评分为(91.4±11.5)分,痊愈率92.00%,痊愈时间(22.4±3.8)周,两侧小腿最大周长差为(0.91~0.76)cm;共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两组患者的痊愈率、两侧小腿最大周长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痊愈率:x2=-0.355,P=0.552;侧小腿最大周长差:t=O.588,P=0.559);而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OFAS评分明显升高,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OFAS评:t=2.393,P=0.021;恢复时间:t=2.150,P=0.037;并发症发生率:xⅫ.153,P=0.042)。结论:小切口手术与常规切口手术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疗效相当,但小切口手术术后恢童时间曼短.并发症更少.临床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糖尿病兔牙槽骨缺损修复治疗的效果,为糖尿病所致的牙周炎提供临床治疗的依据,方法:4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A组制备健康兔的牙槽骨缺损;B组为胰岛素组,制备健康兔牙槽骨缺损后,用胰岛素治疗;C组为糖尿病组,制备糖尿病兔牙槽骨缺损;D组为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制备糖尿病兔牙槽骨缺损后,用胰岛素治疗。每组10只,缺损制备后4、8周各处死5只,对各组成骨情况进行组织学观察及测定。结果:组织学观察A、B、D组修复区可见大量新骨形成,以B组为显著;C组仅见少许成骨,多为纤维组织。新生骨面积比和成骨细胞数在4、8周时均为D组大于c组,B组大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应用胰岛素促进糖尿病兔缺损牙槽骨形成新骨的效果明显。结论:胰岛素能够促进糖尿病兔牙槽骨缺损的戍骨,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并发牙周炎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价值。方法:测定215例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及50名健康人员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肿瘤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不同肿瘤类型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实验室诊断和疾病分期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蛋白激酶B(PI3K/PTEN/AKT)信号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SCI)、褪黑素组(MT)和褪黑素受体拮抗剂组(LUZ),每组12只大鼠。对照组大鼠背部切口后缝合,余下各组大鼠使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T9水平的脊髓损伤模型。模型建立后,褪黑素组及褪黑素受体拮抗剂组每天腹腔注射褪黑素及褪黑素抑制剂,剂量为12.5 mg·kg~(-1)·d~(-1),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治疗后第3、7、14、21、28天进行BBB评分,实验结束处死大鼠取胸椎8-10节段脊髓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尼氏小体数量及Western Blot检测PTEN、Synapsin、PSD-95、Gap-43、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CI模型大鼠相比,MT给药干预14 d后的SCI大鼠BBB评分及痛觉压力值均明显降低(P0.05),尼氏小体灰度值提高(P 0.05),PTEN、Synapsin、PSD-95、Gap-43、Akt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 0.05)。结论:MT可能通过激活PI3K/PTEN/Akt信号途径,上调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SCI大鼠突触修复。  相似文献   
2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在医学上称为"原发性震颤麻痹",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对与其功能相互拮抗的乙酰胆碱的抑制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本综述先从PD发病机制方向总结归纳目前临床常用的西医药物(包括左旋多巴、DA降解酶抑制剂、DA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基因治疗靶点、手术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术)及物理疗法,又从中医角度整体介绍了目前中医中药治疗以及针灸治疗等。因PD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我们希望通过本综述为PD综合治疗提供更广阔的临床思路及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垂体瘤免疫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及其与垂体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5例垂体瘤病理组织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巨噬细胞、T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的特异性标记蛋白CD68、CD4、CD8和MPO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数据分析,分析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和无功能腺瘤的侵袭性与免疫细胞浸润数量的相关性。结果:在15例生长激素腺瘤,10例泌乳素腺瘤和10例无功能性腺瘤患者中,侵袭性垂体瘤中有更多的巨噬细胞浸润(P分别为0.014,0.032和0.032)。侵袭性促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和无功能性腺瘤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均明显多于非侵袭性促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和无功能性腺瘤(P0.05)。结论:在垂体腺瘤中,巨噬细胞是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主体。巨噬细胞浸润可能促进垂体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27.
威海地区547例甲真菌病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山东省威海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等流行情况。方法对547例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和临床分析。结果547例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423例,阳性率77.3%,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295例(53.9%),白色浅表型甲真菌病(SWO)36例(6.5%),近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PSO)78例(14.2%),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TDO)138例(25.2%)。共分离出429株真菌,其中皮肤癣菌354株(82.5%),酵母菌61株(14.2%),非皮肤癣菌霉菌14株(3.3%)。结论山东省威海地区甲真菌病病原体的分布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皮肤癣菌,临床类型以DLSO型居多,其他依次是TDO、PSO、SWO。就诊人群中以20~50岁年龄段为最多见。  相似文献   
28.
金钗石斛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药用和观赏价值。对收集的 17个居群的野生金钗石斛植株形态、花、气孔、有效成分含量等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多样性评价,并进行亲缘关系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金钗石斛在表型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变异系数较低的7个表型性状为参数进一步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当欧式距离为10时,金钗石斛居群分成三组,其中海南白沙居群独立成一组,表明岛屿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对金钗石斛的生物多样性的贡献较大,因此岛屿为金钗石斛种质资源的就地保护和遗传资源有效维护提供了重要场所,为金钗石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
长非编码RNA KCNQ1OT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但是在胃癌中的研究较少并且研究结果不一致,其在胃癌中具体的作用机制也缺乏相关研究。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公共数据库分析发现:KCNQ1OT1在胃癌中普遍高表达,且高表达KCNQ1OT1的胃癌病人预后不良,它与胃癌多种临床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与TP53的突变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其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明显相关;KCNQ1OT1在胃癌肿瘤细胞系中普遍高表达,敲低后可抑制胃癌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其表达与肿瘤代谢有密切的相关性;谷氨酰胺酶1(glutaminase 1, GLS1)在胃癌中普遍高表达,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KCNQ1OT1与GLS1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敲低KCNQ1OT1的表达可抑制GLS1 mRNA的表达,而过表达GLS1可以部分逆转敲低KCNQ1OT1造成的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下降,因此推测KCNQ1OT1可能通过GLS1调控胃癌肿瘤细胞的生长。本研究通过大数据及实验验证了KCNQ1OT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功能,提示KCNQ1OT1有可能通过调控谷氨酰胺代谢来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这为分子靶向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30.
鸣声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信息,是鸟类间信息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本文综述了鸟类鸣声行为与包括个体状态(体征、激素水平和健康状况)、社会等级及繁殖(性选择和成效)在内的个体适合度关系的研究进展.文章总结发现,鸟类的鸣声水平与单一体征参数关系的研究结果不稳定,鸣声可能受个体内部的多种激素调控,并与个体的社会等级有直接关系.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